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末日小兵 !
霍金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
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时,潜艇一般在水下30米深度,以2节左右的速度航行,导弹置于发射筒内,发射筒垂直装于潜艇中部,有的在耐压壳体内部,有的则位于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一般每艇携12枚~24枚导弹。
在30米水深时,发射筒盖外承受约3个大气压的水压。因此,要想打开筒盖十分费力,必须先用高压气进行筒内增压,使筒内外压力大致相等后,便可轻易开启筒盖。
为了防止开盖时大量海水涌入导弹发射筒,筒口上特意安装了一层水密隔膜。
发射时,导弹发射筒上盖打开,由于发射管内是一种水密和气密结构,且经过充气和填注少量海水,与大海海水压力相等,不存在压力差,海水也就进不来,筒内气体也不会溢出水面。
接到发射指令后,电爆管起爆,点燃燃气发生器,使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发射筒底部喷人筒内,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导弹将穿透水密隔膜径直向上推出筒外。
出筒后的导弹在第1级火箭的助推下直冲云霄,大约飞行二三十千米之后,第2级火箭进行接力助推,然后将导弹推向外层空间,按预定弹道飞行后,再入大气层对目标实施攻击。
重达十几吨的导弹在离艇后起码造成两个影响:一是潜艇稳性受到破坏,这时必须立即向发射筒内灌注海水,以弥补部分弹重;同时潜艇均衡水柜也抽水以弥补均衡保持稳性。
二是发射瞬间的后坐力,往往使潜艇略微下沉。如“乔治?华盛顿”号潜艇在发射第一枚“北极星”a1导弹时,就下沉了4米,不过这对潜艇来说没有什么危险。
最初美国采用出水后点火方式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即导弹飞离水面15米~25米高度时1级火箭开始点火。
后来则改为水下点火,即导弹发射离艇后,在一个安全距离上点火,这样可保证导弹在出水时,有一个巨大的垂直向上运动的推力,不至于受水面复杂风lang的影响。
在这期间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弹道导弹自身的安全,如果自爆,整个核潜艇就会毁于一旦.另外是弹道导弹的冲击波,非常容易造成核潜艇坐沉,或者倾翻。
好在霍金十分自信,老美的核潜艇还是久经考验的,虽然末世一来这艘核潜艇受到过海啸的袭击,但是经过仔细检查,核潜艇并没有什么大的纰漏。
“哦,mygod!希望这次发射顺利!”霍金忍不住低声祈祷。
三枚核弹头被卸载下来。那枚出现轻微泄漏的核弹头,被装入一个巨大的铅桶中,由拖船运送到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扔到了海里,一万米的海沟,将成为那枚核弹头的坟场,至于核泄漏带来的危害,就不在李宝强等人的考虑当中咯。
剩下的两枚核弹头被谨慎地运走,存放地只有少数人知道。
12月12日15时01秒,东海某水域,水深一百米。
三十米水深处,俄亥俄号核潜艇正在以低速航行。
发射前十分钟,全艇艇员进入发射战位。
舱室里各种机械电子设备正紧张地工作着,各种显示台上灯光不断闪烁,充气、排气的“嘶嘶”声与电子仪器的蜂鸣声交织在一起,更增加了“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5、4、3、2、1,发射!”艇长霍金果断发出命令。
潜艇上下一颤,火箭便跃出水面,似一只海上蛟龙破水而出,在水面上溅起一片火光后直上蓝天,直刺苍穹,向大气层以外飞去……
在整个发射过程中,核导弹火箭经过水中段、控制段、被动段飞行,准确地将通信卫星送入两千公里的外太空。
“运行正常!”
“进入大气层!”
“靠,看不到了!”
“雷达观测效果良好!”
不远处的一条观察船上,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目力,光学仪器和雷达观测。
目前的科技水平只能用这三种手段,观测火箭发射是否正常。
仅凭目前看到的情况,弹道火箭发射海损成功,至于是否能到达外太空预定轨道,卫星是否能释放出来,卫星能否展开工作,一切都是未知数。
验证发射是否成功,卫星是否能正常工作,目前阶段,末世残缺不全的科技链条中,只能依靠地面信号测试。
因为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决定了本次验证测试只能用这么一种手段来测试。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卫星端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
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及其跟踪、遥测和指令站。用户端即是各种用户终端。
当通信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按照程序,自动打开太阳帆板,接收来自太阳的能量,卫星内部的程序自动开始工作,做好接收并转发来自地面的信号。
同时在南京的上官阳开始拨打一部海事卫星,而京都那里另外一部海事卫星电话被一名研究人员拿着,紧张地等待来电。
上官阳开始拨打另外一部海事卫星电话,拨打的信号,发射至太空中的通信卫星,通信卫星成功接受信号,并中继向地面转发,京都地面站的研究人员手中的海事卫星电话成功响铃,双方互相通话致意。
本次通话成功达成,接连的几次测试也成功了,声音很清晰,效果不错。
余下来的两个月时间,俄亥俄号核潜艇往来舟山几次,分别发射了另外两颗通信卫星,都获得了成功。
至此,在北半球天空中,三枚通信卫星,加上京都的地面控制台站,还有两百部手持式和车载海事卫星电话个人终端,组成了末世以来世界上第一个卫星通信系统。
李宝强手中拿着一部武汉研究院研制出来的海事卫星电话,好笨重的一部“大哥大”,已经和家里的老婆们成功地通话,并说了一些私密的悄悄话。
李宝强询问上官阳,这种电话是否能保密,上官阳在电话里啐了李宝强一口道:“你可要注意啦,至少地面控制台站的工作人员能监听你的通话!”
李宝强倒吸一口凉气:“奶奶的,看来要论便捷性还是海事卫星电话快捷;要论保密性,还是电台来的实惠!”
经过和陶子军司令商议,本套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被命名为“华美通信系统。”
因为这套系统的成功,凝结着华夏和美国两国的科技和人员的努力。
海事卫星系统建设忙得轰轰烈烈,虽然在末世以来科技链条残缺的情况下,还是大着胆子搞起来了,而且还成功了。
这件事情让所有的人鼓起了奋斗的热情,这就是希望,卫星电话都搞起来了,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等前世的科技文明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