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铁马秋风烈 > 第一百二十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第一百二十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铁马秋风烈 !

    第二天,叶治在高平、李秀等人的陪同下,开始了对高邮的实地考察和调研。

    新官上任积极性确实很高,不过这火能不能烧起来,倒是未知数。

    高邮是江左名区、广陵首邑,虽然罹经战火,人口锐减,但城市的规模还在。

    城池是典型的四方型,城北靠着北澄子河,城西是大运河,东南两面是平野。

    因为大运河的缘故,整个城池的经济重心都在西南边,核心就是运河码头。

    码头紧靠着西城墙,因为繁忙,开了一大一小两个城门。

    从运河码头上岸进了西门就是集市、仓库以及脚行、酒店、客栈之类。

    听高平说,高邮最繁盛的时候,每日靠岸的船只就有上百,从西城楼上看运河,那是千帆过处。

    现在运河码头也有船只往来靠岸,不过因为局势的缘故,规模只有全盛时的十之一二。

    高邮城的西北主要是官署区,衙门、学校、文庙等都在这一块,而高邮城的整个东半边是坊市和瓦子集中的生活区。

    城内溜达了一圈,给叶治的感觉确实是萧条和破败。

    街上虽然也有一些人,但从每个人的脸上看到的基本是灰色,城里有许多房子都是破破烂烂的没人住,不能说十室九空,粗粗估摸了一下十室五空还是有的。

    城内居民少,叶治就更觉得城里的流民多,三五成群、形影相吊,各个蓬头垢面,面黑肌瘦,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活命的。

    “李巡检。”

    “大人有何吩咐。”

    “城内流民真不少,你加派人手各处巡逻。”

    “大人,咱们衙门里总共就几个差役,这么大的街面也巡不过来啊。”

    “瞧我这记性,怎么把这茬忘了。没事,城外不是有宣抚司驻泊军吗,明日我写封信你去找呼延通将军,借些人手来,城内的秩序还是要先保证。”

    “是。”

    “明天咱们再去城外瞧瞧。”

    第二天一早,叶治又在高平和李秀的陪同下,出城巡访。

    高邮靠着新开湖,所以叶治选的第一个站,就是去湖边转转。

    新开湖湖域极广,一眼都望不到头,湖中白帆点点,不少渔民在湖中撒网捕鱼。

    立马湖边,只见水草丰茂,水鸟云集,特别是一片片的芦苇荡,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煞是好看。

    “高参军,湖边以打渔为生的渔民有多少?”

    “大人,新开湖面积广大、物产丰饶,打渔的渔民自然就多,这沿湖过去,零零散散有七八个村子都是干这营生。”

    “大人,你看,前面就有个小渔村。”

    顺着李秀所指,仔细一瞧,还真是,几座屋舍掩在大片的芦苇荡里,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

    “走,去村子里看看。驾!”

    “噔噔噔……”

    隆隆而起的马蹄声似乎惊到了渔村里的人,村民以为金人又杀过来了,哭爹喊娘,就要收拾东西逃跑。

    这年头百姓都像惊弓之鸟,一吓就尿。

    “大家莫慌!大家莫慌!”

    李秀扯开嗓子叫了起来,众人一看,原来是汉人,这才安定了下来。

    “几位官人,到我们这个小村子有何贵干啊?”

    叶治翻身下马,走到了老丈跟前,亲切地问候道:“老丈,好啊。”

    高平连忙上前,介绍道:“老丈,这是咱们高邮新来的知军叶大人,叶大人还是皇上钦点的状元郎哩。”

    老丈一听,有点吓住了,眼前这个官人才多少的年纪啊,看着也就十七八的样子,居然是父母官。

    “老儿叩见叶大人。”老丈颤颤巍巍地就要拜倒在地。

    叶治赶忙一把扶住,“老丈使不得,免礼,免礼。老丈,我等一路行来,有些口渴,能否讨碗水喝啊。”

    以前新闻里不都这样吗,深入群众拉拉家常问问冷暖,不大一会儿就欢声笑语打成一片,临走的时候百姓还偷偷抹眼泪舍不得哩。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次来得匆忙,没有带油啊米啊啥的,看来要给点慰问金。

    “大人快请,就是村子里简陋,怕怠慢了大人。”

    老头见到这么亲和的父母官颇为意外,连忙把叶治等人请进村子。

    叶治四处看了看,确实简陋,屋子里连个像样的桌椅都没有,一帮人就围着用几块木板搭起来的桌子边坐了下来。

    几个妇人随即端上了几碗水,装水的碗不是破的,就是旧的。

    “大人,东西粗劣,大人多担待。”

    老头颇为不好意思,这辈子遇到这么尊贵的客人上门,自己居然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心中愧疚啊。

    “不妨事,”叶治笑着端起碗喝了一口,赞道:“嗯,这水倒是甘甜,不错不错。老丈你也坐下,咱们说说话。”

    李秀赶忙识趣地站了起来,把位置让给了老丈,老丈推辞了半会儿,才有些局促不安地坐了下来。

    “老丈,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多少人啊?”

