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小人通天 !
(上)
苏韧带着范青,轻车简从,直奔南京郊外。话说那魏国公家号称“东南第一家”,在金陵城内外皆治府邸。这一代魏国公,因生于承平之世,所以喜常年小隐在紫金山南麓的徐府园林。
车行到山侧,天色昏暗,终于降下倾盆大雨。
苏韧毫不慌忙,对范青道:“正好,咱们顺道拜祭中山王陵。”
范青睁圆了眼:“不去徐府么?怎去他先人墓啦?”
说话工夫,马车已驰入王陵神道,苏韧拉开车帘,正对一块巍巍然的中山王神道碑。
车夫喝止了马,苏韧自己取过衙役替他撑着的油布伞,道:“青弟,咱们南人不如北人豪爽直白。应天府里,一从来不是一,二也从来不是二。既然去访魏国公,哪有过其祖宗居处而不入的道理?”
苏韧只叫范青跟着。二人踩着汉白玉石道,穿过雨幕,走到享殿。
苏韧不顾鞋履湿透,向守灵老军要了三支清香,默念一番,向中山先王灵位行了扣拜之礼。
礼毕,苏韧沉思片刻,范青回眺殿外道:“一霎时间,好大的雨啊。”
苏韧笑说:“江南夏季常有阵雨。别看声势大,却撑不长久。”
那老军诧异有此二后生到访,一问才知苏韧是父母官,忙端来火盆。
苏韧道了谢,与老军一两银子吃酒。他教范青坐在蒲团,自己耐心把四只鞋子烤干。
范青道:“中山王长眠之地煞是幽雅。可惜雨大又有事在身,我尚不知这山中景致究竟如何。”
老军在旁颤声道:“享殿后不远,有座牌楼。小爷若有愿一登,此山景色尽入眼中。”
范青望向苏韧,满是恳求之意。苏韧本心事重重,哪有登高远眺的兴致?
但他只是摇头微笑,垂下了眼皮,先将自己未干透的云头履穿上了。
牌楼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果然如老军所言,二人登在楼上,可望钟山。
这一刻,大雨渺渺,风声猎猎,溟溟碧色的山林中,时有野鸟投巢。
天暗如晦,苏韧不经意间,想起了那黎明前的紫禁城大殿。
庙堂盛大,他记忆犹新,而眼前龙盘虎踞,更是穷尽造化。
蓦然间,苏韧心潮澎湃,浑然忘我。这莫名的悸动,令他不禁张皇起来。
他忙掉头,转向王陵的那一面。
“这样的天下,如此的河山,我们怎可能没有粮!”他暗自感慨。
他想:几个民贼,便已搞得应天府焦头烂额。万一将来寇虏来袭,朝廷将如何自处?
然而,这实在出乎他苏韧一个“小人”的胸襟,因此他告诫自己:适可而止,不要多想。
这时,范青随他将目光投向王陵西边,指着那边一墓亭道,问:“苏大哥,那是……?”
原来在西配殿旁,有座墓亭,墓亭四周开满了萱草花。虽风吹雨打,但花色仍温暖如焰心。
魏国公是本地权贵之首,轶事流传在江苏民间,连苏韧这个六合女婿都耳熟能详。
苏韧解释道:“乃是当今魏国公的生母。徐祖彦是庶子,生母卑微早亡,本轮不上他嗣位。今上称帝后,其嫡兄暴卒无子,才让他捡了这份家业。他极欲开圹将生母与父王合葬。但当时钦天监告天象不利于正宫,万岁又多次重申嫡庶有别,所以,他没有敢于上表,只将其母迁葬于此亭之中。南方人有句话:万宝全书还缺只角儿。以魏国公之得意,亦有伤心处。”
范青点头,苏韧见这一轮雨势已住,便关照说:“青弟,我们启程吧。等会儿到他府中,你只捧住那柄宝剑,跟在我后边。他不问你,你一个字都不要讲。”
范青入得南来,眼花缭乱,被山风一吹,更是眩晕,乖乖答应:“晓得了。”
-----------------------------------------------------------------------------------------------------------------
魏国公府的入口,非同寻常,乃一座巨大的山门。
苏韧到时,暴雨已歇。徐府得了消息,大管家青袍银带,彬彬有礼迎候。
阳光一线,照入遍野梅林。苏韧抬头,山门上乌金题字,赫然“汗马功劳”四个斗大的字。
那字体大气是真大气,朴拙也是真朴拙。
管家低声说:“苏大人初次来访。本朝开国皇帝是先题了这座山门,再有了咱国公府。”
苏韧默然。他此来不善,对那四个大字,不得不承认,此家祖上乃是开国元勋。
徐家备下两顶软轿,管家笑道:“苏大人,国公府自有规矩,暂委屈府内衙役全在此歇脚。”
苏韧还以一笑:“好说。只捧剑黑袍小哥儿,与本官身负公务,一定要同行。”
管家眼光剜过范青,对少年点头说:“既如此,在下这顶轿子可让与小哥儿坐?”
