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明朝大丈夫 !
除了正门,礼堂(彝伦堂)等主要建筑,监内还设六堂,分别为率性,诚心,崇智,修道,正义,广业。这六堂其实就是教室,相当于现在学校里的几年几班。
国子监设祭酒(校长)一人,品级为从三品,主管全面工作。
司业(副校长)二人,品级为从四品,分管具体工作,实际上国子监主要就是两个副校长在管。
监丞一人(教务主任),从六品,主管学规,督导教学。
另有博士(教授),助教,学正,学录多人。
到了崇祯年间,国子监里面的生员越来越少,与前朝鼎盛时期动辄上万人的盛况相比几近荒废,不过并非没有生员,现在里面就读的还有几百人。
此时,朱由检带着一众大臣和监生们正在一处教室听李景讲话。
看着监生们颓废的眼神,李景站在堂前高声说道:“我知道你们有些失望,觉得这次不考八股,不考四书五经,令你们丧失了进取的机会。”
见众监生一阵默然,李景笑了笑道:“你们错了,你们觉得八股取士选出来的人才有什么用处么?我跟你们说实话,考中的人还不及你们在国子监里学的东西有用。
咱们大明只重科举,却忽略了经过科举选出的人才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比如说现在户部要用人,那你们知道户部是做什么工作的么?”
见有些监生摇头,有的点头,李景笑着接道:“户部掌管国家的钱粮赋税,可以说是掌管着国家的命脉,乃是朝廷最重要一个部门,如此重要的部门那需要什么样的人去主管工作呢?我认为负责户部工作的人首先不能有私心杂念,不能惦记着把国家的钱粮往自己腰包里揣。”
听李景说的直白,众人发出一阵轻笑声。
笑了一会儿,李景接道:“但是光有一颗无私的心是不够的,你还得精通业务。那户部人员需要精通什么业务呢?我认为首先你得会算账吧?要是连账都不会算,你怎么收税?”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轻笑。
顿了顿,李景接道:“刚才我说了户部还管收粮,但是收粮的时候要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是说我给你下了个指标,你就得按这个数字收上来。我们都知道这些年大明天灾不断,今年山西又是大旱,那么关于山西的粮赋如何征收户部就要认真考虑了。有些旱情严重的地方可能颗粒无收,老百姓可能连饭都吃不上了,这时如果再去收粮,那不是逼着老百姓造反么?”
众人闻言均默默点头。
叹了口气,李景接道:“我希望我们的官员做事能灵活一些,不能为了完成指标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遇到这样情形的时候,对这些地方我们不仅不能收粮,还得往这些地方派粮赈灾,要让老百姓活下去。”
在堂前专心听李景讲话的朱由检听到这里轻轻点了点头。
李景叹了口气接道:“我刚才说的只是一种比较容易处理的情形,事实就摆在那里,你只能这么去做。
可是有时候实际情况远比我们看到听到的要复杂的多,有些地方官为了自己的考成成绩瞒报灾情,有的官员为了私利可能还会夸大灾情,这时就需要户部的官员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要到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可是考察的时候你得有专业知识,如果你对农时,农学一窍不通,看了也是白看。”
说到这里,李景指了指监生们说道:“我说的这些,你们从四书五经里能学到么?怕是不能吧?”
