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梦穿康熙换乾坤 >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看到皇太后难于理解“罗刹娶寡妇”,弘毅只好将不久前刚刚讲给福临听的那一套理论原封不动、详详细细地的复述给她听。皇太后倒没有像福临那样,笑话小小年纪的玄烨居然学着给人家做媒婆,毕竟,这小子的种种异象,她比谁都清楚明白。再者说,男人不娶亲,终归无法安心,而寡妇不能复嫁,其中艰辛她自然是深有体味!于是,弘毅的想法很快取得了皇太后的理解和支持。

    “玄烨,皇帝可也是赞同的?”皇太后话中三个字“可也是”,说明就算皇帝儿子不同意此事,她也要恩准实施的意思。

    “嗯,皇阿玛专门将此事交给儿臣所领的皇家仆役局……”

    “既然皇帝都已经恩准你的皇仆局去操持此事,为何还要老太婆我来送你什么虚礼呢?”布木布泰其实早就揣测到了玄烨的心思,却不明说。

    “皇玛玛,此事虽然在旗人、在包衣,也尽可以让孙儿的皇仆局去操办,但,事关婚嫁大事,可就不单单是政务、旗务这么简单了。您是天下万民之母,更是八旗旗民之主母,但凡大事,尤其是儿女婚嫁,岂不是要听您这位家主族长的安排嘛!”弘毅笑着巴结,布木布泰也如愿听到了标准答案。

    “再说了,孙儿要是把这件事情仅仅当了皇差去办,难免生涩强权,而有您的一道懿旨,则是普天同庆的大事了,又有谁会再去嫌弃那些罗刹降卒的身份样貌?要知道。您的懿旨一出,岂不是和‘赐婚’一般荣耀?”

    “赐婚?哈哈……亏你想得出来,哀家去给那些个寡妇和罗刹赐婚……哈哈……”皇太后被这个上纲上线的辞藻逗得很开心。

    “皇玛玛,罗刹已降,并且入了镶黄旗,就不能再算作罗刹人了,儿臣已经想好了,准备让他们入了索伦部,就叫做‘雅克萨的阿尔巴人’,您说行吗?”

    “索伦部?雅克萨?阿尔巴?你等等。我想一想……你可是说索伦部的雅克萨城?”皇太后重复了一篇。似有所悟。

    “皇玛玛圣明!”弘毅赶紧迎奉一句。“这索伦部,正是崇德五年太宗皇帝征服的那个索伦部,其部众早已入了满洲八旗之布特哈旗[1],却不太为普通旗人所熟知而已。而这个雅克萨。也正是索伦部现在头人兴建的新城所在……”

    “嗯。雅克萨原为木城。被太宗遣兵将焚毁。那附近,原是瑚尔哈[2]所在,也是我大清龙兴之地……”布木布泰果断接过话来。这段历史。她可是亲历者,自然比才两岁不到的孙子清楚明白,也不用弘毅在这儿班门弄斧。

    “孙儿受教!”

    “你是如何知道的?”皇太后突然一问。

    “龙兴圣迹日讲官范承谟师傅教授的。”哈哈,提前下手就是有备无患呀,当日这个原本时空中根本不存在的官职,如今可以被自己拿来作为一个大大的筐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原来如此。但把罗刹队叫做‘阿尔巴人’,你可是取自他们的头人,那个叫做‘阿尔巴札’的不成?”

    “正是!”弘毅知道,自己的计划正在被准确的执行着。

    “只是,听闻沙尔虎达邸报中说,早在顺治八年,一队罗刹人就抢占了雅克萨城,并整修加固,窃为据守之处。罗刹遂以其地原有头人阿尔巴札之名,命之为什么‘阿尔巴津[3]’。你可知道?”皇太后提醒自己的孙儿。

    “皇玛玛,儿臣也是从明安达礼那里知道的。”弘毅因为皇太后的好记性而有些兴奋,又极力克制着。

    “那你还用罗刹人的名字来叫罗刹降兵?”皇太后有些不太理解。

    “既然阿尔巴人都‘早已’入了我镶黄旗,那我的这支亲兵卫队的前身,其实‘可以是’入关前误打误撞去了北边谋生计的一部族人,他们‘也可以’在顺治八年又误打误撞重返了我们早已荒弃‘阿尔巴津’城,既然现在正本清源回了旗下,那就是说,现在这所谓的‘阿尔巴津城’,其实就是我们大清八旗的驻地了,我们要给他正名,仍做雅克萨!”。弘毅一边说着几个“可以”,一边回味着赵本山那几个经典的“可以有”,忍不住十分得意,摇头晃脑。

    “哦……玄烨是想……”