范青看苏韧,苏韧抿嘴笑道:“盛情难却。”
山路蜿蜒,虽轿夫健步如飞,但到半山那鳞次栉比的屋栋时,苏韧身上又捂出身薄汗。
他耳边闷雷如鼓,看来,第二场雨,谁也躲不过去。
有人吆喝:“应天府苏大人到。”
一声接一声,声声向内传去。
马蹄声逼近,管家追了上来,他下马说:“苏大人,过这道门,便是内院了。”
第二座门上的金字题匾,笔法遒劲,题得是“万古长春”。
管家耳语道:“这是成祖爷的赐匾。”
苏韧眯缝了眼睛,低头跨过门槛。
范青要过,管家却伸手拦住他,发作道:“小兄弟,御笔悬你头上。咱们府上并未犯事儿。如今你白日捧剑,进到内院,恐怕不吉利,即便你浑身是胆,也要看你闯得哪一家不是?”
苏韧闻声回顾,一言不发。他想:范青若过不了这个门槛,便是“虎父犬子”了。
范青不出声,从怀里掏出块金牌,径直往管家怀里一丢。
管家接住看的当口。范青左手扯下摆,右手握剑跃过了门槛。眨眼功夫,他稳稳捧住短剑。
少年对管家稍欠身,站在苏韧身后。苏韧认出那正是皇帝赐极少数亲信的“出入紫禁”令牌。
他想:此牌如何得来,不可得知。但以范青的家世,有何不可能?
人,本无高下,就是讲个眼界。看来,魏国公府在京城来的范青眼里,并不大到哪里去。
古墓里那老江湖说得还不错:有时,自诩为富贵的人,不加收敛,只是个笑话罢了。
管家想必揣摩过了深浅,从此噤声,只管带路。
徐公府园林,并不像外传那般金壁荧煌,却显得雅致有野趣。粉墙斑驳,苍苔横生,褪色花窗,铜锈构件,无不古旧。
观鹤之草亭,听琴之茅庐,花圃之柴扉,应有尽有,更出新意。
阵雨间,天本昏暗,蓊郁的深宅大院,反衬得苏韧比素日里愈加脸嫩气稚。
偏他身后跟着一个半大孩子。竟让人错觉:他们只是扮上去演戏,不可当真的。
管家的脚步声,苏韧听得清楚,范青的呼吸,他更是听得仔细。
他走得端正,脸上静谧,只一双眼直视前方,不屈不折,如炭火炎炎。
终于,到一座卷棚歇山顶的画堂,管家道了句:“请坐,国公爷片刻出见。小爷,金牌奉还。”
此处,苏韧再见巨大匾额。“积善之家”,字字写得秀逸细密,正是今上的手笔。
画堂无梁,以黄桧造就,暗香盈积。虽外界闷热,里头是清凉世界,可惜不够亮堂。
苏韧面色淡然,坐在左首客位,范青见状,默默捧剑站在椅子背后,活像尊小韦陀。
侧厢隐约有水声,还有妇人细语。不多时,一队罗衣宝髻的侍女翩然而出。
她们不是来给客人奉茶,而是端着汗巾,宝镜,澡豆,面脂等物,鱼贯而出。
苏韧这才明白:魏国公是刚沐浴完毕。
见客之前,先行熏沐。此举可以说国公是怠慢客人,也可以说是遵循古礼。
范青与苏韧对视一眼,一声不出。
环佩叮咚,帷幕后露出一双洁白纤手,藏在后面的人,影子投在地上,甚是娉婷。
苏韧目不斜视,再坐了片刻,魏国公徐祖彦才踱步出来。
这贵家领袖年过半百,着朱字深衣,副巾披头,道貌凛然。
苏韧站起,长揖而已。范青捧着剑,索性动也不动。
徐祖彦打量苏韧,从容问:“暴雨天气,府尹大人从何而来如何不巧,先湿了鞋”
苏韧不慌不忙道:“下官从中山王陵而来。”
徐祖彦脸色一滞,自坐在右首说:“苏大人是少年得志。您的名讳,究竟是壁立千仞的‘仞’,还是攻坚则韧的‘韧’无论是哪个字,终究带着刀光,似不太妥当。”
苏韧说:“国公爷,下官的‘韧’,只是柔韧的韧。说起缘故,因家父乃是村里塾师。他读了一辈子的圣贤经,认为若能‘韦’编三绝,则万事可迎‘刃’而解。”
徐祖彦一哂,摩着自己新修指甲道:“先贤有云:仁者无敌。本府目下兵戎相见,徒增烦恼罢了。事事乱作一团,换任何一个官儿来,恐怕都不可能会迎刃而解。”
苏韧微笑:“唔,仁者无敌。下官粗浅,请教国公爷,当今天下,谁称仁者?包围溧水的数万王师,既奉旨剿贼,难道当不起一个仁字?”
