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如意枝头 > 第188章 姚氏

第188章 姚氏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如意枝头 !

    “就一个豆娘簪子,你都绕了这么一大圈,应该还是忠顺府的人吧。”英王说。

    “嗯,”颜元初说,“是忠顺府的前任侯夫人,就是朱自恒的妹妹朱念心。他们两人的母亲姓姚,就是冯征的小女儿,也就是冯绮雯的妹妹。”

    “这么说,”英王问,“冯绮雯跟贺智之间,应该有些什么吧。否则,她为什么留下贺智的簪子?”

    “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了。”颜元初说,“我们的秋水姑婆嫁给贺智,两人倒是相敬如宾,也没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后来他们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第二任东海王贺绪,女儿就是你母亲贺纹。”

    “可外间都说,东海王的女儿贺纹,早年夭折,”英王问,“如何她又进宫了呢?”

    “这个就得问贺太后了,”颜元初摇摇头,“当年的事,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其实,英王心里始终有些奇怪,为什么东海王的女儿能进宫,还做了这么一个卑微的宫人。毕竟,贺太后当时收进宫的,可有许多贺家的女儿。

    当时的贺皇贵妃,就是贺绪的远房姐妹。远房的侄女做了皇贵妃,嫡亲的侄女反而默默无闻,是不是,有些太奇怪了。

    自然,这些事情,英王是不会去问颜元初的。不管颜元初找上门是为了什么,英王眼下,都急需壮大自己的势力。眼下,还不是弄清来龙去脉的时候。

    “这簪子,应该是冯绮雯交给自己妹妹,最后留在了姚家。”颜元初分析,“姚氏嫁到朱家,生了一子一女,就是朱自恒和朱念心,之后朱念心嫁到忠顺府,这簪子自然留给了她的独女徐婉如了。王爷在忠顺府捡到簪子,倒似命中注定一样,这簪子从贺家人手里出去,最后又回了贺家。”

    英王对贺家,总有些不舒服的感觉。即使他的生母是贺纹,英王觉得,他也更应该属于大楚皇室周家。

    可颜元初说顺口了,总觉得英王也是贺家的人。英王倒是不会反驳这么一点小事,毕竟,颜元初和蒋宇成之所以来投他,看中的,也是他身上的贺家血统。

    “都说忠顺府的侯夫人朱念心是京城第一美人,”英王有些八卦了,“那冯绮雯的长相,应该也不错吧。毕竟,两人应该是姨妈和外甥女的关系了。”

    “应该,”颜元初也放松了许多,“冯绮雯当年,被冯征藏的很好,但是贺智似乎偷偷去了趟宣府,回来就答应了贺显的要求,同意娶冯绮雯。想来,她的外貌,应该不差。”

    “那冯绮雯和谢克宽之间,怎么那般冷淡呢?”英王也有些想不明白。

    “王爷,”颜元初长叹了一口气,“夫妻之间,不只看脸的。冯绮雯是皇帝赐的婚,做主娶她进门的又是谢克宽的继母。可以说,这样一门亲事,谢克宽一丁点儿也不愿意。而且,听说他在北疆还有个同生共死的侧室,冯绮雯的处境,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了。要不是她的外祖父姚汝南极为强硬,谢克宽不见得愿意回京完婚。”

    英王把玩着豆娘簪子,心想,这冯绮雯的亲事,倒是涉及了好多人。河间王府的贺家,京城的大梁皇帝,大同的总兵姚汝南,宣府的守备冯征,北疆的定北侯世子谢克宽,京城的谢克定和他的生母,每个人的位置,似乎都很关键。

    若是河间王跟冯家的亲事成了,太祖不见得有机会进京,那大梁的天下,不见得换了周家人来坐。

    若是谢克宽高高兴兴娶了冯绮雯,夫妻和顺,北疆和宣府大同互为犄角,说不定,最后得了天下的,不是周家,反而是谢家。而姚家和冯家,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若是冯绮雯没有跳楼自尽,宣府守备冯征不见得会跟太祖。毕竟,他的岳父和师傅姚汝南那般忠义,殉国而亡。冯征于情于理,都做不出倒戈的事情。只有爱女惨死,他才会万念俱灰,对大梁的皇帝绝望。

    这样想来,当时坐在宝座上的大梁皇帝,手段十分毒辣。这一招,伤了河间王府和宣府大同的关系。

    明知道谢克宽不会善待冯绮雯,还赐婚于他,更是让北疆和西边的大同宣府对立。一道圣旨,把冀鲁,宣府,大同,还有北疆全都对立起来。

    算起来,真是一步狠棋。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却被阳和卫的太祖捡漏,得了天下。英王心想,太祖当年进京,多少还真有些命中注定的感觉。

    不是这一刻,也不是那一刻,就是刚刚好,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障碍都彼此消耗殆尽。所谓天子,无不如是。

    以前在宫里,英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有争夺皇位的机会。可现在,太子和几个皇子的年纪接近,邓皇后懦弱,几个妃子又背景强硬。眼看着,怎么都少不了争夺。英王觉得,或许,这也是他的天时地利人和了。

    英王正琢磨着,门口却有莺莺燕燕的声音,万胜似乎又低声在解释着什么。颜元初听了,不禁笑了出来,调侃说,“王爷,你的艳福来了。”

    果然,万胜拦了一会儿,还是没有拦住。两个宫人带着甜腻的脂粉香,夹着门外的寒气,进了书房。只见两人衣衫淡薄,弱柳扶风地进了书房,在英王面前齐齐行了一个大礼。

    万胜红着一张脸,跟了进来,给英王投了一个无可奈何的眼神。

    “多谢王爷!”一个圆脸的宫人说,“我们姐妹进了王府,日后就是王爷的人了,于情于理,都要过来谢恩。宝月楼那般地方,又岂是我等卑贱之人能住的,还请王爷另赐住所。”

    “本王让你们住了,你们就住的。”英王不过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只得端起架子,跟这两个十五六岁的宫人装大人。

    “谢王爷,”这两人又齐齐谢恩。她们自然认得先帝的手书,所以才来推辞。既然是英王的意思,她们自然恭敬不如从命了。两人又莺莺燕燕地说了一会儿,才起身告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