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荡魔封仙 !
天微亮,苏杭坐在床头陪着苏荷一整夜都未曾合眼。
这一夜他想了很多很多,想的越多他的心里就越是五味杂成,越是茫然无措,过去他的家庭虽不算富裕,但是父母对他却是疼爱有加,兼之他才六岁所以也没有什么求生的技能。
然而眼前父母离去已是现实,他虽不想对面,却也不得不面对,若是只有他一人或许他可以选择逃避,但不是,他的身后还有年仅四岁的妹妹苏荷,如果连他都逃避了,那苏荷又该如何自处,他答应过李月他会照顾好苏荷的,那么他就一定要做到。
以后的路注定是艰难的,苏杭检查过家里的粮食只够坚持十日左右,要是这十日里寻不到谋生之法,那十日后温饱都将是个问题,自己挨饿没事,但是绝不能让妹妹也跟着挨饿,可是到底要怎么样去挣钱呢?
苏杭虽然没有想到答案,但是苦思之下也暂时让他忘记了父亲双亡的那份心痛之感,就在苏杭愁眉不展之际。
‘砰、砰、砰’
一阵敲门声从门外传来,将苏杭从沉浸的思绪中拉扯回来,听着敲门声苏杭疑惑想到:‘这一大早是谁来敲门呢?’
苏岩、李月二人虽在十方镇呆了有些年头,只是他们在这里举目无亲也一直安分守己,并没有去刻意去接触太多人,平日里来往最多的也就是木瓜、赵荃风等五人的家人。
而此刻他们五家人也都出了意外,不可能会是他们,那又会是谁呢?苏杭带着疑惑轻声走到堂屋的大门前,抽出大门上插着的一块小木板,木板后有一个小孔,这是苏岩生前刻意制作的,可以透过小孔看到门外的景物。
苏杭透过小孔看到了门外站着的居然是昨日为苏岩、李月二人办理后事的广义道人,看清来人之后苏杭便放心的打开门,
门外除了广义之外还有其他两名道人,苏杭认得其中一个就是昨日在他身旁的那位。
苏杭礼貌的对着广义三人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说道:“三位道长里面请。”
苏杭领着广义三人进入堂屋后,让他们在堂屋的桌边坐下,将桌上那个被他啃了一口的馒头拿走,又给他们各自倒了一杯隔夜凉水后才坐下说道:“昨日多谢道长帮忙,今日本该好生招待,只可惜家中现在仅有几杯凉水,望道长切莫见怪。”
四人各坐一角,广义正好在苏杭对面,听到苏杭礼貌的话语,看着苏杭通红的双眼,知道他定是一夜未眠,不由心中生起一阵怜惜说道:“无妨,对我等出家人来说,一杯凉水便已经足以。”
接着广义看着苏杭坐得笔挺的身子,又继续说道:“其实我等今日前来,是有一事想要问问你。”
苏杭听罢想了一下,却是想不出广义的目的,便轻声回道:“不知是何事,道长但问无妨。”
广义看着苏杭轻叹了口气说道:“昨日我回观之后将你的情况告知我们观主,观主知道了你的情况也感到十分怜惜,所以此次特许我来此收一批家中有亲人去世的孩子上山习法,通过我的了解,此次除了你之外符合条件的还有王易、王进、赵荃风、木瓜、李二五人。你们上山之后不需要试炼即刻成为正式的入门弟子。
其余五人刚才我都已一一拜会过了他们的家人,他们也都同意了让他们上山,现在就剩下你一人了,所以我特地来此问问你是否愿意随我们上山修习道法。”
资阳观坐落在房山之巅,在众多修真门派中只能算得上是个中小型门派,山门不大人数不多,资阳观的拿手本领是炼丹,资阳观炼丹的手段在修真界里可以排在前五,因此资阳观的名声在修真界里也算得上响亮。
苏杭喜欢听书,曾听说书人说到过,资阳观上下道人一共不足千人,每年春季都会下山收徒十名,这十人在上山修习一年,一年后修为达到要求者可留下成为入门弟子,修为不足之人便遣返回家。
这每年上山的十个孩童中,一年后通常只能剩下二至三人,而如广义道人说言,苏杭等人这一上山即刻成为入门弟子,机会确实万分难的,若换成以往苏杭肯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可是如今这情况苏杭便有些犹豫。
“哥,这几位伯伯是谁啊?”