徐祖彦眉头一皱,盯着苏韧无语,神情不悦至极。
苏韧犹留有一丝笑:“依下官看,应天府的乱,不是不能治,只是刀口未用在地方而已。”
徐祖彦问:“苏大人,此话何意?”
苏韧收了笑容,直视魏国公说:“之所以兵戎相见,是因为有了民变。百姓是应天府的水,下官等是水上舟。水能覆舟,也能载舟。然而,当今的局面,错不全在舟,也不全在水,而是应天府坏了一道闸。
下官今日前去拜祭中山王陵,深感建国时分封功臣,乃先帝圣明之举。国朝封功,武臣号‘宣力’,文臣号‘守正’。试想在全国各府,如所封的勋爵们如先人一般竭忠尽智,坚守正义,地方官哪敢于胡闹,百姓又何至于绝望?
您的祖上中山王劳苦功高,爱民如子,将百万之兵,不曾妄杀一人,因此才有了这钟鸣鼎食之家。几代皇帝亲自题匾,礼重之心,何其良苦天下的勋贵,俱以魏国公府马首是瞻。想当年,江南大旱大涝,万岁拨乱反正,应天府都不曾乱。为何?因为有第一功臣家徐家在。而今举国太平,应天府却人祸不断。追根朔源,难道不是魏国公家余威不在,无法镇住此方水土?您坐享富贵,旁观民不聊生,以为事不关己。殊不知花不开果不结,枝叶芜杂腐败,别人忘不了要追根述源的。论起本朝在应天府根基,舍国公爷为谁?”
他这一席话,说得铿锵。徐祖彦骇然语塞,而苏韧纹丝不动。
这时,黑云翻滚,雷鸣电闪,风扫落花,堂内骤升寒意。
卷帘深处,有一女人“呀”得惊呼,伸出手扯住了扬起的帷幕。
徐祖彦闻声警醒,眼神掠过些许狼狈。
苏韧不露声色,心中想:这徐祖彦一把年纪,在这种场合,居然留着女人听壁角……
纵然富贵之人,青年时纵情声色,尚可推说风流雅事。到老了,还耽于宠溺,堪称晚节不保。
徐祖彦理了理深衣皱褶,愠怒道:“苏大人未免言重了!谁要追根朔源我都问心无愧。”
雷声隆隆,苏韧语气冰冷:“下官身世如浮萍,自然挖不来别人的根基。但国公爷是否想过,为何在此时此刻,有了下官这样一个人物,敢在您面前直言不讳?您如糊涂了,请细看下官身后这柄宝剑。有此剑在,我不过是个剑匣子罢了。”
徐祖彦将信将疑,绕到苏韧背后,低头查看范青怀中宝剑。
范青瞧一眼苏韧。苏韧点头,少年会意,双手奉剑于魏国公。
宝剑出鞘,剑身雪亮,刻着八字铭文,恰一道闪电划过,字字耀眼。
徐祖彦倏然变色。也难怪他。那八个字,苏韧早已经烂熟于胸。
“金石不渝,执一用剑。”
今上名鋆(jun)。执一,正是他为皇子时的字。外头并非人人知道,魏国公是必定知晓的。
苏韧斜眼旁观,心中竟涌出快意:素日傲睨万物的魏国公,也不过个进退失据的老男人。
弘清大师兄说:世上皆有因果。当倪大同赠给苏韧宝剑之时,苏韧并不知道会有这一幕。
可当苏韧“尽人事,听天命”到了这雷电交加的瞬间,他极坦然。一切,都是顺利而成章。
苏韧在少年时,几乎是见不得光的卑微。往上爬那条路,他认得清楚,须臾不敢糊涂。
在这黑暗的阶梯顶端,只能有一个日头。无论何种光芒,都不能与日光抗衡。
天下以皇帝为至尊。至尊的意志当前,无论蝼蚁百姓还是权贵鼎臣,唯有服从一条路是理。
他今天来徐公府,本就打算破釜沉舟,放胆一试,并没有准备多半句废话。
虽说他是狐假虎威。可假如魏国公面对此剑,还不生出敬畏之意……
苏韧已经暗暗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将会借题发挥,向皇帝密奏徐氏谋反,以灭其族!
徐祖彦持剑踌躇,望向范青问:“这小哥儿面貌不俗,莫非是宫中之人?”
