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明朝大丈夫 !
进京以后袁枢是什么地位?徐东升最多只能给他安排个秀才的名头,一名秀才如何能见到当朝正部级大员?
要是给徐东升安排个举人的头衔,不好意思,在大明,这个年纪能考中举人的全都是神童,神童岂会籍籍无名?
郑森在南京就读过,更做过钱谦益的学生,徐东升要是神童并且是袁枢的学生,郑森怎会没听过徐东升的名字?
只有在河南,袁枢在家守孝时,才会有机会在当地县学收一名个秀才做学生,由于时日尚短,因此这个学生并不为太多人所知,只有这个解释才合理。
那么,徐东升就必须是河南人,或者是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河南话的外地人冒充河南人。
因为在这个没有普及普通话的朝代,人与人交流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只有官场上的人和读书人之间对话时才会说官话,即便这些人,也难免在官话中夹杂地方口音。
如果徐东升不是河南人,甚至不是睢州当地人,那就无法解释他怎么成为袁枢的学生。
因为袁枢现在是居丧期间,不可能跑到外地去,而一个外地人,尤其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怎敢跑到当朝二品大员的家里拜师?尤其袁枢还在守孝,那得有多无礼?
李景是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才选用了徐东升。
然后李景还亲自给袁枢写了封信,让徐东升带到睢州,请袁枢收下这个学生。
至于到泉州求见郑森的理由,李景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按说以诗文会友是个比较好的理由,但郑森只有十六岁,名不见经传,谁会从河南大老远跑到泉州跟他以诗会友?恐怕郑森自己都不会相信这样的理由。
哪怕郑森在南京的同学都不会跑到泉州,要知道南京到泉州那也是千里迢迢,跑这么远跟郑森以诗会友,那得有多蛋疼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还不如说到泉州找郑森接济更合理一些。
也就是说,不能特意去找郑森。
最后,李景想出游学失窃求助这么个理由,情节看似有些老套,但在明朝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而且为了达到逼真,李景让骆养性安排人在徐东升到达福建,游数日名山大川之后把他的包裹窃走,再让徐东升到郑家求助,这样就算郑家派人调查,也查不出什么。
李景甚至还教徐东升如何跟郑森套交情,抬举郑森的话是不能说的,说这样的话会引起郑家的怀疑的。
李景让徐东升大肆抬高钱谦益的地位,以崇拜的心情表达对钱谦益的敬仰,还要赞扬钱谦益抬举后学的品格以及慧眼识人的眼光。
通过这些手段来博取郑森的好感,然后再跟郑森交流诗文。最后让徐东升阐述自己的抱负,激起郑森对朝廷的忠义之心。
可以说,为了能让郑家信任徐东升,并且让郑森对徐东升产生好感,李景可谓是煞费苦心。
在这样的安排下,李景相信徐东升进入郑府是没有问题的。
郑森不可能拒绝跟徐东升见面,也不会只给点银两就把徐东升打发了。
如果郑森连面都不见,徐东升回到河南肯定会告诉袁枢,日后袁枢跟钱谦益提起此事,钱谦益哪里还有脸见人?
你连学生如何做人都没教明白,还有什么资格为人师表?
这可是涉及到郑森的老师钱谦益的脸面问题,郑森当然不会这样打自己老师的脸。
同样的道理,郑家的门子也不敢不给郑森通禀。
像郑芝龙这样的人家,门子都是见惯了阵仗的,什么样的人可以回绝,什么样的人必须通传,他们的心中都非常有数儿。
徐东升已经告诉他们自己的老师是袁枢,并且跟他们点明自袁枢跟郑森的老师钱谦益交好,他们要是不通禀,钱谦益肯定会因为这事儿落得没脸。
钱谦益要是落得没脸,必定会给郑森写信质问,甚至亲自跑一趟都有可能。
郑森要是得知因为门子的原因令老师丢脸,恐怕直接就砍了门子的脑袋。
但是进入郑府以后,能不能跟郑森拉好关系,就得看徐东升最终的表现了。
可以说,为了能让郑家信任徐东升,并且让郑森对徐东升产生好感,李景可谓是煞费苦心。
在这样的安排下,李景相信徐东升进入郑府是没有问题的。
郑森不可能拒绝跟徐东升见面,也不会只给点银两就把徐东升打发了。
如果郑森连面都不见,徐东升回到河南肯定会告诉袁枢,日后袁枢跟钱谦益提起此事,钱谦益哪里还有脸见人?
你连学生如何做人都没教明白,还有什么资格为人师表?