    “皇玛玛,我们既然可以‘调’一部阿尔巴人‘南下’入京,自然可以‘调’一部分沙尔虎达的八旗兵‘北上’驻守雅克萨城,让那些不知自己原本就是旗人的所谓‘罗刹匪兵’回归正途!毕竟,大清昭圣慈寿皇太后都说了,那是我们的龙兴之地……只不过,做这些之前,最好先让在京的阿尔巴人在旗下娶妻安家才好。皇玛玛,您说呢?”弘毅及时给皇太后用上了徽号,眨着眼睛等着看效果如何。

    这时候弘毅已经展开了一整套前景可观的阴谋诡计,再加上又是“大清昭圣慈寿皇太后”的,又是“龙兴之地”的,自然将这位“第一母亲”给架了上去。果然,皇太后稍作考虑,笑着说:

    “我说你让我赐婚,其实是让我做媒来了!好给你的宏图大略做嫁衣!哈哈……好!这个居中调配的差事,我还真心甘情愿接下来了!也好让你们父子二人称心如意,更是给皇帝出一口那顺治八年的恶气!”

    “孙儿也替那些年轻守寡、生计艰难的旗下女子们,叩谢皇太后圣恩!”弘毅再次叩头,一句“年轻守寡、生计艰难”,却实实在在触动了布木布泰心中多年的酸楚。

    “唉,她们的确也是不容易的……罢了,这件事情,哀家自然会亲自与皇帝提及。”皇太后更进步一,出乎弘毅意料的顺利!

    “只不过这用兵之事,你可要和你的皇阿玛、兵部尚书噶达浑,最好还有明安达礼、沙尔虎达商议透彻才好!”皇太后亲切提醒道。

    “嗯,孙儿谨遵懿旨!是不是还有简郡王济度?”弘毅也是提示一句。

    “哦?他不是在乌兰乌德吗?千里遥远,能做些什么?”

    “简郡王所辖万余精锐之师,其驻地,东与呼玛尔章京沙尔虎达呼应,西可以钳制漠北蒙古诸部;极西,远抵漠西蒙古;极北,扼守北地之交通要道,可以说,刚刚就在一个极其关键的所在呢……”弘毅笑着说道,心里还补充了一句:扼住乌兰乌德这一处咽喉,阻断贝加尔湖上下之交通,莫斯科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消息传递可就十分的不灵通了……

    皇太后心中一动,竟然回忆起当年这小家伙刚会说话,就非要剑指“北海”【贝加尔湖】的事情来。现在看来,真是深谋远虑的很!

    [1] 布特哈,清政区名。康熙中以分布于嫩江及其两岸支流的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打牲部落”编置佐领,设布特哈(满语,意为“渔猎”;汉译“打牲处”)总管,驻嫩江西岸宜卧奇(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2] 瑚尔哈,即虎尔哈,为满语hurha(源于hurhan,大围网之意)的汉语音译,又被译作呼尔哈、库尔喀、虎尔喀等多种不同形式,是明末清初“东海女真”三部之一。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努尔哈赤派兵攻取虎尔哈部扎库塔城,该城虎尔哈部众降附。皇太极继位后,继续对东海女真用兵,兵锋直抵黑龙江中下游至海。后金天聪五年(1631)八月,黑龙江中游的虎尔哈部首领托黑科等4人来朝,贡貂、狐、猞狸狲等皮,表示了对后金王朝的臣服。清崇德六年(1641),皇太极平定索伦部首领博木博果尔叛乱,将整个黑龙江流域并入版图,同时将所收服部众置佐领,编入八旗。虎尔哈部被编入伊彻满洲(anju,满语新满洲之意),从而成为满族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3] 阿尔巴津,是俄罗斯帝国在向东扩张中在外东北建立的最初的据点,位于黑龙江与额木尔河交界口东岸,西岸为今中国黑龙江省呼玛县。现该地为俄罗斯阿穆尔州阿尔巴津诺。其实,阿尔巴津有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满语名字:雅克萨!雅克萨距黑河旧城(旧称黑龙江城)西北一千三百馀里,城东有提咸河湾城,满语意为“涮塌了的江湾子”。此城本是索伦部达斡尔族所筑的木城,为乌鲁苏穆丹屯长博穆博果尔所占[1]。1639年(崇德四年)博穆博果尔反叛,皇太极遣萨木什喀、索海等人平叛,攻克了雅克萨和兀库尔,并将此地夷为平地。1640年代到1651年,在哈巴罗夫带领之下,一群哥萨克人来到雅克萨并重建此城,命名为阿尔巴津。1658年清军打败了斯捷潘诺夫率领的驻军,重占雅克萨。但1665年(康熙四年)切尔尼戈夫斯基再次重占雅克萨。1682年俄国在此建立了阿尔巴津督军区并以此为据点活动,激怒了康熙帝。1685年清军围攻雅克萨并予以收复。但清军撤军后俄军马上重占此城。第二年康熙帝命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再次围困雅克萨。终于在1689年清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认了清朝对于雅克萨的主权。1858年,穆拉维约夫与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重新将雅克萨划给俄国。从此雅克萨的主权【至今】未再发生变化,并使用【阿尔巴津】一名。(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