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哉大明 > 50.第50章 巨枭就擒6

50.第50章 巨枭就擒6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大哉大明 !

    李过正在做的,本来就是李鸿基想要做的。

    李鸿基本来想要出声让李过离开,可惜稍稍落后了一步。他觉得何胜文的目标肯定是自己,只要自己还在这里,何胜文肯定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李过离开,或者,他根本就不在意李过是否在这里。

    自己才是杀人凶手,李鸿基也明白李过什么的都只不过是些“添头”罢了,所以这件事由自己来做更加有把握一些。

    到了这种时候,如果还奢望叔侄俩能够一起逃出生天的话,那简直就是幼稚之极。能够侥幸有一人幸存下来,已经算是相当大的造化了。

    叔侄俩应该都看清了这个现实,也都想让对方成为那个“任其艰”的人,但是做法却有些区别。

    李过的做法更直接,一上来就拿出拼命的架势,逼迫何胜文没有余力顾及李鸿基。

    而李鸿基的做法要迂回一些,以自己的“不动如山”换得李过的解脱。尽管这解脱或许只是暂时的,可总归是提供了一次生的机会。

    两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导致了两种表面上看起来截然相反的场景。

    做为晚辈的李过抢先勇敢地站了出来,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叔叔李鸿基。

    行动滞后的李鸿基倒像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似乎他是故意等待着李过首先做出选择,而且他似乎也事先知道李过只有一个选择,而没有其他选项。

    更令李鸿基感到郁闷的是,对于李过给他提供的生的机会,他还只能选择接受,这是让他难以向世人表白之处,也是他之所以长叹“置某于何地”的原因。

    在正式交手之前,何胜文的沉稳就给李鸿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只有身经百战的勇士才能有着如此坚定、如此沉着的气势。虽然何胜文摆出的招式普普通通,看起来似乎一点儿威胁都没有。可是,李鸿基能够感受到那种临危不乱的素养。而这种素养是需要经过上阵拼杀,亲身经历过血光迸溅的场面才能具备。说实话,目前的李鸿基都不具备这种素养。

    不错,李鸿基是杀过人,不要说以前的数次或单挑或群殴的舍身肉搏,就是刚刚还有两人命丧其刀下。

    但是,盖虎虽然也是练过拳脚,可完全与无赖泼皮无异,而艾诏本来就是一个手无束鸡之力的糟老头子,即便李鸿基不费吹灰之力将两人杀死,那不仅根本毫无可炫耀之处,如果不是为报家仇,甚至都很有可能成为怯懦羞耻的标记。

    这种争强斗狠式的殴斗,如何能够与几千上万人的大阵仗相提并论,那才叫战斗,那才叫搏杀,只有经历过那种场面的人才能把自己成为战士。

    正如与高手对弈,虽然往往只有在高手的招数出手之后,很多人才能领略高手招数的精妙之处。

    李鸿基应该就是正处于这种阶段,此时的他完全看的出,就算合两人之力也很难在何胜文身上占到上风,最多是半斤八两势均力敌的场面。况且李过已经使出了拼命的招式,如果自己依然矫揉造作扭捏作态,一俟李过受伤或者……总之一俟李过退出战斗,自己再想离开可就根本不可能了。到那时,李过的牺牲就成了毫无价值。

    何况此刻那何胜文也看出了李过的意图。他正一边抽刀撤身后退,想尽量摆脱李过的纠缠,一边向自己怀里伸去。手从怀里拿出来的时候,一支响箭已然蓄势待发。

    何胜文刚才若是不抽刀撤身,固然可以砍断李过的手臂,可自己也势必躲不过李过那拼死的一刀。自己带伤之后,再想要留住李鸿基可就千难万难了。

    何胜文暗暗有些懊恼。不过,李过挥刀的速度和决死之心的确都出乎他的意料,因此眼前也只有招呼同伴聚拢过来了。

    李过那里容得何胜文轻易脱身,那里容他轻易发出响箭,一刀落空之后,他再次欺身向前,再次抡刀向何胜文的头顶砍了过去。“叔!李家总要留一个啊!”死命缠住何胜文的同时,李过还不忘再次催促李鸿基离开。

    李鸿基轻叹一声,无奈转身离去。

    何胜文待要紧追李鸿基,可李过焉能让他得逞,一刀紧似一刀地连连抢攻不已。无奈,何胜文只得先把李过“照顾”好,才能考虑争取“亲近”李鸿基的机会。

    只有李过一个对手,对于何胜文来说显得简单了许多。而且李过的临敌经验着实欠缺,又总是在抢攻,自然在何胜文的眼里对方露出的破绽简直就是比比皆是。

    果然,不出五招,李过手里的钢刀就被何胜文挑飞,颈项处也被冰冷的钢刀逼住。

    何胜文本想一刀结果了李过的性命,然后再急追逃离的李鸿基。但是他转念一想,觉得活着的李鸿基的侄子比死了的李过更有用处,因此他手里的钢刀就没有就势挥下去。

    虽然束手就擒,可李过仍然毅然不惧,即便是何胜文的眼中发出浓烈的杀意时,他也是满脸的得色。

    何胜文用刀背击昏了李过,然后找到那支响箭。

    响箭招来的不仅是锦衣卫,还有米脂县的捕快和太安里组织起来的青壮。

    何胜文从捕快那里要来了绳子,把李过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嘴里也毫不客气地嘞上了一道绳子,以防他醒过来之后咬舌自尽。

    此后短短的一天时间之内,延安府治下的几乎所有的捕快和青壮全都集结在横山附近,搜捕李鸿基的运动也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鸿基本来并没有逃的多远,搜捕的人员赶来的也算及时,可这么多人加入到围追堵截的行列中之后,依然没有发现他的踪迹。

    何胜文感到很是蹊跷。

    即便做为当地人的李鸿基非常熟悉横山地区的情况,可也不至于逃过这么多人的眼睛。

    李鸿基熟悉的不仅是附近的地形地势,他更熟悉的恐怕还有米脂县的父老兄弟。何胜文对此也有所察觉,他很是怀疑当地的捕快和青壮中,有人暗中给李鸿基提供帮助。可是因为没有证据,也只能隐忍不发。

    何胜文觉得是到了必须采取那最后措施的时候了,否则的话,时日稍微一长,李鸿基恐怕就会真的逃出生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