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我的手机可能穿越了 !
七月下旬。
玄武市风平浪静。
天机集团换了合作银行,与四家银行达成合作,而原先合作关系良好的建行,公司采取了不主动不拒绝的姿态,双方似乎也达成了一个默契态度。
当然,只等对方露出破绽,这仇该报还是要报的!
除却这些情况,苹苹便利的收购工作,已经有条不紊的继续进行了。
快达物流的羊城华南中转枢纽,第一期的建设款已经拨付了,这个物流中转中心将在半年之后部分交付使用,而在一年半之后第一期工程会初步完成,第二期和第三期规划将会在两到三年里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制定。
脸谱网除了打压新生的社交网络之外,主要精力在于推动广告计划实行。
按照点击率和转化率计算广告费,对于广告主和广告商而言都有利,度过了初期的打压和风波之后,不少免费试用的广告消费大户,立刻对脸谱网有了直观的认识。
快消品一直是广告消费大户,在品牌宣传和塑造上花费重金,遇上了一个新兴的广告宣传平台,嗅觉敏锐的广告公司内部都有了网络宣传的计划。
不可否认的,吴奇又成功了!
关注他的人,早已习惯了这种成功,似乎期待着他下一次能创造的奇迹。
满意电商的经营按部就班,似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波澜。只不过根据秘书处的汇报,自己推行的廉价服饰品牌战略,似乎已经接近失败的范畴了……
如何平衡自有品牌、注资品牌、外商品牌的关系?
这一直困扰着电商平台,以至于未来行业会细化,不少电商只做一个品牌,又或者打造高端注资品牌,外商品牌作为补充和添头,还有不少电商站在中立的阵营,只做外商品牌合作销售,不插手制作行业……
这就很让人头疼了,到底如何选择道路?
易贝做了中立第三方,他的客户包涵社会各业,可是混乱的体系也让它不得寸进。
亚马逊兼得了两者,它既做了自己的品牌,比如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同时也公正的让第三方品牌入场。
沃尔玛则是前者,坚定的走向了上游制造业,在不断完善产业链时,侵吞着上游产业链的利润,让他独霸下游销售链之际,依旧可以顺当着靠着体量前行,这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毕竟沃尔玛这么大体量了,任何一种进步都非常难得!
吴奇在管理公司时,并不会天马行空乱想,同样不会照着小说里的来。
说实话,按照小说里的搞,他就真的是个傻逼了!
他的路子有些像京东,通过了手机小家电,有着淘宝的不可复制性,那就是他的快递自营,所以他的快递更加安全,对于运输价值更高的货物,天然的就有远超他其他的优势……
凭着这些优势,淘宝进入3c电器后,也试运营了一段时间,反而因为快递外包之后,各种环节不受平台控制,导致了这批大价值货物问题严重。
损坏、丢失、替换、假货!
这四大阴影,无时无刻不笼罩在淘宝头上,而且因为快递多种多样无法追查,所以淘宝平台自己都不能搞得清楚,客户收到的玩具手机,到底是客户自己掉包了?还是物流中途偷换了?又或者商家黑心发货?
一团浆糊,根本理不清。
捏着鼻子赔了几百万后,老马果断的关闭了相关栏目,淘宝也不再对这方面商品承保了。
相反,有着自有物流,满意电商用户可以安心购物,每一件商品都可以安全抵达,因为物流运转就五六个步骤,从小物流点收货,发送至大物流点打包,然后转运至另一个大物流点,拆分后送至收货人的小物流点,最后由快递员配送至最近的收发点。
一条流程下来非常清楚!
要知道现在的物流公司,很多的物流运营都是加盟,一家还加盟了好几家的品牌,有的物流公司在某地没有业务部门,只能与另一家公司合作配送,这样混乱到极点的物流管理,一开始就绝了高价值货物的运输。
而快达物流的流程越发清晰,每一款丢失或者损坏的货物,甚至都可以追踪到每一个人,再这样精密的到一环扣一环的流程下,任何一环只要出问题,立刻就会被查找出来!
快达物流也不是没出现偷窃问题,甚至有过组团偷窃、掉包大价值商品,可是在背后精密到个人和分钟的数据面前,任何的掩饰和谎言都是无力和苍白的。
严惩了好几次后,所有人都安分下来。
只要员工明白,公司能查得出来,他们就会收敛起来。公司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又有几个人真的能压下贪欲呢?
除了对手关闭3c栏目,自己这方也出现了问题!
自营项目不顺利。
在综合了亚马逊和沃尔玛之后,吴奇觉得在自营方面必须要布局。
而他的第一手布局,就落在了周氏制衣上!
注资了周家的制衣厂后,公司的业务拓展了部分,以周氏制造的廉价单衣销售业绩不佳,中端亲民品牌认可度也不是太高,这就让满意电商的部下尴尬了……
这是吴董指导的业务,自己做成了这个样子,难道是自己执行不力?
不行!
必须对资源。
如何堆资源呢?
满意电商的首页,满意电商的搜索排名,全都向周氏制衣的服装倾斜。
可即使这么拉偏架了,依旧搞不过那些小厂。
现阶段,网络购物的用户,在服饰方面质量要求不高,但是对于价格却极端敏感!
网络购物商品,除了带给他们新潮流行服饰之外,最关键的吸引力就在价格便宜上了……
即使周氏制衣再压缩价格,这些服装本身的成本就不低。
有的无名小厂,销售的价格,比他们成本还低!
这还怎么玩?
价格低有很多原因的,比如对方的生产企业较大,一次性采购的布匹原料价格低,又或者这些衣服生产的原料,是某批外销商品剩余的原料制作的。
生产过程总有损耗,外商也不能过分苛刻,而这些“损耗”或“次品”,一般都是交付生产商销毁,而生产商换一个商标,又或者直接不换商标网络销售,这又是多了一笔难得的外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