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魏风华:穿越三国之我是曹叡 > 第61章 北伐前的安排

第61章 北伐前的安排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大魏风华:穿越三国之我是曹叡 !

    翌日,蜀汉皇宫,议殿。

    今天是丞相诸葛亮北伐前的最后一次朝会,在成都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这次朝会。

    此时年轻的刘禅坐在御榻上接受百官的朝贺。

    虽然这样的朝会他已经经历过许多次了,可是他始终有些厌恶参加朝会,对,参加!

    自章武三年即位之后,每次朝会的掌控者都是相父,自己就像符宝郎似的,只负责用玺就好了。

    刘禅看到丞相进殿向他朝拜,连忙起身走下御榻,将他的相父扶起入座。

    当刘禅摸到诸葛亮的手臂的时候,他清晰地感受到相父的与从前相比消瘦了许多,心中有些黯然。

    当年在永安宫父皇将他托付给相父的时候,刘禅犹记得相父的手是那么的有力,感到十分的可靠。

    这才过去了五年,想不到相父竟劳累至此。想到这里,刘禅不禁紧紧抓住了诸葛亮的手臂,生怕他会倒下。

    诸葛亮也感受到了皇帝的变化,看着有些肥胖的刘禅,心中也充满了愧疚。

    这些年一直在外征讨,疏忽对皇帝的教导,也是愧对先帝的嘱托。

    希望陛下能够把奏表中的话听进去吧,诸葛亮如是想到。

    等诸葛亮入座之后,刘禅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开口说道:“诸卿,昨日丞相进言说如今南方蛮夷叛乱已定,国内民丰物足,当继先帝之遗志,率军北伐,以求克复中原,兴复汉室。朕与尚书令李公认为丞相说的很有道理,同意了丞相的请求。”

    这里的李公就是刘备托孤的另一位大臣李严。

    当初刘备在永安宫病重托孤,考虑到自己内部派系平衡,他没有选择让荆州派系的二号人物侍中廖立担任辅政大臣,而是选择了时任尚书令的李严。

    李严虽然是荆州南阳人,但确实是东州系不折不扣的头号人物。

    所谓的东州派指的是刘焉刘璋时期随之前往蜀地或者在麾下任职的的那批人,是在刘备入蜀之前那批手掌实权的人。

    从刘备接管刘璋政权时起,如何处理人员众多、职位重要的东州系官员就是一个能够左右集团稳定的重大问题。

    而刘备也已经为此付出了虚名、实职、身心等方面的不少代价,以法正为谋主,以许靖为司徒,以吴懿的妹妹为皇后,至此以李严为尚书令为托孤辅政大臣;与此同时,刘备的一系列动作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他成功分化了东州系,东州系大佬庞羲逐渐被边缘化,无法再对蜀中的政坛产生有效的影响。

    之后,刘备托孤永安宫,下遗诏命诸葛亮为受遗诏辅政丞相开府录尚书事假节司隶校尉益州牧;李严为受遗诏辅政中都护光禄勋尚书令假节统内外军事镇永安。

    刘备此一安排,李严跃过廖立成为了蜀汉的二号人物。

    侍中廖立由于与诸葛亮同属荆州派,此次却没有被安排为托孤大臣,这让他一向认命做诸葛亮的副贰之臣,大为不满,常怀怨望之心,最后被打发去做了长水校尉。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可就算做了辅政大臣又如何呢?诸葛亮与李严两人都是受遗诏进行辅政,但手中真实的权力去天差地别。只是不同的是诸葛亮是在成都开府处理国家政事,而李严却顶着一个辅政大臣的身份镇守永安,防备孙吴。

    即使李严手中有着中都护、尚书令的身份,可惜身在永安鞭长莫及。

    再说此时刘备集团元老及元老二代中护军征南将军赵云和侍中中监军关羽之子关兴在中军系统担任要职。

    诸葛亮与赵云交好,同时又十分器重关兴,中军有了此二人可以直接向他汇报工作,李严的中都护也就变相的成了虚职,加上诸葛亮身为丞相开府总揽朝政,那么李严的身上的尚书令身份也成了摆设。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诸葛亮成功的团结了成都群臣,压制住了李严,才好掌握大权,完成南征,预备北伐之事。

    这也是李严昨日答应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此时的他在成都手中无权无势,即使不答应又能做什么。

    他从永安赶来,就是来说一句我同意丞相北伐之事。

    当然,诸葛亮为了安抚李严又上奏皇帝,请求封李严为受遗诏辅政中都护前将军假节统内外军事镇江州。

    李严也颇为高兴,从光禄勋迁前将军,从镇永安移镇江州(今重庆),手中的权力比之前大了许多,整个蜀汉的东部全都交到了他的手中。

    这也是李严这么顺利答应诸葛亮北伐一事的原因之一,毕竟他还要花费力气去安抚东州派系,北伐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避免要费一番口舌。

    昨日只是一次小朝,只有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参与。虽然定下了北伐的调子,但是还没有正式下诏,因此许多官员还不知道这事。

    殿内众臣议论纷纷,虽然他们也闻出了朝廷将要再次动兵的味道,但是等他们真的确认了不免还是有些震动。

    大部分的官员神情激动,没想到北伐会这么快,纷纷起身向皇帝喊道:“陛下圣明。”

    刘禅与诸葛亮也在关注着殿内群臣的反应,见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在支持北伐,不由的也放下了心中最后一思担忧。

    军心可用!民心可用!

    北伐何愁不胜!

    随后,诸葛亮掏出手中的表章,起身呈奏给皇帝。

    “陛下,臣此次出兵北伐,不知何日才能回来,临别一言尽在表中,请陛下务必仔细阅读。”

    刘禅也仔细嘱咐了诸葛亮一番:“相父之言,我记住了。在汉中,相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凡事切不可在亲力亲为。丞相府中人才济济,有他们在,相父也可以安心一些。”

    诸葛亮看向皇帝,欣慰的说道:“臣谨遵陛下之言,谢陛下关心。”

    刘禅又看向殿内大臣,朗声说道:“北伐之事一切全权交由丞相负责,诸卿一定要好好配合,切不可推脱。一经发现必严惩不怠!”

    “谨遵陛下旨意。”

    随后,诸葛亮也将人事安排进行部署,这些都是事先报给刘禅过目,并经过了他同意的。

    后面为了北伐,诸葛亮要常驻汉中,那么成都丞相府他也要做好人事安排,这样他才能在北伐前线放心。

    ps:本章算是对集团高层的一些变动做了一些介绍,后面应该还会有新的介绍。

    历史上一个托孤大臣对另一位托孤大臣有如此的支配行为,真的是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