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我为太子师 !
隋朝的关中大旱,究竟持续了多长时间,是一个月还是三个月,是半年还是一年,历史上并未详细记载。
虽然杨安和太子,在隋文帝面前争取到了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但杨安还是心中没底。
因为他不知道灾区官仓中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大旱结束。
官仓中的粮食,最多只够支撑半年。
如果半年过去,旱情仍然继续,隋文帝一定会迁怒于杨安和太子。
杨安深知,古时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普遍相信“灾害天谴论”。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会认为,这是上天对人间的示警与惩罚。
而皇帝的处理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按照惯例,下罪己诏。
二是朝廷中的重臣,会阻止皇帝下罪己诏,并主动揽责,请求皇帝罢免自己的官职。
这两种方法的目的,同样都是为了获得上天的谅解,以缓解降下的灾害。
但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种方法,是皇上为了维护皇朝统治,用来笼络人心,加强统治。
即使不能免除灾害,但至少不会造成其它负面影响。
而第二种方法,则极有可能被心怀叵测之人利用,用来攻击朝中重臣。
皇帝有可能急着找替罪羊,正好借坡下驴,免掉朝中重臣的官职。
一旦朝中重臣被免官,就会造成权力的重新洗牌,甚至会引起朝政动荡。
杨安现在担心的正是这点。
一旦半年过后,灾情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官仓中的粮食被消耗殆尽。
不光隋文帝会因此责怪他和太子,
那些平日里本就嫉恨他们的官员,也会趁机煽风点火,落井下石。
而那些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们,看到太子失势,也会调转矛头,倒戈相向。
杨安在建议开仓放粮之前,便已想到了这些。
他已做好了两种准备,一好一坏。
好的方面,是三个月之内,灾情结束,因为开仓放粮,获得上天的谅解,同时也赢得了民心,隋文帝会更加信任太子。
坏的方面,是半年过后,灾情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隋文帝会迁怒于他和太子。
此时,他会主动出面,揽下所有责任。
然后,请求隋文帝罢免自己,以获得上天的谅解。
杨安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宁愿牺牲自己的地位和前途,也要保住太子之位。
只要能保住太子之位,他就还有被重新启用的希望。
而如果太子之位都保不住,杨安也必然收到牵连,所付出的心血也必将前功尽弃。
这叫弃卒保帅。
可就算真的到了这一步,杨安也毫无怨言。
虽然他的本意,是为了保太子,
可他无法为了保太子,而放弃一切。
他无法看着那些关中大旱的灾民们,忍饥挨饿,流离失所,换子相食,饿殍遍野,而无动于衷。
他的良知告诉自己,他必须要有所作为!
就算真的因此被隋文帝迁怒,就算真的走到了被罢官的这一步,他也无怨无悔。
关中大旱,是从开皇十四年八月初开始的。
而开仓放粮,则是从八月下旬已经推行到关中所有灾区。
杨安和太子赴咸阳暗访,是在九月上旬。
回到京城后,转眼间已经是十月上旬。
开仓放粮,已经实施了一月有余。
可是旱情,依然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
开仓放粮,也不得不持续下去。
在此期间,杨安和太子仍然会辗转灾区各地,视察赈灾情况。
因为有了咸阳钱寿安的前车之鉴,隋文帝有意将此事通告天下,趁机敛财的现象少了许多。
尤其是灾区的官吏们,因为贪腐付出的代价太大,再没有官员敢顶风作案。
但就算如此,杨安和太子还是发现了数起乘机哄抬物价的事件。
毫无例外,这些事件中的主犯都被处以重刑,就算不死也得脱几层皮。
除此之外,还要没收他们的全部家产。
太子看着这些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心中大快,别有一番满足感。
可是杨安始终高兴不起来。
“少师应该高兴才是,”太子疑惑地看向杨安,“难道是不忍他们受罚?”
“回太子殿下,”杨安勉强露出一丝笑意道,“这些人罪有应得,下官见他们受罚,自然高兴,”
“可是每每想到,灾民们在承受天灾之时,还要受到这些奸商的剥削,”
“下官便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确实如此,”太子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不光是粮食涨价了,所有相关吃喝住行的物品,也都涨价了。”
“好在可以没收他们的家产,让他们一无所有。”
“让他们也尝尝四处乞讨的滋味!”
太子恨恨道。
杨安没有言语。
其实他之所以高兴不起来,一方面是因为灾区的惨状,另一方面,是为太子担心。
担心如果此次开仓放粮,如果在半年内仍然不能得到缓解,必将牵连到太子。
转眼间又是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已经到了十月下旬。
可是灾情仍然继续,老天并没有因为杨安和太子的努力而同情他们。
从八月初到十月下旬,近三个月的时间,老天吝啬得连一场雨都不肯下。
而开仓放粮,已经持续了两月,官仓内的粮食已经少了一小半。
这段时间,杨安都是在焦灼中度过的。
转眼间,又过了大半个月,到了十一月的下旬。
旱情仍然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而官仓内的粮食,已经只剩下一半。
而大兴城的皇宫里,隋文帝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因为每次接到灾区呈上来的奏折,无一例外,都是坏消息。
这些奏折中,说的差不多是同样的意思:
灾情没有缓解,而官仓中的粮食,却越来越少。
朝中以杨素为主的官员,也纷纷呈上奏章,指责杨安、太子以及高颖,当初建议开仓放粮,就是个天大的错误。
眼下不但灾情没有得到丝毫缓解,而且开仓放粮,致使官仓内的粮食白白流失。
如果此时有外敌来袭,如何拿粮食来供应军队,抵御外敌?
如若隋文帝当初不同意开仓放粮,局面就会好很多。
随后,杨素提出建议,让隋文帝率百官和黎民百姓到洛阳就食,以度过旱灾。
隋文帝并没有马上表态,但是明显已经产生了动摇。
当此情形之下,杨安不得不向太子说出了自已一直以来的担心,以及提前准备好的对策。
太子听了杨安的担心以后,却一脸平静,随后缓缓道:
“少师所担心者,不过是本宫的太子之位,”
“可是本次赈灾,让本宫有了新的看法。”
“若不能解救灾民于水火之中,本宫要太子之位,又有何用?”
“若父皇一定要怪罪下来,本宫和少师一起担着便是。”
“少师请放心,此次开仓放粮,本宫无怨无悔。”
听太子如此说,杨安大惊失色:“太子殿下,万万不可。”
“太子殿下在,下官还有希望。”
“若太子之位不保,则万事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