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三国第一强兵 !
袁绍一反常态,连场面话都没交代,和身后的幕僚嘀咕了几句之后,便置半途而止的大会于不顾,一甩袖子走了。
对手的表现很反常,似乎是已经死心放弃了,但王羽知道,事情肯定还没完,这位三国最有名的世家子,可不是个好相与的。
当然,王羽也无法继续追着不放,那样就显得太过咄咄逼人了。
何况,跟袁绍火并,捞不到任何好处不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泰山兵的人数太少,公孙瓒只是盟友,不是手下,他也不能任意调遣。
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抚各路诸侯,至少场面上要过得去,王羽向四周拱拱手:“各位,王羽心念父亲、姑丈安危,一时情急,多有冒犯之处,还请见谅。”
无人回应,诸侯们心里都在紧张的盘算着。
目前的局势有些诡异,本来众人都认为,最不利的情况就是,王羽抢了人后,直接反出酸枣,成为联盟分裂的开端。可现在却变成了袁绍先退场,王羽倒像是主持者一样,宣布誓师大会结束。
所以,王羽的场面话像是个信号,众诸侯没做任何表示,纷纷离去。联盟的矛盾已经浮上了水面,每个人都要考虑,接下来应该何去何从了。
也有例外,乔瑁、张邈都远远打了个眼色过来,孔融更是笑得灿烂,直接迎了上来:“早知鹏举英武,却不想智略也如此了得,此次鹏举安排周详,让自视极高的袁本初连颜面都不顾了,实在让人惊叹啊。不过……”
孔融一皱眉,叹了口气:“这样一来,联盟恐怕就要分崩离析了,眼看勤王大计成功在即,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呢。鹏举,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孔融问出了目前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几个尚未离开的诸侯都放缓了脚步,想听听王羽的答复。眼见功成名就的机会就在眼前,谁又甘心放弃呢?
原本众人更倾向袁绍一些,因为他们始终觉得王羽是个小人物,哪怕立了功,小人物还是小人物,就应该为顾全大局而牺牲。
所以,尽管他们觉得袁绍咄咄逼人,但也没有干涉的意思,大不了就在王羽抢人的时候,抬一抬手罢了。
但公孙瓒的表态,突然让他们意识到,王羽现在已经不再是只有功劳,没有势力的小人物了。
河内本身的势力不足为惧,泰山王家也算不得豪门,但是,能拉拢,并在一定程度上驱使三大实力派诸侯,王羽在联盟内,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尽管诸侯们不打算和王羽太过接近,但王羽的动向,他们还是很关心的。这涉及到风向,和站队的问题。
“当然是继续完成勤王大业!”王羽不假思索的答道。
“董贼若是自行撤退倒也罢了,他现在是要挟裹朝廷和百姓一起走,要迁都!且不说迁都的深远影响,以西凉军的作风,百姓将遭受何等荼毒?世间更添多少惨剧?堂堂男儿,岂能坐视不顾!”
王羽这番话发自肺腑,他确实不想让历史重演,使得洛阳这座古都毁于一旦。要不是袁绍抽后腿,他可能已经在进军洛阳的路上了。
虎牢关与洛阳之间,再无屏障,只要解决了吕布和并州军,就能长驱直入!
对付并州军的策略,王羽早就酝酿好了,只要能尽快解决吕布,那他就可以挽救洛阳城,和洛阳之民的悲惨命运!
这对他自己也相当有利,如果洛阳没被董卓祸害,就算皇帝和朝廷不在了,也是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大城!以此为根基,北连河内,南接南阳、荆州,一下子就有了雄霸中原的势头。
虽然洛阳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不过,南面的袁术是盟友,虽然不太可靠,但想利用却也不难。
西边的董卓已经实力受损,还有马腾、韩遂牵制;东面的兖州、北边的冀州,势力错综复杂,同样有陶谦、公孙瓒,以及黄巾军牵制。王羽大可合纵连横,外交和军事手段并用,来解决问题。
只要守住了这片基业,平定乱世,也许比想象中要快很多,也容易很多。
王羽不知道袁绍是否看出了自己的打算,但这个计划确实被破坏了。不过,就算黄河已经化冻,可以借助水路行军,可是,洛阳有几十万人口,想强迁这么多人出关,也不是一时三刻的事。
现在还不是放弃的时候,还有机会!
听王羽如此表态,孔融击节赞叹,但其他人却都摇了摇头,失望而去。他们都觉得王羽没搞清楚重点,他的功劳越大,越遭人忌,不可能取代袁绍的。
“这是……羽儿?”
在场者当中,也有心思完全没放在联盟的存亡上面的,胡母班就是其中之一。从王羽惊艳亮相开始,他的嘴就一直没合拢过。
无法想象,那个比小女子还要懦弱几分的羽儿,居然变得如此霸气!之前听到传言时,自己还以为是以讹传讹,搞错了人,谁想那个名动洛阳的王鹏举,居然真的就是自己的侄子。
带着七分骄傲,三分茫然,王匡微微颔首:“嗯,正是羽儿,鹏举是他自己取的字。”
望着判若两人的侄子,胡母班喃喃低语:“世事无常,如梦似幻……”
“季友,亲友重逢,固然值得庆幸,不过,你先别忙着感叹,先给大家引见一下王少将军才是。”
“不错,以吾观之,少将军行事虽雷厉风行,但却是个心怀善念,能讲得通道理的。如果他能暂息兵戈,说不定可以为朝廷,为洛阳百万生民,免去这场大祸呢!”
