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光影年代 > 第四十五章 喃是保定滴

第四十五章 喃是保定滴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重生光影年代 !

    苏长青开机不需要斩鸡头烧黄纸,二月底的某天,他挑了个大家都有空的周末就悄然开始了。

    《模特队》前情交代的戏没多大冲突,无非是资金断档,模特队面临解散,三个负责人在工作室商量怎么办,格调阴郁,平平处理好压抑气氛就行,没必要一惊一乍。

    因为故事设定发生在河北的二级城市,苏长青选择了保定,一来距离北京很近,二来有直隶衙门等古迹,是很好的拍摄点。

    比较难的是苏长青要求演员讲保定话,为此特地请了个老保定在现场教学把关。

    大家都不太理解苏长青的要求:“再怎么着咱们这部戏也是有关时尚的,吃咧麦,你望哪儿气,这也太土了吧?”

    苏长青反问她们:“香港人食左饭没、北京人的儿化音你们怎么不觉得土?说明这还是个认识问题。

    这虽然是部时尚剧,但也是反映现实的,目前模特队的现实就是乡土。

    绝大多数时装从业者本地土生土长,连大城市都没长住过,凭什么一说话都是国际范?

    我们模特队的困境也正是如此,所以在潮流中维持不下去了,如果我们演得不像真实的人,那这部片子也是个烂片。”

    “那不是拍得像秋菊打官司似的,土掉渣。”

    “咱们拍的是城市生活,风格不一样,真要能拍出同等水准就赢了,得学人家贴近日常,而且接下去我们需要街拍,群众都说保定话,就你们字正腔圆与众不同也不合适吧。”

    一番上纲上线之后,大家老老实实说保定话了,连苏长青都跟着学,俨然成了一个保定剧组。

    “你要这么拍,还真像是奔着获奖去的。”

    获奖需要实力,但也的确需要特别的噱头拍法。

    陈锦把东西都搬来了,现场有许多布料、工具和成衣,连道具都免了。

    三个主角都是会演戏的,用不着苏长青过多指导,保定话也不难学,现学现卖一天下来能拍十几条,算是非常快的,毕竟伪纪录片风格不需要过于精致。

    不过拍摄还是比较辛苦的,刚刚出了正月还比较冷,但拍的却是夏天的戏,室内有暖气也就算了,穿着单衣在室外就很冷,为了不哈白气说台词前得含冰,真的有些折磨人。

    许帆不耐寒,冷得打激灵:“受不了了,整个胃都要成冰坨了。”

    苏长青只能安慰:“虽然难受点,但人会显得特别干净,而且瘦脸。”

    “你这热胀冷缩也玩得忒狠了。”

    别小看含冰这种小招数,当时业内了解的人并不多,主要是开拍的戏少,没这个需要。

    另外从业人员也糊弄,反季节拍戏大不了多呼几口气就对付过去了,何必找块冰含着。

    含冰这招大行其道还是从韩国开始的,他们并不是为了反季节呼吸不穿帮,而是特别要求演员开机前都得含冰,这样面颊肌肉缩紧,嘴唇和眼底颜色变淡,配合妆容后显得冰清玉洁,有种特殊的通透感。

    后来时尚界就此发展出夏日冷冻妆,虽然不如含冰效果自然,但也算深得精髓。

    尝到这个甜头后,后来国内也是什么戏都含冰,但却没人挑破其中好处,反而当作演员敬业动不动就对外宣传。

    《模特队》毕竟不是大制作,没法提要求安排档期,胡笳、许帆、刘倍三人谁有空就先拍谁的分镜,人凑齐再拍对手戏,如此一来前期剧情就拍了十来天,当初苏长青说半个月搞定全剧算是牛皮吹破了。

    没钱,季节不对,人凑不齐,只能这样迁就。

    不过苏长青也因此有大量时间拍摄模特们的训练和特写,而且拍了很多,后期可以精挑细选。

    另外各种过渡影像也拍得讲究,追求极端的光影精致,针头线脑都拍得极其唯美,如此一来每天倒也把工作排得满满的。

    明明是小制作,苏长青却玩成了慢工细活。

    这段时间他要求全组日常保定话,没事就学,颇见成效。

    转眼清明过了,天气慢慢转暖,虽然仍不适合外拍,但可以采购需要的夏装了。

    通常服装都会提前季节两个月上市。

    三个女主带着模特四处筹钱有几场表演,需要些服装,当然不能用陈锦的作品,得能反映这个年代真实水平的,没必要拔高。

    苏长青让陈锦带着几个模特上街采购了一批回来,她们的眼光会更符合这个时代。

    时装表演分商业性和艺术文化性两大类,前者通常为某品牌宣传,贴近生活比较实用,后者在品牌宣传之余更侧重艺术,表演性比较强,主要目的是预报流行。

    目前国内发展水平显然还没到预报流行的水准,苏长青要求她们多买些闷骚款,适合上台表演就行。

    另外拍MV时买过不少泳装,这次也可以用上,其实都只穿过一次,让模特们都拿上自己上次穿过的,这次拍完就送她们留作纪念了:“都好好留着吧,哪天大红大紫了也算你们的原味纪念款。”

    “……”

    除了根据分镜拍完了所有过场和细节,苏长青还多次一个人跑到保定,除了拍摄街景素材、踩点外,还联络了几个当地的文艺团体,业余专业的都有。

    外拍时需要大量群众演员,这些爱好表演的当地人最适合,工资也便宜。

    伪纪录片风格容易陷入平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苏长青设计了很独特的表演形式,还多次组织这些人进行了街头预演,如果届时发挥得当,能最大程度激发演员的潜力,也算是独家尝试。

    其实他也考虑过在北京郊区外拍外场,可怎么看都一股京味,还是严谨点好。

    总之他早早布置好了一切,如同一个个局,到时让演员们进去接受考验。

    到四月中旬时他已经把能做的事都做完了,等街上的人都穿短袖了就开始街拍。

    这些天他也经常去看胡笳的戏,慢慢的丁嘉洛有点不满了:“看来我们是在为苏导捧红演员。”

    “何出此言哪,丁大编剧?”

    “我和胡笳从小玩到大,看这意思以后我请她拍戏,还得经过您同意?”

    “听着好像你对姐妹情谊有点心里没底?”

    “咱们做个秘密交易吧,这部戏完了我想接着写,到时候您给把把关,我们天演工作室继续捧胡笳,怎么样?”

    “行啊,到时候看我心情。”

    四月二十二日农历闰三月初一,天气晴朗万事俱备,苏长青租了一辆中巴,带着机器、刘倍以及三个模特直奔保定,开始了外拍。

    。

    。

    继续打广告,革命尚未成功,本书还在推荐中,收藏数量以及推荐票多寡将决定下周是否继续推荐,请大家帮帮忙,收藏推荐票助力,有能力的就打赏一二,也能提升本书热度排名,真不是为了钱,之后我会将免费期延长答谢诸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