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高衙内的幸福生活 !
李清照刚开始还有所怀疑,不知道高强极力推动这件事的目的何在。
她刚开始以为高强在讨好她,后来觉得高强投入这么大应该是另有所图,或许是想最终把这些文物占为己有。
这是她最为担心的,毕竟那些藏家和老百姓是听到她李清照的名字才把文物送过来的,若是最终被高强私吞了,败坏的只是她的名誉。
对一个文人来说,名誉甚至比性命还要重要。
好在这里面还有李师师,想到李师师的身份,李清照才放下心来,太尉府就算再强势,也强不过宫里的那位陛下。
抛掉这点担心,她对高强的能力是认可的。
从易安楼展厅的设计到鉴宝的流程,这个不学无术的衙内展现了非凡的运作能力,他的嗅觉很灵敏,知道如何才能抓住人心,吸引百姓的目光。
请当铺的掌柜来给文物估价无疑是神来之笔。
你就算是告诉老百姓这件文物的来历和文化价值,说的头头是道,天花乱坠,老百姓也是听不懂,但你要是告诉老百姓这件文物值多少银子,他们就懂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才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想到此处,李清照不由得叹了口气,这种事情她还真的做不来,她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研究者,外边的事情还是交给高强去管吧。
毫无疑问,那个衙内精通此道。
然而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正当高强对自己造成的巨大影响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了。
比如说易安楼收购文物的价格,从中捞取了多少好处,当铺掌柜的估价是否准确,那些遭人诟病的文物贩子是不是易安楼故意安排的,这种文物交易需不需要交税等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其中不乏来自官方的声音。
文物交易产生了巨大的利益,财帛动人心。
李清照作为易安楼的主人在官场上并没有太大的权势,仅仅依靠她的名声挡不住四出伸出的爪牙,何况在朱勔一案上,赵明诚得罪了很多朝廷官员,有些官员在没有搞清楚情况的前提下就想找易安楼的麻烦。
说到底还是利益造成的。
高强和李师师隐藏在幕后,李师师虽然在易安楼出现过,但没有人知道她是实际的出资人,其他人只以为李师师是在帮李清照聚拢人气。
若是他们知道易安楼背后是太尉府和李师师的话,想必会收敛一些,当然这其中应该有丞相府的人在推波助澜,下面的官员才会如此的有恃无恐。
碰到可能来自丞相府的狙击,高强的面子就不够用了,只好向太尉高俅求助。
高俅对高强的做法是支持的。
太尉高俅是依靠军功才登上高位的,但在此之前,他曾是苏轼的书童,也练得一手好字,他的学问虽然不成,但对文人这个阶层还是很向往的,也支持文化上的事情,对于能够沾染上文化气息还是很满意的。
大宋朝重文轻武,武官的地位较低,对文官自然羡慕不已。
不过高俅可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出头,更何况还有可能和丞相府为敌,他做人的准则一向是欺软怕硬,不愿意冒险。
高强想了想,这件事还要着落到李师师的身上,若是能让皇帝赵佶来易安楼一趟,并且题字留念,想必就能震慑宵小了。
只要把皇帝陛下的题字挂在易安楼上,这就相当于尚方宝剑,谁敢招惹。
易安楼有李师师的投资,她对此也很热心,找个机会就把自己在做金石研究的事情告诉了皇帝赵佶,她帮着李清照整理文物,虽然不是很懂,但说出个大概还是没问题的。
这倒是引起了皇帝赵佶的兴趣,赵佶对金石古玩,字画碑刻都略有研究,其中以字画最佳,他独创了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独步天下。
他也对最近几日民间的鉴宝热潮略有耳闻,他虽然不经常出宫,但耳目众多,大内总管杨戬有时候会把发生在民间的逸闻趣事讲给他听。
此时听到这件事和李师师有关,就来了兴致,准备到易安楼一行。
随同赵佶前往的还有太尉高俅和宫中的大内总管杨戬。
这本来只是皇帝陛下的一时兴起,但善于钻营的高俅看到了机会,他一开始不愿出手是因为丞相府的原因,现在既然有赵佶出面,蔡京也只能靠边站了,他让人赶忙把高强叫到易安楼去接驾。
这是让高强做好准备,别到时候出了什么乱子,颜面上不好看,也能趁机在皇帝陛下面前露脸。
好在易安楼离太尉府不远,高强及时赶到,做好了充分的安排。他此时非常庆幸在易安楼位置上选择的正确性,当初只是因为懒,才选在了太尉府附近。
所谓的做好安排其实就是作假。
这在后世比较常见,领导去视察之前当地的干部都会如此安排一番,甚至为了突出绿化的效果,连夜把树种植上,也不管其死活。
当赵佶来到易安楼前的时候,鉴宝活动正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老百姓都露出幸福的笑容,专家们和颜悦色,侃侃而谈,现场还有茶水免费供应,那些穿梭其间的文物贩子不见了踪影,整个场面温馨而美好。
美好社会就是这么造就的。
进入易安楼后,楼内环境整洁,藏品丰富,参观者彬彬有礼,解说员落落大方。
易安楼的聊天室里,众多藏友在热烈的讨论,还有一些诗词大家在谈论诗词,画家在当场泼墨作画,身处其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皇帝赵佶很是满意,这才是他心目中的大宋朝,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的国度。
最后李清照和一众收藏家陪着皇帝赵佶谈论文学艺术,整个活动充满了与民同乐的情怀,在这里艺术家赵佶像是找到了归宿一般,若是每日都能如此,不用上朝谈论国家大事那该有多好。
众人都知道皇帝陛下书法精湛,就请陛下题词。
赵佶想了想,在宣纸上写了“文以载道”四个大字,并把自己的私章盖在了上面。
这是宋朝理学家周敦颐提出的观点,意思大概是文学是传播道理的载体,文学艺术的繁荣具有教化的作用。
这也是对鉴宝的一种肯定,通过鉴宝让民众学到文化知识。
高强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全程陪同,他打定主意,就算是不说话,也要在你面前晃悠,好在还有太尉高俅在。
他在皇帝赵佶面前提了一句,意思是这个鉴宝节目是高强的主意。
话不在多,有这一句就足够了。
a>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