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洪流微澜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定海之战

第二百五十八章 定海之战

作者:办公室里的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洪流微澜 !

    1841年10月,伍秉鉴拖着老迈之身抵达京师,替唐人火器营运作名分。

    此时,英军决定发动一场决定性战役,进攻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英国人自己的报告中,描述此地“那里的数百万人以其肥沃的土地供养着这个帝国最富裕的学术精华阶层”。

    从11月开始,英国政府陆续增调本土和印度海陆军来清。经过半年准备和动员,至1842年5月英军在清兵力增至正规军舰二十五艘,汽轮十四艘,九艘给养船,新增载有一万名陆军的运兵船,使陆军总兵力达到两万人。

    1841年年底,经过伍秉鉴两个月的各方打点,关于婆罗洲华商地位问题终于得到一些松动,道光皇帝虽不确认婆罗洲的藩属国地位,但同意唐人火器营以福建水师提督下辖“南洋镇”名义登陆参战,兰芳总长古六被拔擢为南洋镇总兵,其余各势力头目或任副将、参将,归福建水师提督窦振彪提调。

    圣旨到了婆罗洲后,婆罗洲华人先是愕然,随后喜忧参半,犹豫不决。

    喜的是,虽然他们对清国已经没什么需求,但有了名分,待战事结束后,与大陆的贸易就有了保障,不至于被当成海匪;忧的是,以驻军地位被承认,免不了要与英国人以命相搏。更有华商突然意识到,此前建立唐人火器营根本就是有预谋等着这次册封。

    “这不是把我们的子弟往火坑里推吗?”

    这种疑问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华商大会上被正式提出来,放在了古六面前。

    面对众人的质疑,古六一拍桌子,骂道,

    “噗娘母!外人要成家自人还得纳投名状,朝廷给你我名分,要你我打仗杀人有问题?”

    众人面面相觑,质疑声小了些,但还有人问,

    “惹恼了英夷,以后我们在这南洋还怎么做生意?”

    古六接着吼道,

    “英夷,他们连大清都敢打,还不敢打我们?你不惹他,他就能放过你?现在跟大清捆绑在一起,或许还有条出路,若是自绝于大清,早晚连婆罗洲也被英夷夺了去。”

    虽然还有人叽叽歪歪,但大多数人都知道古六说的对:

    英国人从来不接受非欧洲的势力共存,婆罗洲华商能苟延残喘多半是因为在荷兰、莱茵的势力范围内,但傻子都看得出来,西洋人迟早会彻底吞并华人势力;

    大清虽败于英国,但好歹还能你来我往打几个回合,而且大清也并不想插手婆罗洲事务,华商们有高度自治权,若是此时不与大清同仇敌忾,将来不被英国人消灭,也会被荷兰人消灭。

    大清自然是个烂选择,但除此外的选择更烂。

    古六看众人被说动了,最后拔出刀,猛地插在桌案上,

    “我们虽然在南洋讨生活,但谁不想落叶归根,归葬乡里?于情于理,我们现在没得选,只有一条路,归附大清,跟英夷干到底!”

    说道落叶归根,倒是触动了很多南洋华商的心事,让很多还在犹豫的华商头领横下一条心,决定接受朝廷的册封。

    最终,1842年1月,五千唐人火器营以南洋镇的名义,在总兵古六的率领下,在广州登陆,并得到命令,经陆路前往浙江。

    1842年1月21日,奕经一行抵达嘉兴,与文蔚等筹划反攻事宜。奕经、文蔚等商定,待各省援兵到齐,即克期进剿,随后,奕经等移驻浙江省城杭州。

    3月初,各省援兵到齐,共计一万六千余人,另有水勇、乡勇二万余人,陆续开赴浙东前线。奕经等认为兵力已厚,决定“明攻暗袭,同时并举”,大举反攻宁波、镇海和定海。

    3月10日,清军又搞出个幺蛾子——奕经率大军,定于虎年虎月虎日虎时以生肖属虎的宁夏镇总兵段永福为指挥官,以五虎灭羊(洋)之计,分宁波、镇海、定海三路反攻英军。

    宁波方向,四川大金川土司千总阿木穰率领的百余名虎皮装束藏兵负为先锋,攻打西门,攻入城内后与英军巷战,僵持不下,英军调来大炮还击,清军溃败,首批攻入城内的阿木穰殉国,另藏兵一百余人战死。