苏杭闻言回头望去,见到苏荷幼小的身子正站在里屋的门框下发出询问。
苏杭走到苏荷身边,对苏荷轻声说道:“这几位伯伯是爹跟娘的朋友,找爹跟娘有点事,你先回屋里去,等哥哥跟他们聊完给你煮粥吃好不好。”
苏荷点了点头应道:“好的,那小荷在里面等哥哥哦。”
广义三人看着乖巧的苏荷心中又是一阵感慨。
苏杭回到桌旁心中已然有数,问道:“道长,我如果跟你们上山的话,我妹妹小荷可以一起上山吗?”
广义摇了摇头说道:“我们资阳观只收男弟子,不过根据你们的情况,我们会找一个好人家,收养你的妹妹,特许你每年都可以下山来看望她一次。”
闻言苏杭抬起头看了一眼屋顶,眨了眨泛红的双眼,轻轻的抿了抿嘴唇说道:“多谢道长好意,既然小荷不能跟我一起上山,那我也不去了。现在爹跟娘刚走,我要留下来照顾小荷,若是连我也上山去了,小荷的身边就一个亲人也没有了。”
广义心中一片肃然,一旁跟着广义一起来的一名年轻道人有些不屑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你可知道资阳观入门弟子的名额有多难得吗?我师傅为你向观主求了一夜的情,观主才肯答应,你居然如此不知好歹。”
苏杭虽然年幼又出身农家,苏岩、李月二人对其也是颇为宠爱,但是他们对苏杭的礼义之道却是未曾落下,此时被这年轻道人一说,便觉有些难为情起来。
广义道人为自己去向观主求情,自己却拒绝了他的好意,但是目前这情况下无论如何自己也是不能也不会离开小荷的。
广义道人闻言朝年轻道人喝到:“元乔,不准胡言,苏杭还不是道门中人,以他这么小的年纪便知道念及兄妹之情,其情可嘉。”
年轻道人元乔被广义这么一喝气势顿时奄了下去,嘴里小声嘟囔道:“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要看淡世俗之情不是你教的嘛。”
广义听着元乔的嘟囔再次骂道:“断章取义,孺子不可教也。”
广行在一旁见状劝道:“师兄这也怪不得元乔,元乔自幼上山,不曾多体会过世俗之情,又怎知道入世而又出世之道。”
广义再次轻叹一口气,知道实情确是如此便不再理会元乔,而是再次向苏杭问道:“孩子,你真的不愿意将妹妹托付他人跟我上山?”
苏杭摇摇头,坚定的说道:“多谢道长好意,但是我不会留下小荷一个人的。”
广义点点头说道:“修道之人讲究一个缘字,既然你不愿意上山,那我也不勉强你。但是你带着你的妹妹要如何在这世俗中生存,你愿意的话我去找一个好人家收留你们如何?”
