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洪流微澜 > 第二百八十六章 马格德堡之战

第二百八十六章 马格德堡之战

作者:办公室里的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洪流微澜 !

    此前进入普鲁士的德联邦四万军队,因为汉诺威、巴伐利亚、奥地利三国君主向“自由德意志”服软而停战退出了普鲁士;而此时莱茵军打着“自由德意志”的大旗,又重新进入普鲁士,这次大义名分、军事实力兼备,势不能无功而返。

    临行前的军事会议上,争论焦点之一,是能不能使用“克虏伯1846A”式机枪。

    这种机枪在非洲效果非常好,但杀伤面太大,场面过于血腥,将领们担心在内战中使用会受到国际舆论职责。

    其中以对普鲁士一直抱有好感的毛奇反对最激烈。谢绾沉默良久之后,缓缓说,

    “这次战争,不仅要收拾局面,还要让暴徒们忌惮,起码二十年不要再乱来。有些必要的氛围还是要营造的。”

    然后他看了一眼毛奇,

    “冯·毛奇中将,这次出征就不必劳烦您了。”

    毛奇没有吱声,只是点了点头。谢绾转脸向另一位中年将领说,

    “卡尔·冯·施泰因梅茨少将,这次由您统军吧。”

    施泰因梅茨将军是埃森纳赫-魏玛大公国的埃森纳赫人,算是谢绾的半个同乡——如果埃尔福特算是谢绾的故乡的话,这两个城市相距不到一百公里。

    他早年在柏林成为军校生,作为基层军官参加过普鲁士对法国的解放战争。因为是旧军事贵族麾下的军官,又是前任国王的保王派,所以在当时路德维希王储推行的普鲁士军事改革中,很不受待见。在旧军官出走潮中,他也离开了普鲁士军队,游历德意志各国,最后以中校军衔加入莱茵军。

    在其后东欧、希腊的数场战争中表现出色,一步步升到少将军衔。说起来他比毛奇还年长四岁,但目前比毛奇军衔低。

    与毛奇相比,施泰因梅茨虽然不长于整体战略,但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不仅在困境中坚韧顽强,也擅长突袭以少胜多,素来有“狮子”的绰号。而且他作战只追求胜利,并不顾及什么名声和权威——让他使用机枪,是不会有什么障碍的。

    谢绾知道毛奇这种儒将做事瞻前顾后,但在这种对付一盘散沙的内部敌人的战争中,速战速决最重要,不太需要战略规划。何况谢绾一直不太放心让毛奇去对付普鲁士军队,而此次进入普鲁士作战,很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施泰因梅茨听谢绾点自己的将,大喜过望,立即起立,朗声回道,

    “是!”

    六万莱茵军就此分西、西南、南三路进入普鲁士,进逼自由派控制的马格德堡、莱比锡、德累斯顿三座最大的城市。

    这一路上,“自由德意志”的名号还是非常管用,许多小城镇的自由派们望风而降,还能在临时领导机构里捞着一官半职。

    曾经一胜一负逼平了威廉一世的马格德堡自由派,手里有起义的一万七千普鲁士正规军,面对施泰因梅茨亲自率领的西面军全然不惧。

    这支打败过威廉一世的军队及其指挥官果然不俗,正面交锋两次都让施泰因梅茨铩羽而归,士气大振。

    看着这块难啃的骨头,施泰因梅茨咬牙计划了第三次进攻。

    凌晨时分,施泰因梅茨的两万军队开始从中、南、北三个方向试图包围马格德堡城外一万守军。

    双方交火之后,炮火、争夺阵地,持续到上午时分。莱茵军北、南两只部队的阵地先后失守,马格德堡守军却越战越勇。其指挥官更是亲自到前线压着施泰因梅茨的中军阵地打。

    施泰因梅茨躲在战壕里用望远镜发现了对方的指挥官,也不时的站起身让对方发现自己。

    又过了一个钟头,莱茵军中军也开始动摇,火力减弱。施泰因梅茨随即命令全军撤退。

    三战三捷的马格德堡军怎么会放过这个抓住对方主帅的机会,全军发起冲锋。

    当马格德堡军队冲到距离施泰因梅茨阵地还有五六百米的地方时,本来已经被放弃的战壕里突然又冒头出上千士兵,他们手里的不是普通的步枪,而是一种体型大得多的枪。

    马格德堡守军指挥官虽是宿将,但毕竟是原普鲁士中下级军官,没有见过机枪。他犹豫了一下,并未改变冲锋指令。

    当然此时也来不及了,莱茵军后阵已经哑火一阵的野战炮突然又开始怒吼起来,战壕里“大枪”也开始射击。

    相比普鲁士此时一分钟十发的步枪,机枪一分钟五百发的射击速度就是魔鬼的武器。

    马格德堡守军指挥官此时也发现了这种大枪的厉害,开始让军队停止冲锋,组织撤退。但他的命令已经在对方强大的火力前失灵,反而造成了一些混乱。

    而且他们已经陷在这种枪的射程内太深,进也好退也好,都是死路一条。

    施泰因梅茨只有一个命令:射程之内,一个活口也不能留。

    欧洲人没有想到,这种本该只出现在征服野蛮民族中发生的一幕竟然活生生的发生在欧洲腹地。

    包括指挥官本人,参与追击的三千守军在三十分钟内就化为尸骸。

    守军后阵大乱,开始往回逃。原本已经退走的南北两支军队又打了回来,他们手里也有大量的机枪。面对溃逃的守军,基本不再隐蔽,在追逐中,一有机会就放下机枪扫射。

    马格德堡城外血流成河,尸体层层叠叠。

    这一仗,马格德堡守军死伤八千余人,战损比高达八成,创了当时热武器杀伤的记录。

    守军被彻底打垮了抵抗意志,而整个欧洲也被如此疯狂的杀戮震惊了。《日内瓦公约》虽只规定了不许杀降军和俘虏,可是在机枪面前,逃窜的士兵与降军也没什么区别,仍然是可怕的屠杀,极其不人道。

    一时间欧洲人对发明和使用这种武器的莱茵大加挞伐。谢绾在接受记者质问时反唇相讥道,

    “说机枪不人道,那用步枪杀人就人道吗?子弹都一样,就是速度快了点。何况我们欧洲人用火炮和步枪杀了不少手持棍棒和弓箭的亚非美土著,不也是没人说什么人道吗?

    他们没放下武器就是军人,打仗杀军人天经地义。”

    舆论依然不依不饶,谢绾让他控制下的报纸针锋相对,硬生生怼回去,坚持让施泰因梅茨继续使用机枪。

    有了这场绞肉机一般的战争,没过多久马格德堡自由派就宣布投降。其他城市的自由派早被吓破了胆,纷纷宣布承认“自由德意志”临时领导机构。

    碾压的武器可以止战,相比普通武器旷日持久,持续流血的战争,其实更加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