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一番连蒙带诈,再加上黄河以北的人搅和,云贵川的人吓得瞠目结舌,半天没说出话来,第二天早上,士兵们经过一夜的激烈讨论,吴三桂所有的士兵集体哗变,大家一致决定去厩找康熙评理.康熙想着叫他们去辽东,他们却准备磨刀,把康熙赶回辽东.话说回来,康熙给的筹码太低了.吴三桂的军队和家属早就开始搬进云南,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十好几年,经历了从战争到太平盛世,资产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而且吴三桂的原北方部队现在都混的很好.个个家道正隆,有的还准备再娶一房,尽情的享受安定舒适的生活.可现在拥有的一切,都被康熙的一纸撤藩令打得粉碎,要这些人搬家是不可能的.而同意搬迁的一小部分云贵川的人,在经过大家一顿忽悠后,已经对辽东产生了极大的恐惧,誓死不搬.
吴三桂的士兵各个义愤填膺,几万士兵直接把平西王府围了,大家强烈要求吴三桂为民请命,请求康熙取消撤藩令.吴三桂看见这种情况,心里实际上是高兴万分,但表面功夫还得做足了.表面上去澄清说辽东没有那么可怕,他要服从朝廷的圣旨.私地下却开始暗示众将领,从现在开始全面采用拖延战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接下来的日子,云南彻底被封锁.折尔肯几人也不是就这样呆在巡抚衙门里干坐着,在看到吴三桂麾下官兵哗变围了王府之后,便立即写了奏折派人送往厩.可惜他们的动作刘玄初早就预料到了.云南各处交通要道全都被封,一连三封密折都被截下来.
这三封密折全都原封不动的摆放到了吴三桂的面前,为吴三桂却更加纠结了.心里有了疙瘩,还是将众位心腹都叫来,大家一起商量一下.这些天他彻夜难眠.想到自己的一生,现在已经六十一岁的他,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可吴三桂却是一直在问,自己的天命在哪里?难道只有造反才是自己的"天命"?造反,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词汇.吴三桂一生已经背叛过大明.背叛过大顺,难道现在真的还要继续背叛大清?想到自己一生的悲惨命运,想到现在百年之后无人挂孝,吴三桂泪流满面.
大堂之上,吴三桂沉没.其他人也就不敢随便发言.很久之后吴三桂才冒出来一句:"本王不是不想反,但应熊和世藩都还在厩若是此时举兵,他们性命休矣,我吴氏岂不是要绝后!"
大家就怕吴三桂不发表意见,现在一听吴三桂一表态,就全都放心了,您早说想反不就得了.女婿胡国柱立马站到前来说道:"岳父大人,小婿已派心腹去厩接世子世孙.不出意外,现在应该已经是在回来的路上了."
吴三桂听完大喜,他这几天纠结的要命.都忘记了要派人去厩."好!成功接回应熊你就是第一功!"
胡国柱顿时也是大喜过望,他知道接回来吴应熊父子肯定是一份不小的功劳,但是却没有想到吴三桂会算给他第一功.这可是个不得了的功劳,在吴三桂集团,将来要是起事成功,不管别人的功劳有多大.他必定是最大功劳的人之一!
吴三桂虽然在纠结,但是却不是代表没有考虑过造反.真的决定造反之后,以前考虑的方案就可以马上实施了."现在形势很是紧急.因此本王令,继续采用拖延战术,同时继续上书清廷,咱们向清廷狮子大开口,使劲的要东西,能要多少是多少,给咱们争取时间.另外,玄初做的很好,继续严守关口,封锁内部所有消息,不管是什么人,只许进不许出.此外,全忠,你负责秘寻工匠,铸造"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印,以备起兵时用."
"得令!"吴三桂三女婿董全忠抱拳接令.
"那么,其他各部,迅速秘密整顿兵马,等应熊回来,即刻动手."吴三桂下定了决心,也就不再犹豫,发挥了他奸雄的本事.
下面众将在他开口的时候就有些傻了,脑袋里面想的是,"原来老大早就想动手了,只是再等我们表态,还真能装!"不过不管怎样,结果正是他们所想要的,于是一齐上前一步,大声回道:"遵命!"
次日,云南全境便发动总动员,战前气氛越来越浓,就是傻子也能发现气氛不对.朱国治,折尔肯,傅达礼这下就十分的确定吴三桂是真的要反了,于是此次来了个联名上书,反应云南的情况.可惜他们的奏折根本发不出去,全被吴三桂扣下了.为了防止这几人不老实继续向外传递消息,于是一股脑全部将他们投进大牢.
现在朝廷能看见的奏折就是要土地,要房子,要车子,要耕具,要牛,还有要女人……,这其中还有假冒的朱国治等人的奏章,是董全忠找来的模仿高手,模仿朱国治与折尔肯的笔迹所写,用从朱国治几人身上搜出来的大印盖上印,就是康熙也分辨不出来.
