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六韬传 !
自始至终自己就没有找到一个确定的方向。
下山之后只是很简单地想着回晋国去,到时候回去了干嘛呢?
魏子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现在他突然对自己有所怀疑。明明自己学识丰富,能力之强,上可朝堂议事,下可武斗市井之间。像这样的自己,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自己作为一个已经成年的男子,实在是有些可悲。
那个时候魏子衡的思绪又回到了越国,如果不是今天早上找到了刺杀公子小耳真凶的那群人,或许他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想。在越国宫廷中刺杀诸位大臣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魏子衡现在开始严肃地对待了这个问题。
同时这个事情也给了魏子衡一个警醒,在没有证据以及能力的情况下,如何去寻找事情的真相呢?
想着想着似乎这件事情又只能放下来,但是不甘心呀,不甘心就此放弃。
可是现在自己还在参加名剑大会,会耽误自己接下来的比赛。可如果名剑大会结束,这件事情又和自己没有关系了。这样的矛盾之下,还真的让人有些难以选择呢。
自己现在必须要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去找寻一件值得自己花很久时间做的事情,最好是一生。
魏子衡又将目光投回了晋国,想起了自己的大家族,又回忆起了晋国曾经发生了一些事情。
这其中最让人感兴趣以及最严肃的事情就是晋国卿族。
晋国六卿是晋国的三军将佐的重要官职,是辅佐晋王执行国家权力的重要方式。
在很多年前,晋国君王建立起了初步的三军制度,在晋文公时期在完全建立起了晋国六卿制度。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是中原最早的议政王大臣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受诸多国家的推崇,纷纷效仿和沿用。权力的明确分明和君王的统治力度,使得这个政治制度在使用初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第一次让臣子的权力渐渐地可以只长更多的事情,这种制度之下,可以避免更多的昏君。
给同样在这种制度之下出现了赵盾主持会盟的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从前主持会盟的都是各个君王,而现在变成了臣子。
这只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政治制度之下,臣子的权利变得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更大。同时晋国内部卿族众多,他能确保重要官位之上的人都是贤才。
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六卿出将入相,连续10代人在晋国大旗之下,“尊王攘夷”,捍卫着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谓“华夏文明看中原,中原大义看晋国。“
晋国自古以来都是中原上的大国,扶持着现在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周王室。巩固着华夏文明的统治,同时,在北方击败各个胡人。对于晋国的称霸,除了在晋文公时期,之后的,晋景公,晋平公,晋献公等时期晋国一直都是强盛的状态。
但是就在最近这几十年内,因为一些事情晋国的国力正在持续的下降。
那就是卿族的日渐壮大,这个缘由不是别人,而是晋国国君自己一手造成的。
这个事情还要从晋武公,晋献公时期说起。而这两位君王都是在晋文公之前,可见晋国的内部矛盾在很久的时候就已经凸显出了。
这件事情也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名字那就是,曲沃代翼。
晋国是周天子的兄弟之国,并一直是周王朝的肱骨,地位显赫。周平王东迁,晋文侯,仇,出兵勤王,功在社稷。晋文侯还有个弟弟,名成师,史称曲沃桓叔,都是在战争中生的,仇这个名字确实没有成师好,当时就有人预言要出乱子。
晋穆侯去世的时候,其弟晋殇叔短暂的篡位,又被晋穆侯的长子公子仇夺位,晋文侯在位35年之后。文侯子昭侯即位后,当时曲沃附近有叛乱,晋昭侯就把叔父成师封到曲沃,这是比首都翼还要大的都市,麻烦来了:成师和他的子孙数十年如一日地开始和晋侯争国君之位,斗争极其复杂的残忍。总之经过长达67年的内战,成师的孙子晋武公称终于消灭了“仇”的子孙,晋国暂告安定,史称“曲沃代翼”。当时,齐桓公小白已经开始了他的霸业。之后晋武公死,儿子晋献公诡诸即位了。诡诸在位期间干的两件大事——扩张国土与屠杀宗族。
晋献公诡诸,也许是晋国多年的内斗形成的惯性吧。在晋武功的时期,诛杀王族的严重事情就已经发生了。晋献公即位后,即使他想仁慈都难以做到了——他的曾祖父成师的公子、公孙(史称桓庄之族)也不少,时时想着干掉诡诸,晋献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于是以士蒍之谋,离间群公子,遂用8年的时间屠杀。本家杀得差不多了,基本上也就没什么问题了,但血腥的杀戮惯性使得诡诸不由自主的把毒手伸向了自己的儿子。在晋献公五年的时候,“伐骊戎,骊姬、骊姬弟(妹妹),俱爱幸之。”骊姬为了给自己的儿子谋取继承权,经过姐妹的一系列阴谋夺嫡活动,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诡诸的残忍本性,前655年,太子申生被逼死,重耳、夷吾出奔。骊姬还使诡诸和晋国的群臣盟誓:都不许接纳或者帮助外出的公子。到此,虽然诡诸自以为完全解决了隐患,但他离死也不远了,身后的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诡诸的做法对晋国的未来有深厚的影响,国君的儿子从此一般不被留在本国,这成了一种制度。这个措施虽然当时起到了稳定内部的作用,但是长远看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裂变,晋国因为公室的人员和力量极其单薄,各个大家卿大夫不断坐大。
