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宝窑 !
日子平淡的过了几天,巧真的四叔王长有上门了,他家里的儿子要成亲了。来和王长顺说一声。
王家人都替他们高兴,本来王长有的儿子王喜要明年成亲,可给他们看好的人说来年不合适,会犯冲,要今年上半年成亲才中,反正都到了年纪,两家一商议就把事定了下来。
周氏亲自赶会去买了布料,被面枕套给送了过去。
四月二十,王长有家娶媳妇的日子,先一天周氏和王长顺就去王长有家帮忙去了,帮着撕红布,帮着弄菜,帮着忙乎。
黑了,王家都没有做饭,被叫到王长有家里去吃,这里对红白事很在意,基本先一天就会把亲的本家叫过去吃饭。
晚上做了一大铁锅的菜汤,菜汤里一般都是丸子,粉条,豆腐片,好的人家会把炸好的方肉放进去点,不好的是不放肉的。
主食都是馍,不过不会是白面的,那样太贵,吃不起。
巧真只吃了一碗的菜汤,并没有吃馍,她就吃不下了,然后拿着刘氏给她的红布条和巧红一起端了点菜汤回去了,这是给陈氏吃的。
至于红布条,只有自己家人和非常近的本家人才可以戴,到时间别在扣眼上,人家一看就知道和主人家的亲近关系。
第二日一大清早王长顺就领着周氏就过去了,大中二中也早早领着媳妇去了,巧红也去了,家里就剩下了巧真和巧娥,巧娥不愿意去,巧真不想去的太早,她陪着陈氏。
陈氏赶着巧真去看热闹,说自己能行,不用人管,巧真犟不过她,还是出了门。
王长有家门口已经很热闹了。庄子里基本都上了门,门口还有不少看热闹的。
唢呐声声传来,不少淘小子,边跑边大声的喊:“新媳妇来了,新媳妇来了。有好吃的了。”
新媳妇是做牛车来的。这已经算不错了,有那人家直接是走路来的。
牛车很简陋,不过也挂了红,这是喜事,得披红。
牛车停下,新媳妇并没有盖红盖头。庄子上办喜事和大户人家是不一样的。
不过新娘子穿了一身的红。头发盘起。上面插了根银攒着,旁边插了多红花。
巧真打量着,她粗眉,眼睛不算大。一笑起来就弯弯的,鼻子小巧,嘴唇有点厚,皮肤不算白,这个样子算是一般,可是她年轻,看上去还是很水灵的。
她端坐在牛车上,红着小脸,低着头。旁边还有几个包袱,里面装的是她的东西。
呼啦啦围上了一群的人,半大小子居多,剩下的基本都是媳妇子,壮年和老人都在后面。巧真也在不远处看着。
“快,快抢她的绣鞋,今个老王爷要是不给点好的,不给钱可不能把鞋给新媳妇,可不能让她下车。”有个小子喊着,然后扑上牛车,开始抢新媳妇的绣鞋。
“快点,快点抢。”
“你们都上啊。愣着干啥。”不少小子响应着。
巧真看傻了眼,这是?这也太凶悍了吧。还有这样的规矩吗?
新媳妇脸色通红,但是她没有发怒,嫁过来之前,娘已经把风俗习惯和她说过了,所以她虽然害羞,却没有不高兴。
新媳妇的一只绣鞋终于被一个小子抢了下来,他举高绣鞋大喊道:“王四叔,快给钱,不然俺可不给鞋了,新媳妇不下来,看您家俺哥咋成亲。”
王长有到了近前,笑骂道:“狗娃你小子,咋怎成色,等你成亲时看这些小子不收拾你。”王长有说完还是掏出了两文钱,道:“给你,快把鞋给你嫂子。”
狗娃接过了钱,却不还鞋,叫道:“不中,四叔,这可不中,这两文不够分,起码得二十文。”
“是啊,再拿,这两文够买啥啊。俺们还等着开荤呢。”不少小子起哄。
王长有一直拿出了八文钱,狗娃才肯把鞋子还了回去,然后又站在旁边看热闹。
这时又有两个人来了,前面的是大中,他手里拿了个犁头,犁头是红色的,是被火烧的,后面的是王家本家的一个婶子。婶子跟在大中的后面。
大中手里拿着犁头,弯起了腰,在地上推犁头,妇人端了个水碗,她一边往犁头上洒水,一边念叨:“左三圈,右三圈。前三圈,后三圈,媳妇儿进门三年不出宰相就出官。”
他们边念叨边走,围着牛车转了好几圈,犁头也变成了正常的颜色。
“四哥,四嫂。中拉,说完了,可以让新媳妇下车了。”洒水念叨的妇人看完了事,跟王长有夫妻二人说着。
刘氏一脸的笑,然后看了看本家一个侄媳妇,侄媳妇急忙上前去,一把馋住了新媳妇,说道:“弟妹,一路累了吧?这可是到家了,快下车进去歇歇吧。”
