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傻仔系列 > 语言

语言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傻仔系列 !

    小镇巴刹内的小贩几乎个个都是语言天才。

    在南洋,华语、马来语、英语,是三大必懂语言。傻仔的老师常很自豪地说:“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三大语言我们都会说。”这句话或者一点也没错,但“会说”跟“精通”完全是两码子事,这些语言天才在语文考卷前应该会吃鸭蛋吧。

    战乱时期来到南洋的华人几乎大部份是来自中国大陆广东省一带,所以自然而然的,带来的都是他们那一带的家乡话。来到南洋,这些来自不同乡镇城的人集聚在一起,为了做生意沟通上的需要,这些适应能力强的祖辈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对方的语言,包括当地语言。

    由于马来西亚曾经被英国统治过,是英国的殖民地。英政府在马来西亚成立了中小学校,所以英语也成了通用语。自然而然的,祖辈们也会说上几句英语。

    一般南洋的华人会听会说的中国方言大约有广东话、福建话、潮州话、客家话、海南话、福州话、等等。当然那是指傻仔阿爸那一代的人,後来的小孩大都说华语,也就是普通话,或不超过三种的方言。像傻仔,只会说华语与那一丁点的蹩脚潮州话。潮州话是小时候跟阿嬤沟通用的,其他的大人们都用华语跟傻仔一众小孩沟通。

    许多的华语用词也是由方言直译而来。比如“三点两个字”是指“三点十分”、“冲凉”是指“洗澡”、等等是香港广东用语。

    而在巴刹这个大染缸里,这些东西方语言兼方言更进一步的被搅和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啰吔”语言。

    “啰吔”是马来话“Rojak”的音译,是一种类似沙拉的南洋甜品。基本上是把切成小片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包括黄梨、芒果、加入黄瓜、油条、熟鸡蛋、豆腐干、花生碎、辣椒、等等放入一个大碗内,加入最重要的一种黑色浓稠的“虾膏”,搅和在一起,变成一团团的。吃起来又酸又甜又辣,刺激胃口得很。

    离题了,说回啰吔语言。

    在一般南洋华人的对话中,你会听到参入英语、马来语、方言的啰吔语句,不是南洋土生土长的华人,听了会满头雾水。

    在傻仔居住的小镇“居銮”,更有一个特别的语言,曰“居銮华语”。整个马来西亚也只有居銮人说这样的语言。

    不知道有没有人真正考证出什么结果,但小镇出身的傻仔认为居銮华语基本上是“用客家音说华语”,因为大部份居住在居銮的华人都是客家人。居銮华语比较着重第三音的使用,比如“没有”唸“每有”、“你们”唸“你闷”、“哪里”唸“拿里”、“吃饭”唸“尺反”、“不要”唸“补咬”、等等。

    居銮华语在傻仔阿爸的时代是市井小民说的语言,所有叔伯之辈的一般都会说。後来在学校教育的熏陶下,居銮华语变成市井流氓或者黑社会份子使用的语言。虽然傻仔一直觉得会说居銮华语是一件很酷的事。

    数十年后的今天,能说居銮华语的已经少之又少,再过数十年之后,居銮华语应该会在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吧,傻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