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相国 > 第二百三十四章藏秘

第二百三十四章藏秘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相国 !

    心,猛烈的跳到了起来,指尖将那黄色锦缎取了出来,却只有巴掌大小,上面写着蝇头小字。

    身旁,柴清云将油灯挑了挑,暗黄的灯火又是亮了几分,眉目圆睁,朝着已经打开的锦缎上看去。

    字迹骨气洞达,如腾猨过树,柴清云脑中不禁闪过那张坚毅的面庞,挥手间,千军外面为之奔腾的男人,让她不知该痛恨万分,还是感激涕零。

    心中有丝难言的悸动生出,目光而下,却是换成了无限的震惊,竟使得柴清云愣在了那里,白玉的手捂住了失声的樱桃小口。

    “朕戎马一生,缔大宋江山,位列九五,乃千古之风流。只可叹,人有旦夕祸福,而今子嗣年幼,难握大统,遂留此锦帛,倘若他日有变,便由晋王弟光义代为监国五载,后与王弟廷美为理国事,待十载,扶德昭登基执掌玺印,以兴我大宋社稷。” . .

    一边,杨延昭双目中也满是惊骇,没想到,金匮之盟竟不是捕风捉影,也不是流传千古的谣言。

    只是如今,这隐秘落到了他的手中,顿时觉得这小小的锦帛异常的烫手,赵光义执掌江山,而他更是立了太子,添了东宫之主,显然已是大宋天下的新主人。

    若是这锦帛一出,必定朝野震荡,太祖一脉定当是顺势而起,可他也会惹来杀身之祸,眼下,杨延昭也算明白了佛宗的算计,只是,很是不明白,佛宗何时与赵德昭走到了一起?

    “六郎,该怎么办?”

    柴清云轻声的问着,杨延昭很想脱口而出将这锦帛毁去,毕竟牵扯到宫闱争夺之中,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至少,他没有想过,也不愿去想。

    可是,嘴张了张,到了口边的话却是改了,“玉儿,此事干系重大,还需再作商议,我明白你与燕王情谊非同寻常,只是如今将这锦帛拿出去,也难以助他重掌江山,反而会招来无妄之灾。”

    话语有些低,却让柴清云心中满是后怕,自小生在宫墙之内,当然明了这密诏出世的后果,沉思了许久,才点了点头,“玉儿明白,可这锦帛该如何处置?那些佛宗之人已经怀疑了我,想来是不安全了,倒不如留在六郎身边,日后,或许能派上用场。”

    “也罢,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锦帛放在玉儿这,总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倒不如寄于我处。”

    沉思了片刻,杨延昭将锦帛重新折好,取出怀中的玉虚,四瓣翠绿的禅语印着如同脉诺的纹理,瓶口恰是空着,刚好将这锦帛放进其中。

    将足以震惊世俗的密诏放入胸口,杨延昭又是与柴清云嘱咐了几句,便在不舍中离去了,如今身在汴梁城,天子脚下,该有的礼数还是得遵守着。

    毕竟柴清云关系着皇家体面,纵使闽南一事赵光义没有追究,可并不意味着他能够明目张胆的留在郡主府。

    走在寂静的大街上,不时有一阵夜风袭来,倒是让杨延昭惊骇的思绪平静了许多,手下意识的摸着胸口,心中猛然生出众多的疑惑。

    赵氏江山乃是从柴家手中所夺,当年的往事,世人虽然不知,但他杨延昭怎能不知晓,而那亲身经历的赵匡胤怎能心中毫无芥蒂,将这密诏藏于柴清云的红妆之中?

    更为想不通的是赵德昭与柴清云情同兄妹,而佛宗的悟行每次都是大下杀手,哪里有半分的余手,这般说来,先前猜测赵德昭与佛宗有关联,又有些说不通了。

    月色朦胧,星辰半隐,远处,打更的声音随风飘来,杨延昭独行在巷子的青砖小道中,脑子中满是曾经所听闻与赵氏的记忆。

    恍然,只见他惊呼了一声,面色阴晴不定,步伐也停了下来,消瘦的身影被穿过烟云笼罩的几缕月光拉长在粉砖青石上。

    眉头越发的弯蹙,杨延昭半晌才哑然失笑,好一个赵匡胤,果然是马上打天下的君王,竟是这般大胆,将关系宋家社稷的密诏交给被他夺位的柴家后世,这分胆魄着实非同一般人。

    这密诏给柴清云,以柴、赵两族的恩怨,试问,还有谁比柴清云更合适拿着这密诏?

