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杨三美的奋斗 > 三美的成长1

三美的成长1

作者:疲惫的候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杨三美的奋斗 !

    三美在看到沈旗云的时候,就觉得沈旗云很熟悉,随着一天天长大,她就越怀疑沈旗云是以前收养她的妈妈。妈妈以前不是没有机会结婚,但由于当时有了自己,心思不怎么在自己身上。三美深深的相信,如果没有自己,妈妈不会这么辛苦,回过的更幸福。没有孩子,有正式的工作,谁不喜欢呢。

    现在有了充足的时间,三美也在一点点总结自己的上辈子。无疑她的性格给自己找了很大的麻烦,她不是长袖善舞的人,但如果再加上不识抬举就注定是个悲剧了。人们都不喜欢给自己挡路的人,成人之美有什么不好的呢。她上辈子的前一半有妈妈的陪伴,但也耽误了自己的妈妈。这辈子怎么着她也不能再拖累她了。

    安静的三美在慢慢的长大,一美二美也升上了四年级。一美当了班长,二美慢慢的也入了门,成绩跟上来了。家里盖房的债务已经还清,赵秀梅还在三美三岁的时候开始种桑养蚕,家里的物件越来越多,杨大新的教师工作也顺风顺水,据说要升副校长。家里事事顺利,唯一的不顺就是杨大新还缺个儿子。

    也正是由于这个众所周知的原因,三美在家里一直是个小透明。杨大新有时候出去临近乡里去交流,第一个想起来的肯定是一美。赵秀梅出门赶个集上个店,想起的往往是忽略了二美。杨奶奶倒是能够一视同仁,但人老了精力也跟不上,在家里只能洗衣服做饭。偶尔的零花钱也存着不愿意花。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往往是最后一个,加上三美不怎么爱说话,也不喜欢往自己爸爸妈妈跟前凑,被忽视也变得理所应当似的。

    但三美也不怎么在乎这些,她最喜欢的是去王芳家,那里有一个用布幔子隔开的小小的医务室,村里的孩子有个头疼脑热,都到这里来拿药打针。王芳虽然初中毕业,但她自己认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杂七杂八的书收集了很多。这个环境是三美最熟悉的,她上辈子的家里就是这种环境。越熟悉就越喜欢来,王芳生了两个儿子,没个闺女,现在又计划生育不让生了,就对这个自己看着出生的三美很是偏爱,简直当半个闺女养了。

    王芳的老公在村西头,叫柳培东,他们的家族在柳花泊村是最大的家族,祖上也是柳花泊村最大的地主。王芳的婆婆是个厉害人,姓阮,生了八个孩子活了八个,六男两女,全部成活。活到现在都七十多了牙齿还杠杠好,那个儿子不顺她的心,拄着拐棍就到那个儿子门口去骂,儿子媳妇都个个不敢嘚瑟。

    老太太养儿子不容易,挑儿媳妇更不含糊,每个儿媳妇都是精挑细选,尽量保证脸蛋过得去还能过日子,并且在娶每个儿媳妇的时候都极尽全力,家里有什么出什么,根本没有其他家长那种给大儿子娶媳妇的时候还要给小儿子留点什么的想法,按照老太太的说法就是,东西都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这么多儿子就不信东西挣不来了。因此老太太的每个儿媳妇嫁进来的时候都是风风光光。

    六个儿子也听话,老娘让干啥干啥,给老大柳培胜娶媳妇的时候就花光了老太太的家底,六个儿子不用找人就在村里盖了新房,娶了乡里供认最好的姑娘。结婚以后立刻分家让小两口单过,把她大儿媳妇杨槐花的老爹高兴的满乡里说自己亲家的好话。

    杨槐花真是能独当一面,把自己小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还偷偷摸摸的通过自己老爹给自己家的二弟刘培荣在乡里初中食堂找到了个帮厨的临时工的活。老二第一个月发钱就交给老太太,老太太就一句话“这钱存着给你娶媳妇”。柳培荣没用着这钱,人家自己领回来一个媳妇,家里条件很好,就这一个女儿,上了初中,但学习不好,一眼就看上了柳培荣。