    宁波南门,“守备徐宦最为猛烈,挺矛先进,奈后援伤亡渐多,夷兵登岸要截后路”。游击黄泰、守备魏启明、把总顾得静、外委王保元、蒋维述等殉国。

    镇海方向,清军多次进攻英军失败,至3月15日,英军从宁波出动近一千二百人,分乘三艘战船和舢板数十只,自宁波逆江而上反扑。

    清军浙江金华协副将朱贵父子率五百清军陷入苦战,此路清军总指挥刘天保因旧怨见死不救,战斗中,朱贵父子三人、藏军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瓦寺土司土舍索文茂等均力战殉国,全军尽灭。

    宁波、镇海两路已败,只剩下定海一路,南洋镇也被指派参与这一路攻击。

    南洋镇出兵一千,配合此前殉国的处州镇总兵郑国鸿之子郑歇臣,夜袭定海。考虑到这是首战,一定要有模范作用,古六决定亲自带兵出阵。

    由于风潮不顺,迟迟未能成行,这场袭击最后延期至4月14日白天才实施。

    因为耽搁太久,进攻消息早已走漏,英军准备非常充分,这场仗原本是会让清军全面溃败的。

    不过一开战,已经习惯了清军一触即溃的英国人就吃了南洋镇火炮的大亏,他们完全没想到到清军中会有火力不逊于他们,且更为灵活的野战炮存在。

    英军的火炮虽然火力还行,但炮身沉重,覆盖范围有限,所以需要多个炮台配合;而且一旦开战就基本动不了,优缺点都摆在那里,很容易被敌军发现。

    接受过莱茵华裔军官训练的南洋镇军,不像清军那样因为火力不足而只能靠人命填。

    他们一上阵就判断出英军火炮的死角,把二十门克虏伯C32III野战炮,拖到英军火炮死角的高地上,分作几个火力点,猛轰定海附近的几座炮台。

    定海炮台的城墙也就对付土炮有点用,面对英国的攻城炮和南洋镇的野战炮都跟豆腐渣似的,半个小时后其中一个炮台就被打熄火,一个炮兵连死伤惨重。

    英军大惊失色,他们本来还等着清军冒着炮火来夺炮台,谁知道直接用火炮给炸飞了。英军指挥官通过望远镜发现了那支火力强劲的清军。外观上看,和其他清军没什么区别,就是有些看起来质量很好的中小型火炮。

    放下望远镜,英军指挥官命令五百英军出城打掉这支特别的清军。

    南洋镇毕竟是新军,士兵们都缺乏实战经验,火炮对攻时,就已经有些脚软。全靠站位好,没什么伤亡,阵地才巩固住。英军一旦出城,要跟南洋镇枪战,南洋镇的虚弱就显现了出来——很多人吓得连操典规范都忘了,状况频出,不仅步枪火力起不来,连火炮都哑火了好几门。

    大英帝国的军队不是吹出来的,那是从美洲打到亚洲打出来的。面对清军的火炮,英军部队毫无惧色,一步步逼近南洋镇的阵地,火力还压制住了南洋镇。

    古六焦虑万分,他把手下的亲信派出去压阵,怯战者立斩,又把后备部队派上去,换掉吓傻的、受伤的士兵,状况略微有些好转。

    这时候一幕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清军总指挥郑歇臣看英国人就要攻到阵前,而南洋镇看起来也不顶用,居然带着自己的部队逃跑了,一下子把南洋镇的侧翼和后方亮给了英军。

    古六见过临阵脱逃的士兵,但完全想不到朝廷的官儿会全军开溜,他立即陷入了被包围的窘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