范青到此时方开口道:“禀国公爷,晚辈姓范名青,家父范忠——他算得是宫中人。”
霹雳炸响数声,大雨如万箭齐发,和着狂风,咆哮而至。徐祖彦手指僵硬,缓缓送剑回鞘。
剑刃一收,阴暗的画堂内,苏韧的白净面皮,范青的青黑眸子,隐隐泛光。
徐祖彦注视他们,长吁一口气:“圣上之意,我明白了。我本当宣力守正,以报皇恩。”
苏韧袖子抵着椅背,曼声说:“国公爷,万岁保全功臣之心,古来罕有。府内缺粮,黑市暴涨,若万岁发一道上谕……然而,您只见了此剑。下官请您同舟共济,过了这阵风雨,徐公府还是徐公府,任谁也动摇不得。”
他话说到这里,便是尽头。接下来如何办,理应象是对方主动,而不该全出自他苏韧的意思。
他明白,哪怕手握有尚方宝剑,真是要同舟共济,万不可盛气临人。
何况徐家是名门显贵,总好个面子。魏国公生于锦绣丛中,多半任性。
徐祖彦若真负气要拧着来,又得他苏韧多花多少工夫
果然,苏韧语气一缓,徐祖彦顺水推舟,谈起自家积粮,言及黑市,他蓦地叹息一声,帘内冒出细碎声响。
徐祖彦盼顾左右,吐出两字:“上茶。”
一个少妇端着茶盘,姗姗而来。她着件鹅黄扣身衫子,不施粉黛,鬓边仅簪着栀子花。
徐祖彦添上句:“此是内人孟氏。”
苏韧心想:嗯,这是市井常说他那须臾不离左右的如夫人了。
苏韧虽年轻,对声色向来没大兴致。外头的女人,无论老少丑妍,他都不会多花半分精神。
可是,对于这徐家的如夫人,他倒多加了份心。
只因他是个适可而止,见好就收的人。
从小吏到府尹,从帝京回南京,这种心性变不了。
今日,他已唬住了魏国公,目的已足。
人与人交锋,占尽了上风,都是虚的,有什么意思?
在别人家的爱妾面前,他存心是要给魏国公挽回面子。
所以,他偏离了椅背,诚敬道:“多谢徐夫人。”
此言一出,孟姬登时面生光彩,徐祖彦垂手轻咳,目光则转为柔和。
国朝尚礼。国公夫人,乃一品命妇。而这位孟姬,无论如何专宠,都称不得夫人的。
苏韧作为朝廷命官,如何不知?可这种小节,他认为不必拘泥,送个人情给魏国公何妨?
孟姬对苏韧万福:“苏大人是父母官,当明朝秋毫。外头乱嚼舌根子说妾身俩兄弟贩卖粮米,阿是笑话?妾身在府里,金山银山都有,娘家人什么没见过非要那种昧心钱?”
苏韧听了,连连点头。
徐祖彦咳得面皮发红,孟姬将茶碗盖呯的丢在他面前,喋喋不休:“素日家里私库,都是三哥母子掌管。妾身每日辛勤,没落半个好字,平白让人构陷去!苏大人,您评个理来?”
苏韧温言道:“徐夫人,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国公爷身负人望,自有丘壑,不容下官置评。”
他左一个“徐夫人”,右一声“下官”,孟姬不好再发作,帐幕里忽然滚出个着丝衣的小男孩。
小童两三岁,想必刚睡醒了,呀呀喊着阿爹阿娘。
孟姬一把揽住男孩。徐祖彦说:“苏大人,这是我的幼子。”
苏韧对别人生的小孩子,一直提不起劲来。可他深知要拉拢人心,孩子是必须赞的。
他牵着小孩,笑不唧儿说:“小公子好周正模样。蓝田出玉,名不虚传。”
孟姬得意。徐小公子望着苏韧的慈眉秀目,咧开了嘴,放心任这红袍叔叔抓着手。
徐祖彦何等身份,此番对着一介府尹,先是愤怒再受恐吓,失魂落魄又逢惠风和畅。
他真喜也不是,伤也不是,端着的架子放不下来,神色颇为尴尬,仿佛心乱如麻。
苏韧推了请饭,适时告辞,待魏国公送他和范青出堂,他看似闲闲地送上最后一句话:“国公爷,下官此次在江南,多蒙您的照顾。今日在中山王陵,我也探访了碑亭,萱草花雨中盛开,令人感动。回京之后,苏韧一定表奏您的功劳。万岁以孝治天下。您生母与您父亲合葬之事,也许是指日可待。”
徐祖彦蓦然止步。他头上,雨后的夜幕,澄清如洗。他眼前,苏韧的表情,实在真挚。
良久,徐祖彦俯身,握住了苏韧的手,低声道:“苏韧你放心。有君此言,我必助君。”
苏韧心中一轻,知道这回自己已是“探骊得珠”。
攻心之术,本是软硬兼施。
即便软硬都圈不中,切中其要害,则一击得手。
(下)
回到应天府衙,一行人皆饥肠辘辘。谁知马车才进府衙,马厩里乱作一团。
苏韧尚未开口,范青已翻身下马,横眉道:“什么东西在此吵嚷?”
他话音刚落,有人劈面丢过一把草料,大喝道:“是你爷爷!”
范青本锦衣玉食,惯在家颐气指使,此刻又累又饿,满头脸草屑,不由火冒三丈。
他回头看苏韧,厉声到:“苏大人到了,这厮还敢造次?”