众监生闻言同时点了点头。
笑了笑李景接道:“你们可能不知道,大明现在准备颁布新的律法和政令,其中有些政令已经公布了,有些暂时还没有公布,我建议你们好好看看这些政令,如果你们能明白这些政令的好处,便会明白我为什么要取消八股取士,不考四书五经里面的东西。
等你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希望你们能够抓紧时间学习实学。皇上马上就要到山西巡视,临走前特意来这里看望大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学习有用的东西。在这里我跟大家承诺,只要你们踏踏实实地学习,学得一技之长,我必定会给大家安排好适合你们的职务。”
众监生闻言大喜。
这些人都不傻,自然明白李景话里的意思。
李景这么说,其实是告诉他们,只要大家用心学习,哪怕他们考不中,李景也会任用他们。
实际上,大明以前也不是说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外放为官,出任之前,这些预备的官员还要有个实习的过程,这个实习的过程有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不然的话,找一群只会读书的人出任地方官,他们啥也不会干,大明的皇帝们还没有那么蠢。
不过到了明朝后期,朝廷越来越不重视实习,很多考中进士的人直接就被外放为官,甚至出任京官。
于是便有很多啥也不会干的官员在那滥竽充数,以致大明的官员们越来越无能,整天只会耍嘴皮子。
李景现在让监生们直接学习实学,相当于以前预备官员开始实习。
这些人有了实学的根底,出任以后很快便能上手,如此,要不了几年,大明官员们的素质便会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学子们出仕的时间。
就在监生们消化这个重大利好消息的时候,亲兵跑来回报,钱谦益等人已经到了广场。
李景笑了笑:“我这里还有话没跟大家说完呢,外面那些人怎能跟咱们国子监里面的学子相提并论,让他们先在广场等着。”
见李景视上千学子如无物,众监生尽皆默然。
这些监生在未见李景之前,原本也打算跟钱谦益那些人到皇宫外面抗议,不想李景竟然和皇上亲自来到国子监,向他们解释取消八股取士,不考四书五经的含义。
对监生们来说,这个面子实在太大。
此时再看李景对待钱谦益等人的态度,再看对待他们的态度,那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这一刻,监生们的心里真是充满了自豪。
而李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其实在李景心中,并未真正重视这些监生,李景很清楚,这些人受了那么多年四书五经的教育,让他们转头学习实学,肯定不会马上见效。这几百人当中,能出几十个人才就算是多的了。
但是李景依然准备启用这些人不为别的,只为国子监这块招牌。
李景准备把国子监打造成大明最高学府,打造成人才基地,打造成培养人才的摇篮。
李景要让所有的人知道,从大明国子监里面出来的人都是真正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景已经下令把平阳府的科学院搬回京城,让那些经过多年培养的人才进入国子监教学,让他们开枝散叶。
李景打算在国子监根据科学院研究的科目开科授学,学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入读哪一学科。
李景相信,数年以后,国子监里面肯定能培养一大批人才出来,到时再把这些人才充实到科学院当中研究各种科学,如此,科学院和国子监便能相辅相成,同时发展壮大。
同时还可以把一部分人才派往各地学堂,传授各种知识。
李景相信,几十年以后,大明各地的学堂便会出现一个质的变化。
李景把国子监的长远规划详细地跟在场诸人解释了一番,众人听了都是心驰神摇。
在座的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傻瓜,均知,如果能达到李景所说的样子,那大明之强大定然远胜前朝。
见李景说话亲和,一名随行的吏员壮着胆子问道:“大人构想虽好,不过要做到大人所说那样,怕是要花费无数银钱,以大明眼下的国库收入,怕是支付不起这么多的用度。”
李景说了这半天,都是他一人讲众人听,此时突然有人提问,而且提出的还是关键性的问题,李景听了不由精神一振。
看了看说话那人,只见此人大约四十余岁,长得虽然并不出奇,但是却透着一股精干之气。
李景不识此人是谁,当下把目光扫向吏部侍郎周衡臣,周衡臣急忙起身走到李景身边低声说道:“大帅,这人叫倪元璐,是当年袁先生任主考时收录的学生,我见此人精明强干,将他举荐给沈大人,前些日子沈大人将他提为户部主事郎中。”
“哦?”李景转头看了下倪元璐,忽然冲倪元璐拱了拱手道:“原先是师兄,济民失敬,还望多多担待。”
“师兄?大帅的座师是哪一位?”倪元璐看着李景疑惑道。
李景笑了笑道:“济民蒙节寰公教导十年,不知当不当得起做你的师弟?”“啊!不想大帅竟然由恩师亲自教导,元璐失敬。不知恩师他老人家现在可好?”倪元璐慌忙说道。李景闻听默然,过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道:“先生年纪大了,身体已大不如前,前些日子给我来信说,想回睢州老家,要我替他辞了内阁首辅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