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大丈夫 > 第二百八十七章 范文程

第二百八十七章 范文程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明朝大丈夫 !

    李景看了几眼,忽然对一名亲兵道:“把那件大氅取来。

    亲兵闻言,急忙从箱子中取出一件貂皮大氅,然后递于李景。

    李景接过,轻轻抚摸了几下,转头对袁可立笑道:“先生,学生一直想送您一件大氅,这件大氅的皮毛不错,马上就到冬季了,学生借花献佛,就拿这件大氅孝敬您老了。”

    袁可立从李景手中接过大氅,轻轻抚摸了两下,笑了笑道:“不错,既是你的孝心,那为师就收下了。”

    李景转头看向来人,笑道:“皇太极想招降李某,想来不会只给李某这点儿东西,应该还会给个官儿做,他准备给李某个什么官儿啊?”

    “我家大汗说,李将军归顺的话,赐以平南王的爵位。”那人忙道。

    “哈哈哈!平南王?好大的手笔,只是不知这个平南王管多大地盘?是整个大明么?”李景大笑道。

    那人不知如何作答,只好不语。

    不过他也知道,李景应该还有下文。

    因为李景就算再不开事儿,也知道皇太极绝不会封一个可以管辖整个大明的平南王。

    果然,李景又开口了。

    只见李景笑了笑,摇了摇手中的拜帖,看了一眼,说道:“这拜帖上写你的名字叫范宪斗,名字也是假的吧?”

    李景这几句话前后完全不搭题,令那人完全跟不上李景的思路。

    那人呆了半响,也没明白李景这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说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过了一会儿,那人慢慢说道:“宪斗是在下的字,在下的名字上文下程。”

    听到这个名字,李景的目光猛地一缩,刀锋一样扫向范文程:“范文程?原来是你!”

    被李景的目光一扫,范文程心里突然一哆嗦,随即便听李景缓缓问道:“你是汉人吧?以前是大明子民,后来降了东虏?”

    范文程默默点了点头,不过随即说道:“其实我归降金国也是不得已。在下祖居抚顺,万历四十六年,金主努尔哈赤带兵南下,攻占抚顺,掳掠汉人三十余万,在下身在其中,后被赐予披甲人为奴。在下为求生存,不得不委曲求全,归顺金国。”

    李景听范文程辩解,冷笑一声道:“你是读书人吧?”

    范文程点点头道:“在下是万历四十三年生员(秀才)。”

    李景冷笑道:“你能考中秀才,想来书没少读,只是你的书怕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你连一个文人的气节都没有,焉敢自称读书人!我问你,你可知苏武牧羊?”

    范文程被李景斥骂,本想说你一个粗人懂什么读书人的气节,不想李景说起苏武牧羊,范文程张了张嘴,终于闭口不言。

    李景指着范文程道:“你不敢开口,想来是知道的。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冰天,穷愁十九载,渴饮雪,饥吞毡。身在北海(贝尔加湖一带),心存汉室,此实为我辈汉人之楷模。你纵学不得苏公,亦当以此为鉴。然,你事贼之后,屡随东虏犯我大明疆界,掳我大明子民财帛人口,此时有何面目自称汉人?不知你死了以后,可有面目去见祖宗?”

    范文程不想李景口风如此犀利,一时间不觉大汗淋漓。

    其实,骂范文程是汉奸的人不知凡几,范文程也不是不知,不过当着面,指着鼻子如此痛骂的却只有李景一个。

    另外,范文程一直以自己为“大明骨,大清(金)肉”自辩,但此时在李景面前,不知为何,这话竟然说不出口。

    李景顿了顿,指着范文程接道:“似你这等数典忘祖之徒,我本该一刀杀了,不过你来见我,我若杀你,平白污了我的名声,因此今日暂且放你一马。不过,你给我听好了,下面我问你什么,你就给我答什么,否则,我就算不杀你,难道还折磨不了你?以你的气节,自然比不了苏公,因此,你若不想受苦,那就乖乖回答我的问题。”

    这时,范文程早已被李景的气势镇住,以前能言善辩的口舌宛如打了结一般,只是不住点头。

    李景见状,微微一笑,端起茶杯向袁可立敬了一下。

    袁可立微笑着点点头。

    李景轻轻饮了口茶,放下茶杯,然后说道:“你且说说,皇太极是怎么知道我的。”

    范文程冲李景拱了拱手道:“是这样,数月前,我家大汗在大同作战失利之后,派人仔细调查过大同的驻军……”