康熙看到朱国治几人的奏折,心下大定,再看到吴三桂的奏折则更加的开心.看了吴三桂要钱要粮的奏折,一点也不烦,就一句话:"只要你赶紧搬,要啥给啥."于是下令户部全国征集所需物资,以满足吴三桂的胃口.康熙此刻是真的开心.[,!],这几年的准备虽然没能用得上,但是只要顺利的撤藩,没用的上才是更好.毕竟双方一开战,损耗国力都是小事,能不能胜利才是关键.可惜他还是愣了些,被表象给迷惑了.
现在,一方忙着调兵遣将,另一方忙着整理搬迁所需物资.即将对阵的双方现在都忙得不亦乐乎.共同创造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搞笑,滑稽的一幕.可怜的现阶段的康熙,还不知道自己被吴三桂玩的团团转.吴三桂的造反已经进入倒计时.
短短几周时间,吴三桂的士兵,粮食,武器就已经全部准备完毕,这也就是他这些年的积累.全力发动之后,物资方面完全不成问题.至于军队方面,十五万大军一直就是只听从他的指挥,士兵们心里根本就没有朝廷的概念,军队的调动更加的顺利.现在吴三桂就等着儿子回来一起正式起兵.可是临了了,却发现自己还需要一件极其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造反的理由!
自古以来,造反从来不需要理由,而在造反这项活动中,理由几乎没用.但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阐述自己造反的正义和必要性.理由还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放在他吴三桂的身上,则是尤其重要.对于吴三桂而言,他不需要向朱棣那样,"靖难"清君侧当理由.只要他举兵,面前就有现成的理由------反清复明.
但就这么一个既简单又好用的理由,吴三桂此刻却是头疼不已,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方光琛和刘玄初两人已经争论半天了."王爷,此时明亡未久.人心思奋,当前宜立明后,奉以东征.老臣宿将,无不愿为前驱矣!否则,必将失去一大助力,同时更会丧失人心."刘玄初沉声道.
这些全都是实在话,即便是造反,也要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拥立一个明朝的皇帝,以他的年号收纳天下英雄.则大事可成.光凭吴三桂的声望,是聚集不起人气的.再说,吴三桂拥有的只是恶名,声望是完全不具备的.刘玄初刚一说完,方光琛便立刻接口道:"刘兄此言差矣,王爷当年出关乞师,势单力孤,尚可解释.永历皇帝逃到缅甸,也被擒而杀之,依然不可解矣.如今推翻清廷,恢复故土甚易,大业成功后当然不能终守臣节,如果现在再次立明,篦子坡之事,可以做一次,难道还能再做第二次?"这话实际上就是废话,当年吴三桂杀了永历皇帝,就已经没法向天下解释了,如果这次造反成功,再干掉新立的朱氏皇帝,天下会怎么想?方光琛这句话的意思只有一个,就是不想让他人指挥而已.
方光琛在长远谋略上面还是比刘玄初要差得远了.要不说书生误国,古人诚不欺我.自古成大事者均能伸能缩,曹操曾跪拜过汉献帝,朱元璋听命于宋朝的皇帝韩林儿,天下平定后这些顶头上司结果呢?汉献帝被迫传位,韩林儿沉入大江.自古成败论英雄,有没有顶头上司不重要,关键看成大事的人有没有气量和雄心.
可惜,这些东西吴三桂压根就没有,两相对比之下,他还是更加认可方光琛.主要就是他听了方光琛的话之后,居然害怕了,于是决定,不用明朝年号,自立年号"周"."好了,不用吵了,‘扶明’旗号是要打的,本王也可以找一个明朝皇帝,但绝会不用他.本王也可以给永历皇帝披麻戴孝,但绝对不用明朝年号,要用我自己的"大周"年号.现阶段就这样吧,等夺取了天下,到时候再说!"
刘玄初这个时候的认死理的牛脾气上来了,拼死进谏道:"不可王爷!尊奉天子,匡持正义,则师出有名,要知道堂堂正正才能胜利".
方光琛立即抓住机会反击,表现极为生气的说道:"哼,此言大谬,你的意思七岂不是说平西王的出师就是邪恶的,活该要失败?"
"你!"刘玄初怒不可谒,双眼瞪着方光琛.
"本王主意已定,就这样办吧.廷献(方光琛的字),这件事情就交由你亲自办理.不要让本王失望!"吴三桂准头嘴角露出笑意说道.
方光琛立即上前一步回道:"谨遵王爷号令."
两个月的时间,胡国柱派到厩的使者回来了,他们没有带回世子吴应雄,只带回了长孙吴世璠.吴三桂看了以后很纳闷,询问原因是肯定的.
"回王爷,世子说什么也不回来,说是要为王爷多多争取时间,最后属下没法子只得先将世孙接回来."回来的使者如实汇报道.
哎,到底还是自己的儿子啊,他现在没回来以后也就不会再有机会回来了.不过现在有了世孙吴氏藩,回头他吴家的家业就可以全给他.想到这里,吴三桂也就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未完待续)
ps:小弟忙过这段时间就好了,希望兄弟们帮忙多多宣传一下,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