嘴里说着,她手里塞给了新媳妇六文钱,这是下车钱,不能少的。
新媳妇看了看手里的六文钱没有动,来之前娘交代过,下车钱一定要收十文,最少也要八文,少于八文不能下车,会被婆家看不起。
拉新媳妇的人一看她不动,心里明白是咋回事,笑着又塞了两文过去。
新媳妇倒没有再拿乔,要是要的狠了,招婆家不待见,可不是好事。
新媳妇下了车,由媒婆扶着开始往院子内进。
王长有家大门处用红布条绑着柏枝,还悬挂着一把干草杆,是什么寓意,巧真不明白。
“新媳妇迈梭子了。”媒婆高叫着。新媳妇随着媒婆抬脚迈了过去。巧真看着,那个梭子是织布机里的,这个是什么含义呢?她都不明白,心里觉得有趣。
迈完了梭子,媒婆又高喊道:“新媳妇过干草了。”
她的喊声落地,门前挂的干草被点着了,媒婆领着新媳妇从下面走了过去。
巧真这个多少有点明白,这个应该就像跳火盆一样,是去晦气的。
新媳妇进了院子,院子内也站满了人。
院子正中悬挂着一块大红的布,布前面是个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圆斗,里面装着麦子,麦子上面插着一截枣枝,枣枝上面挂了个秤砣。啥意思巧真也不明白,不过估计是吉祥的意思。
王长有的儿子披着红绸,和新媳妇站在了一块。王长有和刘氏端坐在了正中,礼人开始喊了起来。
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最后是送入洞房。
新媳妇去了屋子,男人就去外面陪客了。里里外外都是人,各自说着闲话,忙活着。
巧真没有进新屋子,她的身份是个忌讳,怕人家有意见,只在门口看着。
一个本家嫂子拿着梳子进去了,然后她开始给新媳妇梳头。
“梳梳鬓角,不出三年生个官,梳梳鬓壶,不出三年引个牛犊儿,梳梳……”嫂子边用梳子轻轻的虚动着头发,边念叨着,新媳妇一动不动的坐着,听着,脸红了起来。
过了一会,又有人端了碗扁食过来,喂新娘子吃了一个,然后问:“生不生啊?”
新媳妇红着脸不做声,有人又问,她还是没做声,
第三次问,她才低声吐出了一个生字,就有人起哄起来:“生啊,她说生啊,三年生俩,王家要抱孙子了。”
新媳妇把头低了下去,觉得脸发烧,不敢抬头。
扁食端了下去,又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端来了一盆子清水。
“让让,让蛋子过去,他给新媳妇端洗脸水来了。”一个媳妇护着男孩进来了。
新媳妇把手伸进去搅动了两下,然后红着脸说了句谢谢,往水盆里扔了两文钱。
小男孩很高兴,这两文钱是他的了,他也能赚钱了,欢喜的端着水盆下去了。
巧真一直微笑着,这里的风俗还挺好玩,也不知道自己要成亲时会是个什么样子,也像这样吗?自己会害羞吗?巧真暗自想着。
接着不少半大小子和媳妇子开始让新媳妇翻牀。
新媳妇站了起来,新牀上面铺了个席子,她把席子翻了过来,席子下面是花生,核桃还有大红枣。一看到下面的东西,半大小子和媳妇子都上手抢了起来,这个东西稀罕不少,寓意也好,抢着吃了能有福气。
看大家抢的热闹,巧真笑了笑,然后先回了趟家,照顾陈氏吃了饭,才有出来。
院子内开了席,本家招呼着人都上了桌子,其中正屋有一桌子上面还没有人,巧真听说那桌子是给新媳妇娘家人的,除了陪客的,外人是不能坐的。
到了正午,娘家人才来,来了六个,全是年轻人,其中一个是新娘子的兄弟,剩下的都是她的本家,除了新娘子的兄弟,另外五个都是挑酒量好的来,准备喝酒,要把陪客的喝趴下才中。
开动起来,各桌都是筷子翻飞,朝自己中意的菜夹去。
男人那些桌子还传来猜媒的声音,什么爷俩好啊,五魁首啊的,喊个不停,小酒盅也一杯杯的干着。
巧真这桌基本都是妇人,有的也端着小酒盅喝两杯,不过巧真没动酒,只安静的吃着菜,听着大家闲聊。
ps:
新的一月了,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