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重生光影年代 !
苏长青忙于国内的工作,已经大半年没去日本了,作为神野的社长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随着《小偷家族》获奖和热映,苏长青和他的神野也引起媒体关注,一度有声音质疑:“一家数十年历史的日本艺能公司,怎么可以卖给中国人,政府有关部门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干预?”
然而日本自诩是自由世界一员,有关部门不能干涉买卖自由,苏长青的收购并不违反法律,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资产被大量收购,凭什么中国人就不能收,何况神野整体出售并不是个大案子。
日本已经在中国收了不少资产,硬要搞不对等,闹大了吃亏的肯定不是四维。
未来二十年日本的许多著名企业被中资注入,东芝、三洋、NEC、松下、夏普、富士通这些耳熟能详的无一漏网,海尔收购三洋家电业务,联想兼并NEC,美的收购东芝百分之八十股权是其中比较出名的,民间的收购更是多如牛毛。
可这些毕竟发生在十几二十年后,现在的日本人还没习惯被中国人收购,感觉就像被**,不好受难免歇斯底里。
所以《小偷家族》上映后不久西门雄就反映,不断有记者上门问些不三不四的问题,甚至有人在门口举牌抗议中帝国主义侵略。
这种时候面对动机不纯的记者和脑子不太够用的右翼分子,说什么都会推波助澜,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置之不理,苏长青态度明确:“别理那些鸟人,耗死他们。”
冷处理果然很奏效,得不到任何回馈,几天后那些人就意兴阑珊偃旗息鼓了。
现在北影厂、四维、神野联合出品的《入殓师》上映了,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记者上门挑衅,抗议者门口立牌子拉横幅,好像苏长青把他们亲人活活入殓了似的。
可这影片毕竟是全日本演员阵容,还是高仓健主演,神野继续冷处理,挑事者的煽动也没有多大抓手,同样难以兴起大风浪,几天下来那些声音对票房并未造成实质影响,但仍在持续,就怕主流媒体参与进来引发突变。
在洛杉矶时,就连高仓健都对苏长青说:“我们的有些媒体很不好,惯于煽动仇恨,可能已经给长青君造成困扰了吧,这真是件难堪的事。”
据西门雄反映,部分媒体持续负面报道,苏长青又始终不露面,员工们不满情绪日渐累积,恐怕得认真面对,为了稳住神野的发展,社长最好及时来鼓气送温暖。
日本人搞哗变的水平世界一流,这个不得不引起重视,所以弄完了洛杉矶的首映式,苏长青直飞东京了。
四维收购神野的消息也因《送行师》上映而在国内被关注,并持续发酵,出乎意料的是某些媒体发出的声音很奇特,唱衰是主流。
相当大的音量表达同一个意思,苏长青没有自知之明,将毁了这家日本企业。
真是难得,在神野收购问题上,中日的某些舆论居然神奇地一致起来。
它们引用各路专家的分析判断,一致认为中日企业文化差异很大,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巨大差距,苏长青太过冒进,收购日企是胆大妄为的土鳖举动。
“经营管理一直是中国的弱项,现阶段应该好好学习而不是出风头,苏导演借着国内改革开放的东方发展得不错,但并不表示就有能力搞好神野,最终很可能把这家公司弄得不伦不类、不中不日,不死不活毫无价值。”
总之这就像乡下土包子娶了个城里的漂亮姑娘,行为本身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就是糟蹋人家。
对于这种日本优越论调,苏长青不在乎,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其实这类声音即便二十年后仍甚嚣尘上,恐怕得等某几个世代的人都死光了才能消停。
二十年后日本不但在家电行业节节败退,失去了大量品牌,在消费电子领域甚至自始至终就没培育出像样的品牌,同样是这些人说日本是看不上这些不赚钱的行业主动让出市场的,人家只要掌握最高端最赚钱的配件就行了。
没想到当零配件供应商这么光荣,看来日本原来走错了路才搞出那么多世界级品牌,现在改邪归正了。
这当然是典型的蠢话,比如一台手机装配成本一千,日本的原件即便占百分之三十也不过三百元,纯利有一百就不错了,可这台手机零售却可能卖三千,到底谁更赚钱?
品牌才是生命,如果手机行业爆发革命不再用那些零件了,日本那些配件商就歇菜了,而拥有品牌的手机制造商继续在赚钱。
这些超越时代的认识对苏长青的发展至关重要,他收购神野就如同国内那些家电企业收购日本的品牌以及市场,无疑是快速崛起的捷径,不能毁于日本某些人的排华情绪。
在飞机的头等舱里,身边的鹿野千津已经睡了。
苏长青倾身轻声问另一边的高仓健:“前辈,如果有好的剧本,愿意与神野继续合作吗?”
稳定神野,最好的安抚手段就是继续出上乘作品,进一步发展壮大。
苏长青接下去没空为神野执导作品,但可以写剧本,社里还有岛正男等导演,尤其是岛正男,拍《入殓师》时是他的副导演,戛纳金棕榈大奖也有份沾光,完全有能力独立工作。
另外苏长青也把学弟江河调往神野了,可以共同创作。
高仓健当然明白继续与神野合作会有舆论压力,但他并不在乎,苏长青助他成为戛纳影帝,知恩也得图报。
“没问题,只要剧本合适。”
“那我就着手准备剧本了,新剧中前辈与鹿野小姐继续饰演父女。”
“看来长青君已经胸有成竹了。”
的确胸有成竹,苏长青打算抽空把《铁道员》写出来。
这部电影本来就是高仓健的代表作,苏长青只不过提前几年写出来,等入冬大雪覆盖了北海道,岛正男和江河就可以开拍了。
这部电影口碑很好,而苏长青之所以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高仓健开拍之前向制片方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在中国的播放版权得属于他,他要将这部电影送给中国。
当时这个态度遭到一些日媒的批评,苏长青不太明白高仓健为什么非得这么做,但他的对华立场由此可见一斑。
二十年前中国引进外国电影非常慎重,那么决定引进《追捕》时,是否先考察过高仓健的立场倾向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妈妈从小就教苏长青,要和好孩子一起玩,他一直记得很牢,高前辈就是个好孩子。
飞机在成田机场开始下降,机上广播传来空中小姐甜美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感谢您选乘日本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