    老太太带着大儿媳妇杨槐花扯了花布拎着猪肉找了个媒婆就去送姑娘顺便提亲了,边的老头也不含糊,反正你儿子多,就让小两口到我们家过吧,家产都给你。老太太一点没含糊,“这不行,我儿子虽然多,但不倒插门”。最后协商了一下,由姑娘那边批地,老太太带着几个儿子给二儿子在女方那里盖了三间房,算个单门独户。以后有了孙子,第一个姓柳,第二个给媳妇家传香火。

    解决了老二的问题,老太太托了人让初中毕业的老三刘培现去当兵,给家里也缓缓劲。并且当兵有津贴,还光荣,媳妇都是自己往上贴,老三也争气,慢慢的竟然自己凭着自己有文化又有眼力劲留在了部队,这下老太太家的门槛都被说媒的踏破了,最后选了赵秀梅他们村最漂亮的赵兰香做儿媳妇。说这个儿媳妇根本要盖房子,结婚半年后就哄着老太太高兴跟着刘培现随军了。

    有了三个儿子带的好头,又有老三不时给家里攒点钱寄来,老四刘培田的媳妇根本没费什么事情,盖上房子就找到了媳妇。

    四个儿子有媳妇了以后,老太太终于有了修养生息的几年时间,因为四个儿子下面跟着两个姑娘,暂时不用考虑给儿子找媳妇的事情。这个时候,老太太家的名声开始传出去了,儿子听话,婆婆精明,没有什么乌七八糟的事情,因此两个女儿找婆家都很顺利,老太太不挑人穷富,就看人,亲家怎么样,小伙怎么样。大女儿柳凤仙在临县的坡庄找了个代课老师,小女儿在据乡里不远的西高村找了个婆家。

    最后剩下两个儿子,老五柳培友和老六柳培东。柳培友脑子活络,嘴巴会说,一看就是很灵活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到河边沙地里捡些野鸭子下的蛋去集上卖。为此还差点被人抓住批成资本主义。被阮老太太用棍子撵着跑了好几圈,没办法老老实实去上工,但柳培友对地里活实在干不来,但上面老太太压着,他也不敢不去,就哄着弟弟给他干。弟弟柳培东也好脾气,干多干少不计较。不过乡亲们眼不瘸,没几次就瞧出来了。那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就告诉了老太太。

    气的老太太把老五堵在被窝里一顿狠揍,打的柳培友呲牙咧嘴也没改了本性。老太太实在没办法,不愿意干活就像你四哥似的上学吧。于是柳培友就又回学校接着念。到了15岁的时候,正好刘培现当了个副连长,托了人招兵走了。走以前柳培友跟老太太说:“不用给我盖房找媳妇,等他发了津贴都寄回来,给自己的弟弟柳培东找个好的,有文化的,至少初中毕业。自己的媳妇自己会找,不用老娘操心,自己要找个好的。”气的阮老太太拧着他的耳朵踢出了大门。

    老太太也真是想得开,五儿子这么说,她也就这么做。一边存着钱给儿子盖房,一边给最小的儿子寻摸媳妇。柳培东是老六,个不高,圆滚滚的身材,跟人说话就眯着眼笑。可能是上面有七个哥哥姐姐的缘故,柳培东脾气最好,老娘说什么是什么。嫂子家的事情跑的也快,谁喊他帮忙就没有个不行的时候。就是离得最远的柳培荣,他也没事就去转两圈,有活的时候帮帮忙,没活的时候说说话。

    和他关系最好的柳培友就更不用说了,柳花泊三边有水,水多鱼虾就旺。夏天的时候柳培东就带着侄子侄女去网鱼虾。大的几家分着吃了,小的鱼虾柳培东就晒干了封在罐子里,攒满了就给小哥寄过去。柳培友唯一的一点不好就是看见书本就头疼,小学上到三年级自己悄悄的带着书包就回来了,老太太连打带骂都不管用,柳培东就是在家里给他娘烧锅也不去上学了。还是柳培友会转移注意力,说了句“不去就不去,去也是浪费粮食”,成功的把老太太的火力引到了自己身上。

