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大地春回 !
大明崇祯十五年十月底,养好了伤的李平再次动身前往襄阳城中。
此去城中,李平只带了胡忠山、贺柱子和6名侦察连的官兵以及少量的包裹,人不多,但却都骑着马穿着甲。
天刚蒙蒙亮他们就走了,快马加鞭,辰时(7:00-9:00)才过了一半,他们就已经进了城。
进了城之后,李平就让贺柱子带了两个侦察连的人去城中打探消息,而他则带着余下的人直奔赵进的住处。
赵进是他的老上级,到了城里先到他那里在这个讲究规矩的时代显然是没错的,否则先去了左梦庚那里反易让人指摘。
贺柱子现在是一名准尉,相当于排长级,在胡忠山的后勤部里任助理(司令部里的军官叫参谋、政治处里的军官叫干事,后勤部里的军官叫助理)。
这家伙原来在连队里过得一直不很如意,也没闹出什么名堂,主要是受不得繁重的训练,各项考核除了文化外都是靠后。
但贺柱子心思比较活,虽没正经读过什么书,却认字又会算术,还属于自来熟的性格,能说会道,因而被胡忠山挑了去做助理。没成想,他却很快混得风升水起,受领的几个任务都是干得有声有色,很快就做稳了助理的位子,授了准尉军衔。
李平这次带他来,主要就是看中他原来在大车店当伙计时察言观色和四处结交的能力。
本来,李平并没有打算那么早开始搞军衔制的,但在执行军人等级标志上身后,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那就是人马多了后,很多人都互相不认识,只是面熟。相互不熟悉的人根据军服上的级别箭头来称呼连队的军官们倒是没问题,但怎么称呼机关的军官就麻烦了,叫排长、副连长显然是不合适的。
最后,李平不得不提前引入军衔制,并用最简单的对照关系来进行明确。准尉对应排长,少尉对应副连长,中尉对应连长。
从准尉开始设军衔就是怕这种对应体系会导致军衔不够用,至于他那个时空的一衔对应多级在这里是会水土不服的,对这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也有点复杂了。
到了赵进那里时,赵进正在亲自组织部队训练,而且用的还是李平当初平整出来的训练场。
整个训练场上乌压压的全是人,估计有个近千号,列队行走的、练习刺杀的等等什么训练课目都有。虽然穿的衣服有些五花八门,大部分也还瘦弱不堪,兵器也并不充足,但气势却是相当的不错,也极有规矩,这赵进练兵的本事还是一如既往的有一套。
看李平来了,赵进将李平迎进了他原来住的那土坡上的小院,这小院没什么变化,现在成了赵进训练间隙休息的地方。
屏退了左右之后,兄弟俩热烈的互相问候起来,然后两人点上了李平给赵进带来的新改进的香烟。
只抽了几口后,赵进就开门见山的直接的表示,他一直没去李平那儿,是真的没时间,又觉得抽空儿匆匆见上一面对两人也没什么意义。两人这么多年兄弟,他懒得假客套,让李平别有其他的想法。
对此,李平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简单问了李平的来意后,赵进没说别的,却突然询问起李平军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做法来。
李平的军制改革,赵进当然是知道的,但也仅限于此。因为这一个多月李平都是自己在山庄里自己鼓捣,别人也确实不了解详情。毕竟大家对这个一般都没什么兴趣,都各有各的道儿。
虽然有些错愕和迷惑不解,但李平还是把昨天和宋宝来谈的整编思路又跟赵进细细的述说了一遍。
再讲一遍,不仅说的快,还更有了条理性。
一根一根续着烟的赵进,在李平讲完后却又沉思了好一会儿。早已对此习惯的李平倒也没打扰他,只是压着好奇心静静的等着。
良久之后,赵进掐灭了烟头,又喝了一口茶,然后才跟李平娓娓道来。
李平也这才搞明白,赵进的忧愁和难得的死盯在训练场上的原因。
原来,赵进碰到了和李平一样的问题,那就是部队的控制问题。
赵进原来的亲兵营也就几百人,又是归他直管,史明、李平等人的部队他也管不着,部队的控制问题是比较容易的,问题也不突出。
但是当李平升职调出,他又接收了一批补充人马和李平遗留给他的后勤人员后,赵进的直属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1000人。
而把这1000多人都变成亲兵营也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他也要考虑制衡史明不断增长的力量。