那青年差役打扮,是个长脚,想是喝醉了,说话有点大舌头:“哈哈,那不就是苏……苏嘉墨么?在咱们……六……六合县里,谁不知道他一个馒头分两顿吃,一个钱儿拆两半使。好……攀上高枝了。在爷爷面前,充的哪门子大人?”
苏韧光是看着,神定气闲,并不着恼。
旁有老衙役诉说:这人乃六合县捕役,今日来府衙办事,因与人拌嘴,故借酒盖脸闹腾起来。
苏韧尚未开口,范青指挥一班衙役道:“绑起来!灌他马尿,波他冷水,看他还敢放肆!”
苏韧只当没听见,携范青到后园。他擦了头面,才吩咐官奴道:“让厨房不必备我这儿饭菜了。对了……马厩里那位清醒了……给他送碗绿豆汤去……还有……”
交待完毕,他叫上范青,二人同出应天府衙,到了邻近街上一家回回人开的馆子。
馆子不大,洁净可人。回回人勤俭,因市井萧条,只点了盏油灯,苏韧挑了暗处坐了。
他点了盆牛脯,水芹。等堂倌走了,他轻轻对范青说:“青弟,你是北人口味重,江南吃得清淡,苦了你。此是咱六合县籍回回开的店,我是特为请你来的。”
范青凝神片刻:“苏大哥,马厩里那六合人——你真认识么?”
苏韧莞尔道:“六合县不过一条大街。几年前,他与我俱是县太爷麾下,你说认得不认得?”
“那我……”
“无妨。给他个教训很好。这人名叫江鲁,专司县内捕役。他还有个哥哥江齐,似在应天府刑房内当差。虽说籍贯是山东人士,他兄弟却在六合县里长大。此人心直口快,只是贪杯。他曾照拂过我娘子开的偶人店,对我算得义气。江鲁乃可用之人,不是有典故“六合疯子”么六合人脾气大是出名的,你尚未曾见识呢。”
范青抚摸玉佩道:“我是一时气急。据说:人无嗜好,不可以深交,以其无深情也。苏大哥,你打算带上他去溧水县么?”
“呃?”苏韧看跑堂布菜,将筷子递给范青道:“他一闹,那么多眼睛瞧着呢。我连你都不带,怎么会带他?”
范青急道:“何故不带我?”
苏韧说:“你先吃着,听我讲。”
范青不情不愿吃了一块,不禁夸道:“滋味好香。”
苏韧笑说:“是了,这牛肉在大暑天里,都能香七日。你喜欢就多吃些。青弟,我今天领着你去魏国公府,因为我多少是有招数的。而溧水,我之所以不带你去,是因县城内的情况,我尚没有对策。此次民变,纵然是皇甫贪暴,激起民愤,但我总觉得事出蹊跷……”
苏韧在昏黄灯光下,用筷子蘸着茶水边画边说:“你看,应天府内,有一道长江天堑。这是江浦县,这是六合县,而过了江,到那里才是溧水县。民变初起,乱在江浦。号称钱塘帮的一众人出其不意,攻占府衙,杀了皇甫,以不少官员为人质。江浦为府衙各官库所在地,给养不一而足。可是折腾出了惊天动静,这帮人一旦面对官兵来袭,却迅速放弃江浦,只带了少数人质撤退。按理说,六合县靠近江浦,百姓彪悍,城池坚固,安营扎寨的话,要比隔了长江的溧水县更为理想。可是他们竟能甩下倪彪数万大军,过江一路奔到溧水……我思来想去,如此局面,要么溧水县本身就是他们经营多年的老巢,要么他们在应天府外还有接应。溧水县有个石臼湖,水路八达,要比官兵掌控全段的长江隐秘得多了……”
范青眨眼说:“苏大哥的意思,是民变后头有文章?”
苏韧叹息:“我不是神算,哪知道底细?你吃口水芹,微苦之后,保管满口鲜香。青弟,你跟我到江南,是你父亲托付,他有心栽培你成材,可我不能让你以身犯险。以溧水之局势,城内之险恶,我不带着你,反而更为安心。”
范青不服气说:“但倪彪大军已包围了溧水县城,这些人不是瓮中之鳖么?”
