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活下去不回头 > 喜讯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活下去不回头 !

    李家和其他人家一样,沉闷了好长一段时间,张氏不言语,总是暗自垂泪,李大爷除了干活之外也是木着脸;两人的行为导致家里的孩子也不敢多话,最调皮的李爱国都知道帮着家里干力所能及的活,老老实实的跟着大哥去上学。李建国性子本来就沉闷,这会更是沉默寡言,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在家看书写字。

    随着时间的过去,人们逐渐恢复了日常的生活,二季稻开始要抽穗,大人们又忙碌起来。

    这天大广播又有声音了,基于上次的通知,大家有点恐惧怕又是不好的消息。以外的是,广播宣告四人帮已经被粉碎,四下里,欢呼声顿起。人们脸上带着笑意,高呼打倒四人帮。

    听说四人帮的粉碎,大家都很是高兴,喊口号,甚至开始组织要去公社游行。一向存在感不强的李建国也被队长叫去帮忙写标语,李建国自己还写了一张,教父母弟妹认“打倒四人帮”几个字。

    这一时段过去之后,最高兴的其实不是这些村里的老农民,不是说他们不够高兴,而是利益相关更深的另有其人。这不得不说到隔壁村的那一群知青,从省城和市里下来的7男2女;虽然大家都叫知青,但是学历还是有高低,有的好好上完了初中,有的进过高中的门,有的小学都没能读完。由于读过书,平日里体能也不行,种地更是没经验,到年底了,和李家的收入相差无几。好不容易搞个扫盲班,那知青来李家村上几天课发现没人,觉得没意思也就草草收场。没有收入,又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把带来的钱花光之后开始和村里的人一样饿肚子。干活不行,挨饿就更不行了,有的知青就铤而走险;有一次在李家村的苞谷地里偷苞谷的时候被带个正着,由于第一次发现,还没扒几个苞谷,大队最终看在知识分子的面上好好批评了一顿。这事儿过后,知识分子的名声一落千丈,简直是斯文扫地。

    一群知青也就老实了下来,白白净净的原样也逐渐让黄土和太阳染了颜色,与村里的农人无异。会被下到这么贫瘠的小村里来,基本也是家里没有什么关系的,什么时候能回城谁也不知道,有可能一辈子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了。

    有一个知青,姓林,据说父亲在省城是个校长,但是也给下到了隔壁的村里;不擅长农活,只是学识应该还可以,大队考察过后就给安排到小学里去上课,这个人就是李建国的老师。好在这人还算个明白人,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开始是低年级,尽职尽责的教,倒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两三年下来也开始带高年级。

    知道四人帮倒台的时候,林知青还是按部就班的教书,觉得和自己并没有什么关联。不管还能不能回省城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起码也要做出点成绩来吧。这时候的二季稻收割之后已经进入农历的11月,眼看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往年林知青家里在这时候就会给寄一些衣服或者吃食来,让过一个好年。今年晚了好些,一直到腊月二十,大队干部才到知青点通知他去公社领包裹。

    腊月的天已是寒冷,9个知青住在这个三间房的知青点,两个女孩儿一间,剩下一间3个,一间4个。在最开始的时候个个都盼着回城,带来的书本也还不时看看。来了快3年,最小的都17了,年长的几个已经放弃了学习,年纪小的没人督促也有样学样。队里算账,各人拿出家里寄来的钱补了工分,分了粮食,大家便集中在中间房里烤火取暖,聊天的,睡觉的,耍纸牌的,热闹的很。

    林知青领到包裹的时候发现比前两年都重的多,开心之余又有点疑惑。之前父亲来信也没说家里有啥经济改善的喜事儿,这一下给自己准备了这么多的年货?回到知青点赶紧打开包裹,发现相比往年,多了一沓子厚厚的书本还夹杂了一些学习心得。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林知青是认真上过初中的,但是收到的包裹里面却不仅仅是初中的书籍。

    林知青把寄来的衣服和书本收好,罐头这些吃的就交到两个女孩子的屋里,大家一起吃。他迫切的奔出屋子,往附近的竹林去,想安静的看看家里这次来信都写了什么。整个信看下来,发现除了对自己的关心和担忧之外,多了不一样的信息。父亲在信里写到,之前已经有一部分的知青通过关系返城;但是四人帮倒台之后中央却没有对上山下乡的知青做出安排,鉴于个人预估,希望林知青能好好学习,万一有机会返城的话一定要抓住。信里的意思写的很隐晦,但是林知青隐约感觉到可能就要有大事发生了,而在这之前,自己一定要做好准备。

    且不提林知青回到知青点分享这个消息后,其他的知青是如何激动,大家学习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

    李家这个年着实不好过,前几天队里算账,整个一年下来,工分比往年还缩水了。一家必要的口粮还是要的,除了工分换的,负债又多了几十块。张氏忍着他人异样的眼神,跟队长说除了稻谷这些主粮之外,再要一些豌豆、胡豆等杂粮算在里面;虽然这些杂粮不是那么受欢迎,但是也能填饱肚子,所需工分还少一些。

    寒冬腊月的,除了准备过年之外,有了一年的收获,亲戚之间也要往来一番。张氏头天晚上便从分到的胡豆、豌豆里各舀出来半斤左右,细细的用小火煎熟用布袋子给装起来挂在屋里的房梁上;第二天一早,寒风吹的呼呼响,张氏难得大方的舀半碗米让李潇涵浓浓的煮了一锅粥。众人几下扒完便准备出门了,李大爷背着四妹,张氏背着老五,李建国拎着装豆子的布袋,李潇涵领着老三,往张家村去了。

    虽说天冷不愿意出门,但是去舅舅家就意味着有好吃的,李潇涵和李爱国走的一蹦一跳,非常开心。唯独不好的就是,穿的单薄动起来就没那么冷,奈何鼻子遭不住,一会儿就觉得鼻涕要出不出的。路上走一半的时候经过一个村子,张氏看村里基本都是土墙房,虽说也草房顶的多,但是比起李家村来说,好的多。而且这个村子平坦些,山上没什么树,但是草多啊。不像李家村,那是被人薅的一根多余的草都没有,都被人家拿回家做柴火或者积肥去了。张氏转头跟李大爷说:“李大,等下回来的时候让建国背老四走一段,你这个背篓就拿来装草,你看这村的草多好。”

    李大爷点点头,这几乎是每次去娘家回程的必备操作,反正不能眼看着许多的草还空着手回家。李潇涵带着李建国走的累了正和哥哥弟弟交换个眼神,走到一块小声商议,等下午是不是要赖在舅舅家多玩几天,反正现在不上学不上工的。

    李潇涵不知道父母在议论什么,也不知道自己10年以后会因此被许到这个去外婆家路上的村子。似乎有的事情在你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隐隐埋下伏笔,如果有早知道,李潇涵会不会避开这条必经之路呢?

    对于李大爷和张氏两人来说,这一天注定无法平静;对于别的村子富裕还只是羡慕,当他们回到张家村时,才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