因此就必须要设立新的营头(总),并任命新的把总。
于是,他将这些部队设为了三个总和一个亲兵队外加一个勤务营,三个他最信得过的亲兵被任命为了把总,他同样采用了对外来新军管理层进行压制的做法。
但不久问题就出现了,虽然并没有发生大问题,但苗头却让赵进这个老军头很快警觉起来。
因为他在部队上的精力不足,因为他经常不能在营中,他新任命的三个把总开始出现了与王成武、李盛才和刘世雄攀比的心理,有人甚至明显出现了与史明交好的倾向。
并且,这三个新任把总的亲兵规模也都慢慢的开始了增强,虽然也不过是从四五人增加到了十来人。接着,又甚至出现了一个把总在没有禀报赵进的前提下对其部分基层军官进行调整的情况。
虽然,这三个新任把总对赵进仍很敬服,赵进目前也对掌握他们很有把握,但这些苗头还是让赵进不安起来,他很清楚任其发展是很危险的。
但改回原有体制,变成一个大亲兵营,并学习史明的一营五哨制显然也不合适。这不仅仅是控制部队的方法不同,他还要考虑稳定的问题。
升了官的人,不明不白的再给人降回去。再好的关系,也容易出现缝隙。
因此,经过进一步的深思之后,赵进不得不对其部队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革。也就是在原有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重塑了指挥和管理模式。
赵进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
他首先选调人员成立了一个帮助其管理和协助指挥的参谋部,下设了作战(专职指挥与部队调动)、军务(专职管理和兵员调配)和通勤(专职传令与勤务)三个部门。
一个参将决定建立幕僚机构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举措,理由十分充分。
然后,他以军官们升职过快恐难适应繁多事务为由,将三个把总营和勤务营的副职从1人增加到了3人,将每营下属的三个典型的三三制连的副职从1人增加到了2人。
营的副职采用1人负责训练(勤务营的负责生产)、1人负责管理、1人负责后勤(伙食)的分工法。
连的副职采用1人负责行政管理、1人负责后勤的分工法。
然后,他提倡并带头开始缩减亲兵队,亲兵队被缩减为不足一个连的规模,而其实这些被压缩的人员差不多正好填补了因成立参谋部和增设军官岗位时进行调整而产生的空缺。
同时,赵进进一步借机明确了每个把总只能配2名亲兵的基本原则,而副把总则不得选配亲兵。军官数量大增,每个营又有了好几个副把总,这样的要求也似乎很合理。
这样的调整,大部分人升了官,也对原有的指挥架构触动不大。且新增了这么多军官岗位,会产生一系列的递增和更多的机会,绝大多数官兵显然是高兴和支持的。
况且很多人从前又不过一个小兵或流民,对权力也还很懵懂,即使已至“高位”的也还在小心谨慎和适应阶段,权力强弱的变化也还至于引起他们巨大的反差。因此,总体上也能够保持住整个部队的稳定。
不过,这样的调整毕竟是大手术式的调整,部队需要适应,赵进也需要推进执行和掌握效果,自然也就时间非常紧张。
尤其是据判断,李自成南下的时间可能已经不远了,而赵进的部队离训练成形和整编成形还远着呢!这也更让赵进心焦。以至于,他不得不但有时间就盯在训练场上,盯在部队里。
赵进也就更没什么心思和精力往李平那里跑了,他需要先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顺当。
这回李平来了,他也想听听李平的策略与安排,他相信李平肯定也有这样的问题,他需要借鉴一下。
听了赵进的陈说,李平立即明白了赵进是用分工负责制来实现制衡,其根本架构仍是脱胎于曾经熟悉的环境,只不过更为简单一些。
当两人都品味了一会儿对方的架构后,相视而笑。
赵进苦笑着说:“总以为自己能玩出什么花来,最后还不是万变不离其宗,毛爷爷就是毛爷爷。李平,还是你想得早。大家各按各的走吧!”
接着,赵进才向李平介绍道,他现在基本每天都要到左梦庚那里候着,只有明确知道没事后,才能有时间回来抓自己部队的训练。
平常,赵进都是在10点左右到左梦庚那里,左梦庚也都是在那时才开始见客。今日李平来的早,现在估摸时间却也快了,两人正好同去,路上他也可以给李平讲一讲当前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