魏子衡到这里的时候不禁心里一颤,曾经书籍上的知识,现在看起来竟然是如此的恐怖。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一些看不懂的东西,现在也渐渐地浮现出了真相。
之后的事情便是卿族的扶持。
但是异姓势力的坐大,晋献公只是扫清了障碍,真正把他们培育起来的,还是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重耳流亡十九年,身边的心腹有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都是异氏,这些人也都是他此后重要的依靠对象。即使回国后,重用的先轸、栾枝等人也大都是异姓。这些人都是霸业的建设者,几十年后,他们的下一代在维护着晋国百年霸业的同时,也在蚕食晋侯的君权,果然在几百年后,他们的子孙成为晋国宗庙的最具有危险的人物。可以说,从晋文公、晋襄公父子相继称霸后,晋国的国政基本掌握在异氏的大臣手中,结果是国君越来越弱,异氏卿族越来越强。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生存,为了争权,为了夺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六卿之间亲情与仇恨交织、恩义与血腥错杂,共同谱写了一部壮烈的诗篇。其间的恩仇故事跌宕起伏,兼并厮杀极其残酷,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当时各个国家间的纷纭争斗。
也同样是这样的原因,才导致了接下来卿族之间的斗争。
其一,范、中行之乱:晋顷公六年,晋国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顷公十年,赵简子鞅合诸侯而入周敬王于周,隐隐成为六卿之首;顷公十二年,魏献子率诸卿大夫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而弱公室,公室由此益弱。赵鞅的崛起,让范氏、中行氏颇为担忧,定公十五年,中行寅(中行文子)、范吉射(范昭子)率众攻赵鞅,而定公以三家作乱,独追赵鞅于晋阳而攻之。荀跞(智文子)、韩不信、魏侈与范、中行为仇,于是出兵帮赵鞅,结果范氏、中行氏败走。定公二十一年,赵鞅赶走中行氏、范氏,得邯郸、柏人。“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於诸侯。”通过此乱,赵氏成为六卿之首,专晋国政。
这一件事情实际上已经是在几十年前了,而这第二件则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
智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共同瓜分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晋出公很生气,求告齐国、鲁国,想借机讨伐四卿,四卿于是反击攻打晋出公,晋出公在逃亡齐国的半路上死去。智伯立昭公的曾孙姬骄做了晋君,即晋哀公。智伯借机占有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总揽一切晋国政务。
晋国六卿的权利由赵卿转到了智卿。
这是目前而言,晋国的国家形势。
魏子衡,突然之间脑中涌现了大量的晋国的国家历史。又忽然想起他自己的身份,魏卿。
作为现存四大卿族的之一,魏卿,一直处于弱势的样子。曾经孙驰讲解过晋国,似乎也提到了某一些事情。
再加上自己小时候对自己家族中一些事情的所见所闻,他突然觉得,或许这就是自己的目标吧!
晋国之内卿族斗争严重,现如今智氏掌权,权力之大开始危及其他的卿族。
在如此情况之下,自己有义务也有能力站出来帮助,现在魏族的族长,同时也是自己的祖父,魏恒子,魏驹。
魏子衡段时间也豁然开朗起来,他也觉得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学识不就是用来做这个事情的吗。在越国的宫殿就已经证实了,自己在从政上面确实有些才能。
那为什么不将这种才能发挥在自己的魏氏上面呢。
魏子衡突然大笑了起来,他更加确定自己急于返回晋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许在远方的亲人们眼中自己的重要性。
晋国六卿纷争不断,智氏现在一家独大,这情况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剩下的韩赵魏恐怕岌岌可危。也同样正是智氏的强大,甚至连这次名剑大会所派来的晋国使者都是智氏人。
魏子衡,突然笑了起来。
他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终于似乎有所突破了。相关的历史实际上都已知道,就是看自己如何看待罢了。
现在的魏子衡不在困惑,他已经下定决心去迎接那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