    而赵匡胤要得便是她为报国仇家恨而拿出来,为日后赵光义或者赵廷美窃权夺位留下一手防备,也为他后脉留了枚翻盘的棋子。

    只是可惜他再怎么深谙帝王权术,也没有想到柴清云会将密诏交给了自己,想到这,杨延昭不禁放声笑了出来,“任你机关算尽又如何,不还是算不出那因缘际会!”

    愤恨不甘,却又畅快淋漓。

    愤恨的是赵光义将柴清云做了棋子,而不甘是为了柴清云,也是为了自己,天地为棋,他杨延昭不过也只是任人摆弄的木偶,守不住过往,看不清将来。

    可是如今,密诏到了他手中,这种掌握动荡赵氏朝堂利刃的感觉让他又觉得很是畅快淋漓,纵使千谋百虑,费尽心机,到头来,还不是被人轻描淡写的给打乱?

    笑声中,杨延昭甩着衣袖往前走去,巷子深处,几声犬吠随之响起,又是扰了几多人的清梦。

    穿过小巷,走上大街,前面,便是小院所在的巷子,巷口边,那酒楼已经打烊,两盏陈旧的灯笼在门头随风摇曳,微弱的灯火像是受着了惊怕,不断的窜动着。

    “哒哒哒……”

    清脆的马蹄声踩碎了夜中的静谧,停伫回首,却见前方斜对的右侧巷子中驶出了一辆乌蓬马车。

    马车朝着杨延昭行来,待到两丈远时,身着黑衣的赶车老者很是熟练的将车给停了下来,车帘撩起,车中人探出身子来,却是温仲舒。

    “延昭兄。”

    轻唤了一声,温仲舒跳下了马车,相较于一年前,此刻的他仍是士子装扮,一袭青色长衫,只是曾经发带半束的长发用玉簪高高髻着,气息依旧温和,只是双目红肿,眉宇间也有着疲倦之意。

    风,旋然而过,吹着尘沙轻扬,看着眼前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温仲舒,杨延昭的心竟然出奇的平静。

    纵使他先前因为听闻曾经的挚交好友渐行渐远,心中抑郁难过,也因再进汴梁城时见到已陌生的脸庞,感到思绪难宁,而如今,与温仲舒相遇,他的心却是不起一丝波澜。

    “延昭兄,你回来了,白日里还不知晓,得到消息,便立马来了。”

    语中仍是熟络,但不知为何,杨延昭感觉不出当初的那份真诚,或许,是心中已经存下了芥蒂?

    心很难为打开,可一旦打开了,必定是生死相依,心也很难合上,而一旦合上了,也就不再会有当初的坦诚相待。

    呼出口气,杨延昭面色如常,露出一个温和的笑意,“朝廷的命令来了,自是要回来的,只是没想到白日里会没有遇见秉阳兄,也没有瞧见光弼兄和常之兄,倒是有些索然无味了。”

    听到这点出的三个名字,温仲舒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许久,才继续笑着道,“夜也深了,温秉阳见到了延昭兄无恙,也就放心了,待过几日,再邀延昭兄小酌。”

    说罢,便钻进了马车之中,似乎带着些慌张,衣角竟被木辕给扯住,在老车夫的帮忙下,才取了下来。

    车帘放下,马车转身,不再有言语,虽然只隔数尺,但却陌生的如未曾相遇。

    “延昭兄,三馆修建一事,还望多多思量。”

    窗布掀开,温仲舒低低的道了一句,继而,马蹄乘风离去,街道之上,又只剩下了孤单的身影在夜幕下伫立不言。

    许久,杨延昭叹了口气,仰天看着灰霾的苍穹,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怪不得心情有些差,原来都是阴天闹得,连个嫦娥都瞅不到。”

    说罢,落寞的身影前行,留下一路痴痴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