韩融等人纷纷开口,这几人出使,并非纯粹执行命令,他们也是本着为民请命的信念而来。所以,虽然他们刚刚死里逃生,但发现契机之后,还是在第一时间记起了出使的使命。
胡母班看看王匡,后者并不推脱,拉了王羽过来,一一介绍。
“后辈王羽,见过诸君。”包括胡母班这个姑丈在内,王羽完全没听过这些人的名字,不过从老爹的态度之中,也能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很有名望的名士。
“少将军不必客气,要谢,也是老夫等要先谢过少将军的救命之恩。”答话的是大儒韩融,此人年纪虽老,但说起话来却很直截了当,声如洪钟,半点不见暮气:“看少将军也是个爽快人,老夫也就直说了……”
他重重一挥手:“退兵!趁着这个机会退兵!”
“于私,老夫以项上人头担保,朝廷一定不会忘记少将军父子的功绩,只要少将军肯就此罢兵,朝廷必不吝封赏,便是封侯,却也不难!”
“于公,洛阳城可免去一场惨祸,朝廷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动荡,只消天不亡汉,日后必有匡正之时。不知少将军意下如何?”
韩融早看出了王家现在是王羽主事,所以他也不兜圈子,直接找上王羽谈条件。
他的说法很直白,而且面面俱到,从朝廷大义,到黎民百姓,再加上王家的前程,都说了个遍,让人无从拒绝。连最坚定的保皇党王匡,都只有听着的份儿。
北线空虚,东线内讧,南线惨败,速攻洛阳已成泡影;另一方面,董卓已经开始筹划迁都,联军再坚持下去,也毫无意义。
不过,说服王匡没用,现在主事的是王羽。连王匡都有些担心的看着王羽,生怕他又冲动起来,把韩融这位大鸿胪给一脚踹翻。
王羽的反应,让众人松了口气,他没说什么大义凛然的言辞,而是冷静的反问道:“韩公的意思,王羽明白了,不过,羽也有一事不明。”
“哦?但说无妨。”
“据我所知,董卓已经在朝堂上提出了迁都的提议,并在朝议中强行通过,就算王羽退兵,难道您还有回天之力不成?何况,各路诸侯的态度您也看见了,您认为羽能影响他们吗?”
“呵,少将军的消息果然灵通。”
韩融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在朝中秉持公议,是老夫等朝中大臣的职责,自当尽力而为,若不能成功,再寻少将军未晚。至于关东诸侯,呵呵,诸侯虽众,但董仲颖所惧者,唯少将军而已,若无少将军,他安肯轻易放弃洛阳?”
“如此甚好,就这么说定了。”王羽点点头。
“少将军快人快语,不愧为我大汉中兴之望啊。”韩融大喜,对王羽的好评,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评人的名头没有许子将那么大,但若是普通人得了韩融这一评,当地的郡守、刺史,肯定是要闻风而来,选拔为官的,职位还不能小了。
这就是名士效应。
王匡欣喜之余,也有些迷糊,看起来,王羽跟韩融达成了什么协议,于是皆大欢喜了。可是,两人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意,他完全就听不出。
见二人相谈甚欢,其他几个使臣也是纷纷上前祝贺,王匡只能找妹夫咨询了,“季友,这到底……”
“后生可畏啊。”
胡母班摇摇头,感慨万千道:“鹏举乃是军将,在战局方面思虑周全倒还罢了,但他对朝局的认识,竟然也如此深刻,实在是匪夷所思啊!兄长,汉统不衰,王、胡两家,也是振兴有望,我连夜修书回泰山,鹏举若有意……”
在妹夫那里得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答复,王匡的思路更乱了,回营路上,他寻了个机会,直接找王羽问道:“鹏举,你与元长公所约之事,到底……”
老爹的政治敏感度,确实太差了,王羽暗自叹了口气,轻声解释道:“就是表明态度罢了。我泰山王家,是朝廷的忠臣,朝廷指到哪儿,咱们就打到哪儿……”
“就这样?”王匡不明白,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一直以来,他就是这么做的啊。
“就这样。”王羽笑而不语,这件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没法说的太直白。
朝廷,是个很空泛的名词。
皇帝可以代表朝廷,不过只是个幌子,因为现在的汉帝根本没掌握任何权利;董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朝廷,老爹王匡的这个河内太守就是董卓封的;此外,百官也可以各自代表朝廷。
无论是小说,还是史书,对诸侯讨董过程中,朝中百官的动向都没有详加描写,好像他们不存在一样。
但是,朝中百官都是老资格的政客,没几个是善茬,就算迫于董卓的暴力,无法正面对抗,私下里也会有各自的想法。
王羽知道,以王允为代表的一派,正在策划一场大行动,他还以此为参考,制订了对付吕布的策略。
关东诸侯的勤王之举,破坏并延迟了王允的计划,对参与王允计划的大臣而言,有外援很好,但不受控制的外援,就很致命了。
在他们原先的设想中,应该是可以将混乱控制一定范围内,就解决掉董卓这个麻烦的。可现在搞得都要迁都了,这要他们如何能够坦然面对?
王羽不确定韩融和王允是不是一派,所以他试探了一下。
结果表明,韩融的态度果然是标准的政客文人模式,他希望得到王羽这个外援,但不希望王羽自行其是,而是跟着朝廷的指挥棒转。
这种美差,王羽当然要答应。
跟袁绍闹僵不要紧,诸侯什么的,本就是竞争对手,迟早也要兵戎相见。而朝中大臣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代表朝廷,送给自己很多东西,就像韩融许诺的那样。
而自己要付出的,不过是暂时罢兵而已。就算韩融不提这个要求,以现在的形势,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对洛阳形成有效的威胁,自己为何不顺水推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