广义见苏杭摇头便知苏杭心意,便不再强求,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钱袋放在桌上说道:“既然你不愿意,而我也不能经常下山照拂你,就给你留些银子吧。”
苏杭看着桌面上鼓鼓钱袋,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心中有些慌张赶紧摆手嘴上有些结巴说道:“道...道长我爹和娘说过别人的银子决不能拿,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话我不敢忘,所以这银子我是断断要不得的。”
四人聊了许久,苏荷肚子一人在屋里却是等的有些饿了,终于忍不住再次走到门旁露出稚嫩的脸庞怯道:“哥哥,我肚子饿了,什么时候可以喝粥啊。”
苏杭回道:“小荷再等一会,哥哥马上去煮。”
随后苏杭径直走到广义身后的米缸旁,拿起竹罐子,勺了一大灌放到边上的盆里,同时对广义三人说道:“三位道长一定也没吃早饭吧,我多煮一些你们一起吃完再回去吧。”
米缸颇高,没过苏杭的肚脐,而里面的米剩下的却不多,苏杭淘的时候双腿高高抬起颇显吃力。
广义正打算回绝苏杭的好意,当他站起身来,一眼看到了米缸里那即将见底的米粒,他心中微凛改口说道:“好啊,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苏杭肚子压在米缸上不及回话,广行、元乔二人对他的回应却是有些意外正想发问,广义心中明白二人的疑惑,微笑点头示意二人噤声,走到元乔身边将钱袋子递给他轻声耳语,元乔听罢恍然大悟点了点头便转身出门去了。
对面的广行见此状顿时明了广义心中所想,也微笑着点了点头安心的继续坐在桌上。
苏杭平日里虽然贪玩,但是闲暇时分还是经常会帮助李月做一些家务,煮粥这事他做起来倒是有几分娴熟。
苏杭忙将起来十分认真,并没注意到元乔的离开,坐在灶台前一边与广义、广行二人闲聊着,过了将近半个时辰,苏杭将煮好的粥端到桌上时才注意到元乔已经不见,便问道:“那名年轻的道长呢?”
广义、广行二人并不客气端过粥边喝边答道:“元乔啊,他有事出去一会,稍后就回来了。”
苏杭轻声:“哦”了一声,便将苏荷唤了出来,他将一碗粥放到椅子上,让苏荷就这么站着喝起粥来。
刚出锅的粥有些烫嘴,苏杭站在苏荷一旁拿起一把小扇子,替她轻轻扇着碗里的粥,平日里这事是李月做的,今日却是由苏杭代替了。
广义、广行二人看到这一幕相视一眼,一起点点了头微笑起来。
三人粥喝到一半,元乔肩上扛着一个大麻袋自屋外走了进来,苏杭见到他第一时间邀请道:“道长,你这是去哪儿里,赶紧来喝粥吧。”说罢走到灶台旁又盛了一碗粥放到元乔先前坐的位置。
元乔扛着大麻袋,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却听广义开口说道:“元乔,先把袋子放下过来喝粥吧。”
广义三人一碗粥喝罢,阻止了苏杭要给他们再盛的想法,对苏杭说道:“你看我们三人到你这又是喝水又是喝粥的,应该这么回报你呢?”
苏杭微笑回道:“道长言重了,不过三碗稀粥而已,需要什么回报啊。”
广义脸色突然凝重起来严肃说道:“这可不行,我们修道之人从不欠人恩情,这一饭之情可大可小,我给你银子你肯定又不收,不如这样吧,我这里刚好有一袋大米,就以这袋大米作为回报吧。”
苏杭见广义面色严肃,一时之间有些反应不过来,张嘴愣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广义走到缸前,就那么伸手一抓,缸子底部的大米顿时合成一团凝聚在他手里,随后说道:“元乔,去把大米倒进缸里吧。”
广义露得这一手,对修真者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手段了,但是看在苏杭、苏荷眼里却是震惊不已。
苏荷摇着正愣神的苏杭忍不住说道:“哥哥,哥哥这个老伯伯好厉害啊。”
广义对着刚回过神的苏杭说道:“孩子,我们三人不便在此久留,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日后你若是遇到困难,可以到房山的资阳观找我。”
苏杭点头应许,目送了三人离开,三人走后转头看着那满满一大缸子的米心中感激不已,昨夜最担心的便是粮食的问题,现在这一缸子大米足够他们吃上几个月,这段时间里应该足够自己想到生存之道了。
同时苏杭心中默默的记下了房山资阳观几个字眼,心中想到日后长大成人了一定要去报答这个恩情。
或是应了广义之言,苏杭两年多后真的上了房山,只是广义平日里都是御剑而行不曾想到以房山之险,年纪小小的苏杭为了上山却是险些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