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铁马秋风烈 !
赵鼎这一手玩的漂亮。
与其让他们别张嘴,不如这个嘴由他们来张。
台谏积极进言让赵构重赏酬功,到时候赵构赏的太重,他们即使想反对,也不好意思自己打脸。
现在就看何若的执行力如何。
应该说何若的执行力还是很强的。
就在赵鼎和张浚找他谈话交心后的第二天,何若就给赵构上了一封奏疏,洋洋洒洒上千言,从《贞观政要》之“国家大事,惟赏与罚”切入,全面阐述了功必赏、罪必罚对社稷中兴的重要性,然后点出叶治旷世功勋还未酬赏的问题,以及问题不及时解决将对赵构的英明领导和宋室中兴伟业造成的严重影响。
何若也是科班出身,奏章立意高深,引经据典,说理透彻,极具说服力,是他自殿试策论以后最得意的大作。
“这个何若,倒也写的一手好文章。”赵构满意地放下了奏疏,“差事办的也还不错。”
“嗯,他总算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
“赵相,你这个法子用的好,让他们堵自己的嘴,倒也省了很多事情。”
“陛下圣明。”赵鼎躬身问道:“那何若的奏疏如何处置?”
“赵相有何高见?”
“臣以为当公之于朝。”
“嗯,正合朕意。”
何若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就是要引导这样的舆论进一步发酵,让火烧的更猛些,才好顺势而为。
何若的大作经御批后,榜之于朝,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赏罚问题迅速成为朝堂热议,奏疏像雪片一样飞到了赵构的案头。
舆论几乎是成一边倒的态势,绝大部分的上书,都是力主厚赏以酬叶治之功。
文章都写的很见功力,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就像是殿试一样,谁都想在皇帝那里拔个头筹。
不过也有个别反对的,含沙射影地指出叶治坐大恐有不虞之事,要赵构削叶治之权柄,也不知他们是真为社稷着想,还是习惯性的唱反调博眼球。
舆论的势头很好,赵构表示满意,那就趁热打铁吧。
九月初一大朝会,大庆殿。
“恭请陛下圣训!”
七七八八的事情讲完,大朝会进入到了压轴的最高潮,赵构居然要发表主旨演讲,这可少见。
大庆殿里满满当当挤着的官员一听赵构有话说,纷纷躬起了身子,露出了一副极其严肃认真的聆听表情。
“诸位臣工,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罚严明,士庶皆奋力,奸恶咸恐惧,此治之材也。”
最近奏疏看多了,赵构一上来也引经据典,显示出很高的水平。
“朕承继大统以来,一日不敢忘家国之祸、靖康之耻,夙兴夜寐,以恢复中原、中兴社稷为志。”
赵构脸不红气不喘,继续训道:“幸赖诸位臣工齐心,知耻后勇,励精图治,如今社稷安稳,百姓安乐,朕心甚感。”
“上天护佑,今新安郡王叶治又收复河北失地,殄灭仇敌,为国复旧疆、雪耻辱,此乃旷世之奇功。日前,列为臣工纷比进言,议当重酬叶都督之功,朕深以为然。所谓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赏罚不明,乃乱政之源。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非常之功当行非常之赏。叶都督功在社稷,更是功在华夏。”
赵构特意顿了顿,扫了一圈殿内众臣后,深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朕意已决,许叶都督分国自立,两国永为兄弟之邦!”
沃特!!!!!!!!!
分国自立???!!!
大庆殿内除了少数几个,其他的全傻了。
很多人强忍下掏耳朵的冲动,微张着嘴,相互欣赏起脸上的震惊来。
“宣旨。”
未等众人反应,宣诏的中官捧着诏书扯起嗓子宣布了起来:
“诏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新安郡王、太傅、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靖国保民功臣、大都督叶治赤心报国、忠于王事,复旧疆、雪国耻,灭金贼、扬国威,大功煌煌、泼天浴日。朕奉天承命,重酬奇功,特许叶治分国自立,建祚开基,以淮水秦岭为界,结兄弟之同心,建万世之邦好……”
公鸭嗓在大庆殿缭绕不绝,细细地听着诏书,没漏过一字,众大臣才终于确定。
真的没有听错!
真的是分国自立!!
天下又要多一个皇帝!!!
诏书宣完,大庆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居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连先前上书反对重赏的人都哑巴了一样,更别说有不怕死的直臣死谏于阶下的场面。
是自己的决定太英明,还是叶治众望所归?
忠臣都到哪里去了,赵构心中一阵失望。
他摆了摆手,意兴阑珊道:“诏布天下,退朝。”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这么大的事,一点反应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朝堂上的冷场,主要是消息太猛,大家觉得脑子还没转过弯来,所以不敢急着跳出来表态。
这种改变国家政治格局的大事情,还是先看看风向再表态不迟,免得真把自己给搭进去。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叶治另立山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只不过是正式摆上了台面,给一个堂皇的理由去承认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罢了,犯不着大惊小怪。
不过官员没反应,不代表老百姓没反应。
诏书一下,坊间的议论就如同围网捕鱼的池塘,瞬间沸腾了。
老百姓的议论越传越悬乎,各种小道消息、阴私秘密、臆测猜想,无不是添油加醋,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百姓旗帜鲜明地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支持,一派是反对。
支持者将叶治的英明神武、神功伟业捧到了天上,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暴打小怪兽,拯救黎民于水火的大救星,他当皇帝,那是天命所归。同时,这一派的老百姓对赵构的英明决定和表现出来的帝王气度,也表达了有如滔滔江水般的敬仰。
而在反对者眼里,叶治就是个虺心浊志、大奸似忠的阴谋野心家,说他穷兵黩武、拥兵自重、以怨报恩,就是个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还说赵官家被叶治蒙蔽,将祖宗江山拱手让人,表达了十二万分的痛惜。
民间舆论持续发酵,总体来看,支持的声音要高于反对的声浪。
百姓都这么热烈的参与讨论国事,当官的总不能装聋作哑没有半点反应吧,要不然一个尸位素餐是跑不了的。
大朝会过了几天,朝中这才有恍过神来的官员陆续上书,讨论自己对叶治分国自立这件事的看法。
官员也分成了两派,不过也是赞成的居多,不过所有奏疏的言辞都显得有些小心和委婉,一改往日犀利的文风。
看着那些反对的奏疏,虽然言辞不够辣不够过瘾,但赵构的心里却挺受用,并且将一个个名字暗暗地记了一笔。
这些人都是忠臣啊,一定要作为重点对象来培养。
至于那些个奏疏,全部留中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