    原来,皇太极在官屯堡之战惨败之后,仔细询问了逃回来的败军,得知设伏的明军部队竟有一万余人,再加上防御得胜堡的数千人,总数达到了两万之众。

    当皇太极得知这支部队竟有这么多人,顿时坐立不安起来。

    不过皇太极当时并未多想,仍然想通过军事手段解决这支部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孤军深入,绕路背袭的计划。

    只是皇太极没想到他手下那帮玩意儿见不得好东西,在深入大同腹地之后,匪性发作,大肆抢劫,暴露了行藏,以致偷袭计划失败,五千精锐被明军包了饺子,一个没逃出去。

    两战损失了近两万人,令皇太极心痛万分。

    这时皇太极已知,靠军事手段肯定是解决不了这支明军部队了,唯有另想他途。

    实际上皇太极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就是想法子招降这支明军。确切地说是招降这支部队的将领,也就是曹文诏。

    不过,曹文诏乃是大同总兵,招降的难度实在太大。

    要知道,大同总兵乃是正一品,虽然武将的品级不大值钱,但是在大明也没多少人能达到这个级别。

    另外,曹文诏还有一个加授的衔,就是那个正二品的太子少保衔,这个衔虽是虚衔,但是品级却是实打实的。文官可以看不起一品的总兵,看是却不敢看不起这个太子少保。

    而且,曹文诏这个总兵手里可是绝对有实权的,想招降这个人,皇太极都不知道给什么价钱。(清人编撰明史,说皇太极行反间计,令崇祯上当,最后杀掉了袁崇焕,这个史料基本上可以断定为胡说八道。要知道袁崇焕乃是蓟辽督师,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且是以文官任职,当时在整个大明都找不到第二个有他这么高级别的将领。皇太极别说是收买,就算把汗位给袁崇焕,袁崇焕都未必肯干。)

    皇太极给不出价钱收买曹文诏,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收买曹文诏的下属。

    于是皇太极派出细作进入大同,多方打听之后,偶然得知,在大同驻守的这支部队居然并非大明的正规军,而是山西参将李景自己训练出来的,名字叫济世军。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皇太极大喜。

    山西参将,这才屁大点一个小官儿?说句骂人的话,北京永定河里的王八,恐怕都没这号人多。

    在皇太极想来,李景训练出这样的部队,明廷却只给了个山西参将的职务,心里不定多郁闷呢,搞不好都会怨恨朝廷。这时,如果对李景许以重金厚禄,李景必然率部来投。

    皇太极终究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他肯本不知道训练济世军这样的军队需要花多少钱,他要是知道李景在济世军身上竟然花费了数百万两银子的话,打死他也不会拿钱去收买李景。

    另外,这时后金的情报工作根本无法跟大明那些专业的情报人员相比,工作做得非常地不仔细。

    这帮探子只探听出济世军是李景训练出来的,就回去向皇太极报信,竟然不知道打探一下为什么山西参将居然可以训练这么多人马,为什么山西参将的部属会划归大同总兵指挥。

    不过这也难怪,明朝的军队编制本就有些混乱,再加上后金这帮人都是文盲,他们根本想不到山西参将只归山西总兵管辖,跟大同总兵没有任何关系。济世军到大同作战,是李景个人的行为。

    当然他们更想不到,就连崇祯皇帝想调济世军打仗,都得跟李景好生商议商议。

    错误的信息会令人产生错误的判断,皇太极就是这样。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皇太极马上召集中王公贝勒商议,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派人秘密潜入大同招降李景。当然,派谁去还得仔细商榷一番。

    首先这个人不能是女真人,因为女真人在大明实在太吸引仇恨,一旦不小心露出行藏,就是被人乱刃分尸的下场。

    当然也不能是蒙古人,蒙古人的相貌跟汉人虽然相差不大,不过蒙古人身上的羊膻味道实在太重,只要汉人的鼻子不瞎,一闻就能闻出来。

    要知道,在汉人的眼中,蒙古人也不怎么受待见,看到蒙古人,必然不会好言相待。以蒙古人的性格,一旦受辱,必然拔刀相向,那样一来,事情就办不成了。

    女真人不行,蒙古人也不行,剩下的只有汉人了。

    但是对汉人女真人是不大相信的。在女真人的眼中,汉人都是贪财好色之徒,让他们带着珍宝女人去行贿,一旦半道跑了,找都没处找去。就在众人争议不下之时,皇太极想到了一个人选:范文程。皇太极对范文程还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如果说哪个汉人能让女真人相信,那只有范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