苏韧语重心长道:“瓮中捉鳖,才容易咬到手呢。我没有兄弟,把你当作弟弟一样。你在府衙里,替我料理杂务,我才无后顾之忧。青弟,我不能文不能武,又无家世依仗。有时不得已,才虚与周旋。我能告诉你的,全都会告诉你。不能告诉你的,也只是为了你安全。”
范青一口气的吃菜,忽然说:“苏大哥,我要坦白一事。”
苏韧摇手笑道:“你心里知道便好了。不用向我坦白的。”
范青不肯,从荷包里掏出一物。
苏韧定睛一瞧,正是前夜在坟地里丢失的鸟形陶笛。
范青轻声说:“苏大哥,那夜里我久不得你动静,因此去了树林,捡到了这个陶笛。你从坟地里出来,还有个老江湖送你,我都是亲见的……我心里犹疑,是否让你知道……这会子,我决心不瞒着你啦。苏大哥,我爹毕竟老了。若不打算关起门坐吃山空,我总要设法出来混的。我向来佩服你,如今更甚,即便你有自己的打算,我是绝不会碍事的。”
苏韧注视少年:“青弟,你欲言又止,我已知大概。你留在应天府衙,听我消息。这陶笛我是买了一对儿,一只给我儿子苏密。既然我当你弟弟,另一只本来该给你。”
范青紧紧攥住陶笛,不再多话。
苏韧转开脸,似笑非笑,心想少年郎到底一路平顺,历练是浅些。
换了自己十四五岁时,纵使坦白,绝不会这么个走法。
他吃着六合的盆牛脯,想起件心事,临走特意叫堂倌扎上了一纸包带回府衙。
苏韧进了衙门,再见方川。二人合计民生,直到半夜。
夜深人静,苏韧拐到书房,衙役们按照他的吩咐,摆上了一碗凉面,一碗绿豆粥。
苏韧不吃宵夜,打个呵欠,坐赏已装裱完毕的杨映的几幅大字。
花窗以外,今夜星辰璀璨,昨夜微风依然。
不多功夫,俩个衙役挾着一个长大汉子进来,正是江鲁。
江鲁早已酒醒,面有悔意,见了苏韧,把头一歪。
苏韧呵呵道:“江鲁,我苏韧有那么不得人心吗?我刚进这座衙门,你乡里乡亲的那样拆台?”
江鲁答得硬气:“是我错!该怎么罚,随大人便是。”
苏韧远闻他身上一股尿骚气,慢吞吞道:“嗯,不是已罚过了么?两年不见,你还是一般好酒误事。这样子下去,哪个女人敢靠你终身……”
江鲁一直脖子:“回大人,要跟小的女人有不少,可小的还不想成家。”
苏韧失笑:“家总是要成的嘛。还是改了吧!你不出现,我惦记着同乡人。你来了,我想起身边缺个皂吏头儿,你哥江齐恰是好人选。至于你,才在府里露丑,先去避个风头,回来我再安排。”
“大人,小人这么大的个子,避到哪里去?”
苏韧指着桌上一纸包说:“你今夜出发去帝京,赶到桂枝胡同苏宅,见了我娘子,送上这个。”
江鲁一伸鼻子,知道是家乡的盆牛脯,不禁问:“光送这个没有书信?”
苏韧将绿豆粥和凉面推到江鲁面前。
他默默叹息,尔后笑道:“不用。”
---------------------------------------------------------------------------------------------------------
次日起来,苏韧精神抖擞,将面前的应天府政细细梳理一遍。
他做事,就求个从容,急事急办,缓事缓议。
哪怕他心中刀山火海,做个样子也像是从容的。
因他表示不欲动人事,所以各处官吏不再张皇,尽量循规蹈矩,竞是个默契的衙门。
苏韧既不巡视各处,也不会越权过问,只呆在自己该待地方,处理送到面前的公务。
午间,魏国公的三公子再次来访。苏韧既能挣到里子,乐意给足徐府面子。
他欣然出迎,热情相待。徐三公子本与苏韧年纪相仿,一见如故。
二人密密相谈了一个时辰。苏韧特留三公子午饭,还请出范青来与三公子相见。
大家互赠表礼,相处和谐,自不必说。
当晚,魏国公府放私仓济公仓。苏韧特命应天府为此事出了揭帖,一夜间家喻户晓。
徐家开了先河,苏韧再按弘清从僧尼处搜罗的名单,向各家商借,谁家还能应得迟了?