    “回禀大人,这村子共有十一户,五十几号人,大家都以打渔为生。”

    “那日子过得如何?”

    “回大人,前些年太平的时候日子还算不错,湖中的鱼虾蟹也多,打来的鱼获除了自己吃外,大部分都拿到城里卖,卖了钱再买些油米盐,日子还算踏实。那时候,运河往来客商多,城中酒肆饭馆生意好,所以鱼获卖得也多。可这几年日子不太平,运河上来往的客商少了,城里酒肆饭馆生意不好,鱼获就很难卖出去,这没有进项,生活就难哩。”

    叶治一边听一边点头,这哪朝哪代都是这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爹,爹。”此时门外传来了叫声,“是不是家里来客人了?”

    话音刚落,只见门外进来一个粗壮的中年汉子,黢黑黢黑,身后还跟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大郎回来啦,快,快,快来拜见大人。”老丈连忙把儿子拉了过来,道:“这是咱们高邮的知军叶大人,赶紧跪下。”

    中年汉子一听是父母官,慌忙就要下拜,也被叶治给拦住了,叶帅哥最不实兴的就是跪跪拜拜这一套。

    “这位大哥不用拘礼,我是上门客,哪有主人给客人行大礼的,坐坐。”

    见叶治如此随和,中年汉子吊着的心放了下来。

    “这位大哥是刚从湖里回来?”

    “是。”

    “今天鱼获如何?”

    “还行,现在是深秋时节,鱼蟹正肥的时候。”

    “噢,那可是美味啊。”上辈子叶治就最喜欢吃湖蟹,就是有点小贵。

    “鱼获在哪里,咱们去看看。”

    “好好,鱼获在外边,大人请。”

    一帮人到了屋外,只见屋外的空地上有一只大木桶,桶里有十来条一尺来长的鱼。

    叶治能认出来有鲫鱼、鲤鱼、黄刺鱼,居然还有鳗鱼。

    野生淡水鳗鱼在上辈子可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的好东西,不过最显眼的还数两条两尺来长的青色大鱼。

    叶治指着桶里的两条大块头问道:“这是什么鱼?”

    “大人,这是咱们这最有名的青鱼,这个鱼刺少肉多又鲜美,最能卖上价钱。”

    “这鱼湖里多吗?”

    “多,现在买鱼的人少了,俺们每日也少打一点,多了也白糟践了。”

    “嗯,”叶治点了点头,竭泽而渔的事确实不能做,看来他们还挺有保护资源意识的。

    “呀,这么大的湖蟹。”看到桶底十几只硕大的湖蟹,叶治惊讶地叫了起来,估摸着一只起码都半斤以上了。

    “大人,湖中就这湖蟹多,个头又大,不过咱们这里的人嫌湖蟹吃多了寒胃,所以不大喜欢吃,不过河南河北一带来的人很喜欢吃。”

    靠,纯正野生又无污染的湖蟹居然不喜欢,嫌胃寒,真矫情,要是我,天天当饭吃都乐意。

    叶治偷偷地咽了咽爬上嘴的口水,今天注定有口福,这两条大青鱼和湖蟹俺都包圆了,还有那几条黄刺,回去炖汤也不错。

    “这位大哥,你今日这鱼获卖给我如何?”

    “呀,大人,草民不敢,这都是些粗贱的东西,草民怎么敢收您的钱,您要是不嫌弃,就当孝敬您的。”

    “这可不成,咱有规矩,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叶治也是说得顺溜了,估计一会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得整出来了。

    “啥,大人要针线?”老丈有点懵圈。

    “额,没有没有,我是说着鱼获真新鲜。”叶治见自己说漏嘴,赶忙搪塞过去。

    老丈笑呵呵地应道:“大人说的是,鱼获就是要趁新鲜。”

    “嗯,我就是喜欢它们的新鲜,今天我都买了,你要是不收钱,这鱼获我可不要。”叶治一边说着,一边从陈立行那里拿过一锭约五两的银子硬是塞给了老丈。

    老丈见叶治给了这么一大锭的足色纹银,吓得脸都白了,像是银子烫手,急得叫道:“大人,大人,用不了这么多,用不了这么多啊。”说什么也不肯收下。

    叶治抓起老丈的手,把银子塞到他的手心里,说道:“你要不收下,我就当你嫌少喽,听我的,把银子收好。”

    老丈看见叶治那不容置疑的表情,到了嘴边的话硬是憋了回去,只好乖乖地攥着那锭银子,眼中已然有泪光闪现。

    真是个好官呐。

    “这位大哥,劳烦你把鱼获扎上,我们中午回去打打牙祭。”

    “哈哈哈哈……,”叶治的风趣引起了众人的一片笑声,久久地在芦苇荡中回响。

    湖边溜达了一圈,收获满满,众人出了村子,一路信马由缰准备往城里走,结果在南门外恰好遇到了呼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