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重生后我靠算命又当上了太后 !
风铃离宫的当日早晨,前来向姜妤辞行。
“娘娘,以后还请多多保重。”风铃郑重地跪下。
姜妤连忙扶起她,把桌上用一块手绢打成的小包袱递给她。
风铃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对白玉手镯和一副珠串。
“这些东西你留着当个念想,如果今后一时周济不开,拿去当了也成。”
风铃握着手绢,已然泣不成声。
送走了风铃,姜妤的心里也空落落的。
加上前世,她与风铃相处了快七年,当真就是情同姐妹。
兰心,柱子和福贵都去送风铃了。
过了好一会,他们才回来,每个人的眼睛都红红的。
然而当天下午,兰心突然又惊又喜地跑进屋里告诉姜妤:“娘娘,风铃姐又回来了!”
“回来了?怎么回事?”正在看书的姜妤惊讶地丢下书册站了起来。
兰心跑得气喘吁吁:“奴婢也不知道,就是她突然又回来了!娘娘快去看看吧!”
姜妤一皱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连忙跟着兰心到前面去。
风铃正坐在厅中休息,见到姜妤,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这是怎么回事?”姜妤有些困惑,“你不是出宫了吗,怎么又折回来了?”
风铃只是跪着不说话。
还是柱子在一旁帮忙说话:“娘娘,风铃姐说她不出宫了。”
“胡闹!”姜妤生气地一转身,在椅子上坐下,“这件事咱们说得不是好好的,你这是走出去又回来了吧?到底你是怎么想的?”
“听内务府的人说,风铃姐本来已经出去半天了,又回来了。”柱子继续说道。
“娘娘,请让奴婢再待上一年。”
“奴婢实在不放心娘娘。昨天奴婢听柱子说,等奴婢走了,你们都要搬到行宫去住。”
“奴婢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奴婢出去了左思右想,觉得既然奴婢是明熙宫的一员,怎么样都要和大家一起撑过去。”
姜妤听完,不由叹了口气。
看来还是自己误了她。
见厅里没有外人,姜妤决定把自己准备跟牧倾远去出征的事告诉他们,毕竟这是他们迟早要知道的事。
如果只是说去行宫的话,反而会引起大家的猜疑。
“风铃,你起来吧。”见风铃还跪着,姜妤叹了口气道。
兰心把风铃扶了起来,让她也坐到一边的椅子上。
“有件事我要告诉大家。”
“之前说过阵子我们要搬去行宫住一段时间,这是因为我要随军,去宁丘的战场,所以为了掩人耳目,对外就说我病了,在行宫养病,到时候你们还要帮忙一起掩饰一下。”
“这件事你们谁都不可以说,福贵也是,回头我把他叫来亲自告诉他。”
她的话说完,兰心等三个人面面相觑。
“娘娘,您说的随军是什么意思?”柱子小心翼翼地问。
“皇上决定御驾亲征,而我会跟着皇上的大军一起去。”
“这……要去多久?”兰心问。
“到大军得胜班师回朝的那天。”
“娘娘可以带人去伺候吗?”风铃忍不住问道。
姜妤笑了:“我本来就是去伺候皇上的,怎么可能再带人伺候我,你们放心,我能自己照顾自己。”
柱子望了望屋外,小声问:“娘娘,这场仗到底会打多久?听说宁丘国的老国王终于死了,现在的新国王很有些励精图治的气象,只怕不好对付啊。”
嗯?
姜妤看了眼柱子。
“柱子,你还还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呀。”还没等姜妤说话,兰心先揶揄上了。
柱子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这还不是奴才认识的人多,什么都聊,奴才也就知道得多了些。”
“那你的嘴可得严一些,今天娘娘说的事可千万不能往外说。”
柱子赶紧拍胸脯道:“放心!奴才的嘴严着呢,从来都是满嘴的胡说八道,没有一句真的。”
姜妤被他逗得笑了:“那你正好给我们说说,那个新老国王是怎么个故事?我倒还不知道这件事。”
姜妤只知道宁丘国有个老国王,国王有三个儿子,原来这个老国王近日居然驾崩了,也不知道继位的是哪一位。
柱子嘿嘿一笑:“这事说来话长……”
“你能不能长话短说?”兰心瞪了他一眼。
“好,好!”柱子认真想了想。
“据说这个老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侧妃生的,两个弟弟是正妃生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夺国王之位也是费尽了心机。“
“不过当质子的二儿子已经被大夏国杀了。国王喜欢大儿子,准备把大位传给他,可是因为他是侧妃生的,遭到臣子反对,就一直没有立为世子。”
“小儿子最为阴险毒辣,收买朝中的大臣不说,还趁老国王病重,架空了老国王,把持宁丘国朝政。现在老国王一命呜呼,自然是小儿子继位了。”
兰心不信似的瞅了眼柱子:“柱子,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好像亲眼所见一般。”
“这都是听人说的。宫里经常出去采买的小贺子,听商铺的人说的,那商铺的人是听宁丘的生意人说的,据说那个生意人的亲戚就是宁丘国王宫里侍卫还是什么人。”
姜妤点了点头:“这种事多半不是空穴来风,就算不是真的,也总是有些关系。看来那个小儿子,倒是挺有野心的。”
“可不是!不过据说宁丘国的国人都喜欢这个新国王。”
柱子的故事讲完了,姜妤见风铃执意留下,也就不坚持了,只是告诉她,明年的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出宫去。
而且这一年里,她一定要好好保养,按时吃药,不能再劳心劳力。
风铃都一一答应了。
******
天气越来越热,明熙宫的姜美人却突然病了。
这病势来得十分沉重,不能见光,也不能见风,只要下床就头晕脑胀,无法走路。
太医院的张太医来诊治过好几回,开了许多药,吃了都没什么用。
最后张太医开了个方子,说是宫里太闷热,不如移到行宫,又凉快又清净,静养一夏,也许就好了。
于是,六月初三大军出征这天,明熙宫的人也同时搬去了京城郊外的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