苏韧既下令打击黑市。两天之内,应天府的捕役四动,抓了一批贩子,于是黑市望风而息。
如此双管齐下,新府尹平抑粮价的手段,显而易见。
再说起府衙内确有皂吏头老病告退,苏韧便点了刑房的江齐补缺。
那江齐稳重寡言,与其弟不同。他能被苏韧拔擢,喜出望外,因此鞍前马后,格外的尽心。
苏韧到应天府四天,胥吏有方川,皂吏有江齐,内务有范青,顾问有陆老,还有弘清和尚打探消息。他伸出了一个巴掌,坐在了钓鱼台,听任一府政务如水车般运转。
若不是应天府有溧水县那糟心的地方,
若世上没有宝翔那个糟心的人物,
苏韧简直可算如鱼得水了。
然而,该来的躲不过。何况,这回苏韧并没有想躲开。
在第四天早上,他向正在溧水的锦衣卫佥事倪彪发信,知会当夜自己将到溧水县城外的大营。
中午,苏韧身着官服,只令江齐跟着顶便轿,去了应天府的文庙。
到了文庙,出人意料,他没有往文庙里面拜祭,反令轿夫抬他到了文庙旁的书市里。
应天府的书市,在南方赫赫有名。不仅贩卖新旧书籍,还兼营油墨纸张,更有几家府内乃至江南颇有声望的小报馆舍。“长江水”,“增广轶闻”,“桃源”三家,各有千秋。
苏韧当小吏时,到府里办公偶有空闲,也爱来这里闲逛。他最喜欢看的小报,是长江水。
只因三家小报中,“桃源”喜说风流韵事,苏韧不好这一口。而“增广轶闻”用词太雅,苏韧觉得办份小报,不必如此矫情。只“长江水”,取材不偏,语句浅近,为苏韧所喜闻乐见。
苏韧凭着记忆,寻找了刊布“长江水”的曹记书铺。
夏日正午,酷热难当,书铺内外,门可罗雀。
苏韧下轿,迈过门槛。书铺左右两边白墙,墨写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以上,张贴个泛黄的纸横幅,写着“百端交集”四个字。
书铺里俩个伙计正啃西瓜,扯了几张“长江水”铺在柜面上,专供吐瓜子。
有条小黄狗,正蜷曲在一堆卖剩的“长江水”上面午睡。
暑气蒸人,满铺的油墨香,熏得苍蝇乱飞。
苏韧一身红袍金带,自是格格不入。俩伙计看得眼发直,竟把嘴里瓜子咽下肚了。
有个伙计嗷的怪叫一声,对里边喊:“掌柜的,不好啦!他……他来了!”
“罗个嬷嬷的,随便哪座瘟神来,他敢坏了我的文思,老夫怀砖伺候!”
掌柜手抓只笔,骂骂咧咧出来。他上身赤膊,仅着小衣,脸上用牛皮绳绑着单片的水晶镜片。
苏韧拱手:“曹先生,我是苏韧,字嘉墨。”
掌柜用镜片压着眼珠子,端详一番,点头叹说:“嗳,你真是苏嘉墨啊……”
对方这幅打扮,苏韧毫不介意,只笑道:“我对长江水慕名已久,今日才得见您的真容。”
曹掌柜说:“大人抬举了。在下卖个报,不愿露脸。大伙看个文,图个热闹,谁在乎主笔的真容俺们娱人娱己,也不指望指点江山。大人若不嫌弃里边乱,请您进来说话。”
苏韧依言进去,里屋到处累着书。书案搁着盘麻油煮干丝,并一张油墨未干的‘长江水’。
苏韧拿起来看,标题是“好鸟鸣高枝,苏太守登场”。插图画着只大雁,正栖在棵红豆树上。
苏韧付之一笑,发问:“曹先生,米价涨跌,对‘长江水’销量可有影响?”
曹掌柜道:“涨跌乃常事,长江水照样滚滚流!大伙既买不起米了,买份报还图个顺气。”
苏韧微笑,娓娓道:“正是。为此说,官府平抑米价之外,应关怀你们这些民间的喉舌。自从我府儒生大案后,继任的府尹对油墨一项征收重税,你们办报恐怕日益艰难。对我来说,算是读着‘长江水’长大的。我不认为小报和官府相克。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嘛。从即日起,我会逐步取消府内油墨税。然国事艰难,人心浮动,正如先生所言:小报既不能指点江山,便应宽慰百姓,娱人娱己。朝廷为天下计,有时不得不引水,治水。曹先生及书报界的才子,还请多多包涵。”
曹掌柜单片镜一抖:“哎,大人减税是善政,造福了一府的书报人。多年来,在下看各任府尹都上过文庙。可是,如大人这样不换便服,前来书市查访的,真前所未见。”
苏韧恳切说:“我穿官服,便是公家人。扶植江南文苑,不使帝京一枝独秀,不止是我的意思,也是朝廷的意思。我是应天府人,心思向着家。先生可知道,在帝京,我都不爱读顺风耳,专想念着长江水。”
曹掌柜闻言愉快,不禁拍大腿道:“顺风耳哗众取宠,与本府小报的雅趣,实在是南辕北辙。不过,在下听说,顺风耳其实是南人出资筹划的。岂不验证了‘淮橘为枳(zhi)’”
苏韧不动声色:“外面传闻顺风耳要打回南方,从应天府入手,先生可闻得他们的动静?”
曹掌柜鼻孔出气,答:“这帮文痞来抢生意?不可能!在下于书市里多少年了。若顺风耳有半点风声,能瞒过我去?再说,长江的地盘,管他顺风耳千里眼,来一个淹死一个。”
苏韧同笑。几句话,他已探得了虚实。
他惦记起一事,又问掌柜道:“容我向您打听。从前贵报有个名‘和事佬’的,常写溧水县风物,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他还建在否?溧水被围,我担心县里无辜百姓,意欲求份详尽的溧水地图。您可帮我找到‘和事佬’问问么?”