    由于老儿子上学不多,但最招一家人待见,说媳妇的时候,老太太对那些初中毕业的姑娘根本没考虑,直接就刷掉了一大批。在七十年代,初中毕业的姑娘也实在没几个,没办法,老太太只能把眼睛投向了更远的汶水镇。这时候家庭条件不错又学赤脚医生的王芳就到了阮老太太的预备儿媳妇名单上。按照柳培东的条件,十个他也是进不了王芳的眼的,但老太太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为了这个儿媳妇,老太太也使出了自己的压箱底的功夫。为此还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为此把柳培现随军的儿媳妇赵兰香都给叫回来,不为别的,就为赵兰香会说话。老太太做事很有条理,先给自己制造好的舆论环境。老太太别的不多,就是亲戚多,七拐八拐地,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把老儿子的好话传到了王芳耳朵里。整整一个冬天,没事老太太就让柳培东套上牛车带着她和赵兰香找王芳去治她不知道哪里疼的病。

    王芳刚毕业哪受得了这个,老太太的好话一筐筐的往外倒,外加赵兰香添油加醋,竭尽全力的给柳培东制造机会。还没到年底呢,王芳就觉得自己是神医在世了,老太太的病除了她谁也治不了了。后来还是王芳的爹看不得自己的闺女给耍的团团转,着心的打听了一下这么一家人,又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柳培东人的确不错。就在一个夕阳西下的下午直接跟老太太揭开了。

    老太太虽然是千年的老妖这时候也红了红脸,跟王芳她爹说:“大哥,啥话也不说了,既然你揭开了这篇,想必你也打听过了。我们家是把劲都使出来,成不成你一句话。”王老爹也是个秒人,说:“如果单拿出你那个儿子,那我这闺女是绝对不能进你家门的,但加上老太太你就差不多了”。

    老太太一听这话,病也不装了,直接张了口:“老哥只要你点头,提什么我没有不应成的”。王老头也不客气,要啥都要最好的,老太太一点哏都不打直接应承了。最后王老头说了句,“还有一个,王芳嫁过去不用你盖房,就和你们老两口住,他们两个都不是操心的人,身边得有人看着。”

    老太太这时候不敢应承了,说这事她自己做不了主,得要跟柳培东的老爹和柳培东的大嫂商量。在农村,儿子再多,老大养老是定的死死的,如果不说一声就去老儿子家过,老大媳妇会被人戳脊梁骨的。再说老太太对自己的大儿媳妇杨槐花很满意。家里这么多事情,如果说老太太有个商量的人,那还得着杨槐花。

    回了家,叫来了老大两口子把事一说,老大柳培胜就有点不高兴。杨槐花倒是很痛快,说:“娘,我看也别说跟着谁住不跟谁住。要不干脆跟村里说一下,咱把你这屋西边那三间买过来,也不用盖房了,到时候在院墙上开个门,有事您也给老六看着点,您看行不行?”。老太太的房子在村的西边,离出村的路不是太远,她家的西边本来有一户人家,但是没孩子。老太死了以后,剩下的老头跟着侄子过去了。老太太一听还真是个好办法,不过那房子空了几年,基本上不能住了,但老太太家什么最多,就儿子多,盖个房子根本不用找帮工,请个盖房子的老把事就行。

    就这样,老太太指挥着儿子媳妇买下了西院,又重新修整了一下,挑了个良辰吉日柳培东迎娶了赤脚医生王芳。由于王芳家在村的最西边,不只是柳花泊,连邻村赵秀梅家也就隔着一条河的距离,赵秀梅比王芳小几岁,是家里老大,下面的弟弟妹妹有个小病也经常让王芳瞧瞧。这对还没在柳花泊没打开市场的王芳来说是个莫大的鼓励,后来两个人熟了以后,赵秀梅没事偷个空躲个懒也喜欢到她这来,慢慢的两个人越来越说的上话。知道赵秀梅嫁给杨大新,家里有些事别人不想说,但赵秀梅信得过王芳,经常跟她念叨。王芳也有事没事想着赵秀梅,连带着两家人关系都亲热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