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良渚当国王 > 第172章 布,太多了!

第172章 布,太多了!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我在良渚当国王 !

    《我在良渚当国王》来源:

    晚稻插秧之后,叶青和族长商量纳贡的问题。

    按说,现在防风氏部落的综合实力,比汪芒国要强。

    人口上,防风氏有2300多人,实际人口比汪芒国还要多。

    在统治上。防风氏部落采用了邻里编组的管理结构,管理的非常细致。

    而汪芒国依然是部落联盟的性质,管理非常的松散。

    给汪芒国纳贡,显得有些不合常理。

    但是,汪芒国控制着防风氏食盐的来源渠道,这个就没办法了。

    这样的情况会一直维持,直到防风氏与大禹国接上头,正式立国,获得食盐的交易权利,或是自己寻找到新食盐的来源,才能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

    盐的来源无非就是矿盐和海盐。

    叶青的印象中,太湖周边,似乎没有矿盐。

    如果想寻找到新的食盐的来源,只能是到海边晒盐。

    这花费就大了。

    目前来说,在和汪芒国的关系没有弄僵之前,维持着正常的交易,哪怕代价稍微大一点,相比自己去海边晒盐,还是划算的。

    因此,纳贡还得继续。

    纳贡的贡品,种类并没有限制,有价值的物品都可以作为贡品。

    对大部分部落来说,缴纳的贡品,主要就是食物。

    像布、工具等等,也是有价值的物品,也可以作为贡品。

    但是,对所有部落来说,布和工具,太少,自己用都不够用,很少有部落会拿去纳贡。

    现在是石器时代,工具的材质,主流就是石头。

    可是,石器加工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损坏,导致各部落的工具,一直紧缺。

    布也是同样的道理,由于织布的技术非常原始,布的产量非常低,各部落的族人,都是衣不蔽体。

    幸好的是,这个时代气候温暖,冬天衣服穿得少,也不会冻死。

    ……

    叶青就在贡品上打起了主意。

    粮食,他不想拿出去。

    虽然,早稻丰收了,光这一季的收成,便够部落所有人食用两年。

    但是,他依然不舍得拿出去。

    留着粮食,后续他可以有很多操作。

    并且,最重要的是,现在部落积存的布,太多了。

    其他部落没有足够多的布,防风氏有啊。

    布,在叶青的金手指下,比获取食物省力的多。

    去年叶青不懂行情,族长拿了干鱼纳贡,今年,叶青不干了。

    族长也知道了,有叶青在,布啊,陶器啊,这些,获取实在是太轻松了。

    陶器,其他部落也会制造,无非质量上低劣一些。

    但使用的话,还是勉强够用的。

    所以,陶器不是那么必需。

    尽管如此,可防风氏制陶,成本太低了,完全可以降低价格,与其他部落大批量交换,依然是划算的,其他部落依然是愿意交换的。

    布,就夸张了。

    布,在这个时代,是硬通货,任何部落都缺乏的很,都不会拒绝。

    ……

    部落种植的麻,已经收获了一次,获得了大量的麻纤维。

    这次收获,令族人眼界大开。

    再次赞叹,任何事,有青在,都不是事。

    采麻时,族人傻了眼,稍稍有些脑子的族人,就知道采不完。

    1000亩麻地,每个邻分到25亩。

    每邻十户,每户就是2.5亩。

    这2.5亩地的麻,全制成麻纤维,夫妻两个劳力要干多久?

    两个人,一个剥麻,一个打麻,满打满算,一天制十斤干麻。

    假如,亩产100斤的话,2.5亩,250斤麻,全部制成,要25天。

    全部劳力都去制麻?

    其他事不用干了?

    怎么办?

    好办!

    叶青建了个纺织厂,从制麻到成品布,一条龙。

    ……

    叶青统计过。

    1000亩的麻地,亩产虽然没有现代那么高,但部落的亩,是1200平米的大亩,亩产也有100来斤。

    麻可以收获三季,一年下来,总亩产就是300斤。

    平摊下来,每个族人麻纤维的年拥有量130多斤!

    叶青大致称量过,由于纱比较粗,克重比较大的缘故,1.5米x1.5米的一块麻布,重量在两斤左右。

    如果,一年的麻纤维产量全部织成布,1.5米的门幅,长度是……2.25万米,

    按1.5米x1.5米的一块麻布,做一件成年人的衣服,就是1万5000件。

    上衣裤子短裤全套做的话,即便折半算,也有7500套。

    麻布产量看似很大,可还不够一台织布机全力运作一年的产能。

    一台织布机,全力运转,一天的产能可达100米,2.25万米的布,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不到,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空闲。

    不过,制麻和纺纱就跟不上了。

    叶青便在砖瓦场边上,建了一个纺织厂。

    这个纺织厂,是一个综合性的生产厂。

    第一个步骤,就是制麻。

    部落依靠人工剥麻皮,去麻壳,还是效率太低,太浪费人力。

    凭手工,族人一年到头,光制麻纤维花费无数时间。

    不值得。

    叶青设计了十台制麻机。

    制麻机和稻谷脱粒机原理差不多。

    改进的地方,就是将带齿的滚轮换成刀片滚轮。

    机器运转时,将麻杆整个塞进去,另一头出来的就是麻纤维。

    制麻机驱动是水力。

    族人将麻连杆砍倒,去掉叶子,送到这里。

    操控制麻机的族人,将光秃秃的麻杆塞进制麻机进口,一个呼吸的时间,麻骨和麻壳,就会被刮掉,出来的就是干净的麻纤维。

    一天下来,麻纤维晒干后,可达300斤。

    是人力的60倍。

    十台制麻机,十个人操作,一天3000斤。

    这十个人,只需要每次采麻的时候,干上一个多月,就能将部落的1000亩麻地出产的麻,全部制成麻纤维。

    赞!

    这个效率,令族人瞠目结舌。

    接下来麻纤维会进入脱胶和漂白的工序。

    也就是用石灰水煮。

    批量制麻,用锅煮的话,也是忙不过来的。

    叶青便制作一个长长的铜水槽。

    整个铜水槽,底下同时加热,水槽中,滚烫的石灰水从一头流到另一头,水中的麻纤维也就带着走了一遍。

    调整合适的水流速度和水槽的长度,走过一遍的麻纤维,在另一头出来的时候,脱胶和漂白,就完成了。

    水槽中水流驱动,也是水力。

    这样,需要的人力就不多了。

    加麻,加石灰,有一个族人就够了。

    生火也只需要一个族人。

    收集成品麻纤维,也只需要一个人。

    顶多再加一个机动人员,打杂和处理突发-情况,整条线,四个人。

    (求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