这可是涉及到郑森的老师钱谦益的脸面问题,郑森当然不会这样打自己老师的脸。
同样的道理,郑家的门子也不敢不给郑森通禀。
像郑芝龙这样的人家,门子都是见惯了阵仗的,什么样的人可以回绝,什么样的人必须通传,他们的心中都非常有数儿。
徐东升已经告诉他们自己的老师是袁枢,并且跟他们点明自袁枢跟郑森的老师钱谦益交好,他们要是不通禀,钱谦益肯定会因为这事儿落得没脸。
钱谦益要是落得没脸,必定会给郑森写信质问,甚至亲自跑一趟都有可能。
郑森要是得知因为门子的原因令老师丢脸,恐怕直接就砍了门子的脑袋。
门子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因此绝不敢不给徐东升通传。
但是进入郑府以后,能不能跟郑森拉好关系,就得看徐东升自己的表现了。
因为李景只能帮徐东升考虑如何不露出破绽,至于期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李景不可能提前预知,因此能不能完成任务,最终还得靠徐东升自己随机应变。
作为一个只有十九岁的年轻人,这个担子不可谓不重,徐东升要说不紧张是不可能。
为了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徐东升决定不去考虑面临郑森以后怎么办,而是把注意力放在郑府院内的精致上。
可惜根本没用,无论徐东升怎么分散精力,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面临郑森以后该怎么说话。
这一来,徐东升便显得更加紧张,呼吸也难免粗重起来。
而由于紧张,徐东升并没注意前面带路那人偶尔会侧一侧头,偷偷地观察他的表情。他那略带紧张的表情,明显急促的呼吸,都落入前面带路人的眼中和耳中。
郑府是的后宅共有五进院落,五进院落就是五个四合院。
作为郑家的长子,郑森当然有自己单独的院落。
穿过火巷(为防止着火,院落之间以巷道隔开,这样即使某个院落着火,也蔓延不到别的院落,这个巷道被称为火巷,郑府的住宅布局是三通门双火巷),徐东升被带到东面第二个院落。
推开院门,只见中门大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正在门口等候。
门子见了急忙转身对徐东升道:“这就是我家大公子。”
说完,疾步走向郑森,指着徐东升道:“大少爷,这就是徐公子。”
接着凑到郑森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郑森点点头,摆摆手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说完,郑森疾步迎了上来,笑着拱手道:“徐兄,郑某有失远迎,还望赎罪。”
徐东升急忙拱手道:“不敢,不敢,徐某冒昧打扰,还望海涵。”
“徐兄太客气了,以你我二人的师渊,你到了泉州,若不来我府上,那就是瞧不起郑某了。”郑森笑道。
徐东升忙道:“徐某来到泉州,自然要拜会郑兄,只是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来见郑兄,实在是失礼之至。”
“诶!徐兄这话就见外了。徐兄在郑某的地头落难,原是郑某的责任,徐兄莫急,我这便派人追查,看什么人这么大胆子,敢盗窃徐兄的行李。”郑森笑道。
“怎敢劳烦郑兄。”徐东升忙道。
“小事一桩,来,徐兄请。”郑森伸臂摆手道。
“郑兄请。”徐东升也急忙摆手道。
郑森笑着把着徐东升的手臂进了厅堂。
进了正厅,郑森招呼徐东升就座,然后吩咐婢女倒茶。
端起茶杯,郑森伸手示意徐东升喝茶,用杯盖轻轻荡了荡杯子,轻轻吹了吹,郑森慢慢啜了口茶,然后说道:“徐兄是环中公的学生,听闻环中公在家丁忧,不知近况如何?”
“蒙郑兄牵挂,家师身体无恙,另外家师虽然在家丁忧,却仍需处理公务,每日都不得闲。”徐东升忙道。
郑森点点头:“听闻当朝首辅,兴国公李景乃是节寰公的学生,想来是首辅大人念及节寰公的恩情,未令环中公卸去差事。”
徐东升轻轻叹了口气:“听家师说,李大人本不欲令家师在家丁忧的,不过念及师恩,才同意家师回家守制,因此虽未夺情,却依然令家师兼着差事。另外,家师还说,李大人原想亲自为节寰公守制的,不过其时李大人正筹备对东虏用兵,实在是无法和家师一同扶柩归乡。”
郑森闻言默默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方才叹道:“兴国公一代英杰,只用一年便平了肆扰大明多年的东虏之患,实是英雄了得,可惜我辈无缘,不能亲眼得见兴国公之英姿。兴国公乃节寰公的学生,与环中公相交甚深,徐兄乃环中公的学生,想必是见过兴国公吧?不知兴国公长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