曹掌柜抚掌笑道:“和事佬不是旁人,乃在下的泰山老丈人。他而今文都懒得写啦。说到地图,我担保他是没有的。但他有本写溧水地理风物的游记,配有手绘,见得详尽。在下原想为他祝七十大寿时付梓的,连样书都有了,待在下找于苏大人。”
苏韧高兴,心想真不虚此行。他望着曹掌柜:“多谢。我猜先生的眼睛单片,不甚舒适。此番嘉墨回转,一定要为您寻付成对的好镜片。我及乡亲们还能拜读您更多的生花妙笔呐。”
曹掌柜忍不住乐了,再三谢道:“大人真心细如发,多承大人美意。”
苏韧来书市,悄无声息,可他离开时,风声已漏,曹记书铺前观者如堵。
苏韧估摸此刻在书市的,都是行里人,因此他与曹掌柜殷殷道别,环顾四周,蔼如春风。
等轿帘垂下,苏韧敛住嘴角。
他掏出帕子抹净额头汗水,不在乎颠簸,阅起才得的书稿来。
苏韧正读书,忽然轿子缓下,江齐凑帘禀告:“大人,监生们聚在对面国子监门口哄闹。”
苏韧手捧书,听得附近人声鼎沸,冷脸问:“何故闹?”
江齐踌躇说:“因为您前任的杨大人许下监生们额外的补贴,而您上任……此事未有落实。”
苏韧冷哼无声,断然道:“知道了。绕道回府罢。”
他继续看书,心里却有一番计较。
应天府生活日益窘迫,翰林院出身的杨映欲补贴监生们,自有他道理。
苏韧交接时,并不知此事,因此未有指示。下属的官员,想当然便停发了。
假如苏韧知道,他是不会下令停止这一别人“善政”的,反正府库并不少这些钱。
但他蒙在鼓里,如今却成了监生们怨怒的对象。他决定毫不退让,一文钱也不追发。
对于属下,苏韧就要“护短”。如果他一开始就诿过于下属,以后谁敢对他实心效力?
而他自己是新官上任,迫于压力而示弱的话,以他小吏的出身,只怕永远压不住阵脚。
他思及这里,唤来江齐:“你快马到府衙书房,问他们要才装裱好的杨大人写的‘克己复礼’大字,令严推事即刻送到国子监去。此外,告诉俞检校,代表本府去各寺收齐好杨大人寄放的善本典籍,一并送入国子监。”
江齐应声而去。
苏韧冷笑,自言自语:“好,既想念杨映,给你们他写的‘克己复礼’。”
他觉得:虽不给补贴,但送去书籍,已算得体贴。
如还有监生闹事,他打算让人代他质问他们两句。
圣贤不是说:朝闻道,夕可死么?真的读书人,是多看几本典籍要紧,还是要多吃几口饭?
大众疾苦,府事凋零,监生们又要吃饱喝足,又要傲骨正气,天下哪有这等美事?
他一路翻阅,将书内感兴趣的篇什叠个小角,备后细看。
轿子停在衙门口,苏韧下轿。方川正翘首以待,苏韧才要问话,身后一片悲泣之声。
他蓦然回首,见衙门对面跪了好几十人。呜呜抹泪的,有老有小有妇女,偏没一个青壮成丁。
苏韧沉默,猜着了七八分。
方川皱眉:“俱是被判处‘斩监侯’米贩子家眷。这天太热啊……眼见着昏死了好几个……”
苏韧面无表情,掉头往衙门里走,想着要交待方川的事项。
忽然,一个孩子哭嚷道:“娘……娘……你醒醒……”
苏韧眼角余光,瞥见中暑的是个中年妇人。哭喊焦急的男孩,不过十一二岁。
苏韧只看一眼,竟停住了脚步。鬼使神差般,他伸出脖子,细端详那对母子。
边上有个同跪的老头儿,可能粗通医理。这会子属他仗义,掏丹药,掐人中,妇人悠悠醒转。
她面色蜡黄,拉着孩子,使尽全力说:“娘没事。别急,娘怎么都不会离开你的!”
苏韧闻声,背脊一晃。方川唤道:“大人,嘉墨!”
苏韧回神,用袖子半掩住脸,告诉方川:“我先去更衣,再来见你。”
方川答应。苏韧人往后院走,向一名常在前衙后院穿梭的差役招手。
那人忙跟上来。苏韧说:“你悄悄把对面的青衫母子引出来,带去靓波轩见我。”
差役会意,也不多嘴。苏韧镇定下来,换了便服,往荷塘边去。
他回想妇人音容,昔日时光,走马灯似的回旋。
等他到了靓波轩,那妇人正缩手缩脚,目光躲闪,紧攥着男孩的手。
差役道:“见了府尹大人,还不下拜?”
妇人一个激灵,忙要下跪,苏韧弯腰扶住了她。
他望着她,感慨万千,茫茫人海,居然能够重逢。
苏韧心情激荡,化成依稀的笑容,问:“你还记得当年的石头吗?”
==============================================================
本章完毕,欲知后事,请看下回“七月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