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魏风华:穿越三国之我是曹叡 > 第79章 货币论一(4000+字)

第79章 货币论一(4000+字)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大魏风华:穿越三国之我是曹叡 !

    夏侯楙本想着等过几天就让他的心腹贾军师带着他在长安的财产返回洛阳,毕竟长安的府邸有着他近五分之一的家财,怎么可能会放弃。

    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殊不知就在他连夜奔回洛阳的同时,贾军师的命运也跟随着主人陷入了人生的谷底。

    当日贾军师应蜀国探子刘石的邀请参加了宴会。宴会期间刘石又是一通拉拢,又是一番贿赂,最后又从贾军师那里拿到了二十匹马,总共获取了良马40匹。

    就这样,贾军师再次用自己的“智谋”为自己的主人夏侯楙增加了罪名。

    当刘石与贾军师还在吃着酒,享用着美食的时候,靖安司的人员破门而入,对他们采取了秘密抓捕。

    与此同时,长安城里许多地点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校事校尉刘肇从洛阳赶来坐镇长安负责抓捕蜀国安插在长安城的探子,进而彻底摧毁蜀国在关中的情报系统。

    当然刘肇还肩负着曹叡安排的一项使命,那就是详细调查夏侯楙在担任安西将军期间所犯下的罪行。

    行动基本很顺利,总共抓获了蜀国探子40余人,涉及到洛阳城里的更行业,有商贾,有医者,更有甚者还有城门守军。

    为了这次抓捕行动,靖安司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也是借着夏侯楙之事正好刘肇做出了收网的决定。

    正是刘肇的这次抓捕行动,使得蜀国没能及时掌握到关中高层的人事变化,以至于后期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

    洛阳城,崇华殿。

    此时,曹叡正在和司空陈群、大司农司马芝、户部尚书司马孚,户部侍郎毋丘俭商议目前国内的经济工作问题。

    这次的主要议题就是重铸五铢钱,废除粮帛在日常交易中的货币作用。

    “陛下,臣认为此时应慎重发行五铢钱,现在我大魏与吴蜀两国战争未止,现在冒然废除百姓使用已久的粮帛作为日常交易品,我怕会引起国内的混乱。”

    这时,司空陈群继续向曹叡说道:“臣记得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太祖武皇帝废除掉董卓小钱,试图重新恢复五铢钱来稳定物价,但是还是没有成功。因为当时已经长时间不铸钱,货币的数量低于商品流通量,物价严重下跌。(即从通货膨胀走向通货紧缩。)

    黄初二年(即公元221年)三月,先帝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再次下令恢复五铢钱。不过在同年七月就废除,仅仅流通了七个月。

    情况和武皇帝那次一样,货币的发行量远远不够民间百姓使用,因此反而伤害了百姓。

    这也是臣担忧的第二点,那就是我们大魏铸钱的主要原料青铜的产量不足,无法铸够国内百姓所需的货币量,重现当年的情况。”

    三国鼎立的雏形建立后,在战争压力下,蜀汉首先推出“直百五铢”,孙吴紧跟发行“大泉五百”。

    在建安十九年,刘璋战败投降,刘备成功占领了成都。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问题在于刘备打完仗发现自己的钱袋也逐渐瘪了,已经到了无法维持军用。

    这让刘备头疼不已。

    这时负责财政问题的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就向刘备提议说可以铸造“直百五铢”,来平定物价。

    刘巴所说的这个“直百五铢”和五铢钱一样是圆形方孔,但样式丰富。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钱面在保留了五铢钱的篆体“五铢”的情况下,还新增隶书字样的“五百”。第二,也许是为了打破沉默单调的气息,蜀国在“直百五铢”背面或刻有阳文“为”,显示资财之意;或作阴文或者吉祥、三星等文饰。

    那么,刘巴监督制造的“直百五铢”的经济价值如何呢?

    顾名思义,“直百五铢”就是货币的价值等于百枚五铢钱,因此蜀国发行“直百五铢”后很快就府库充实了。

    蜀国也有了军资,开始北征汉中,南讨蛮夷,开始扩充地盘。

    可问题是货币重量也需要纳入到货币价值的考量范围,两汉规定一铢重量为0.65克,可“直百五铢”的重量只有原来四枚五铢钱那么重,这就相当于货币贬值了二十五分之一。

    蜀国的实力相对弱小,又要面对魏国、吴国两个敌手,为了保障军费,蜀国也只能频繁发行“直百五铢”。

    此时的蜀国虽然拥有很多的铜矿资源,但缺乏人员进行开采,从而导致铸造的原材料有限,这就导致“直百五铢”重量常常不够,货币也不断贬值了。

    最轻的“直百五铢”只有不到0.5克,比先汉的一铢还要轻,由此可见通行货币贬值之严重。

    这也是诸葛亮开始像魏国一样开始使用蜀锦充当军资的原因。

    与蜀国面临同样境遇的吴国也打上了铸造大钱的主意。

    于是孙权开始铸造“大泉五百”。“大泉五百”外形是外圆内方,“大泉五百”字体则用古朴的篆体刻写,很有韵味。

    相比蜀国尚有四枚五铢钱重量的“直百五铢”,孙吴的“大泉五百”只有两枚五铢钱那么重。所以可以说孙权铸的钱,从一开始就是在货币贬值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后来,孙权又推行了“大泉当千”,但由于这种钱虚值过高、贬值严重,也早早退出了孙吴的经济市场。

    可孙吴并未打算停止推行大钱的脚步,“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后来又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国中,只有曹魏死守“五铢钱”,并多次尝试恢复“五铢钱”。

    为何曹魏自曹操开始,曹丕、曹叡这么坚定的使用“五铢钱”,而不是像吴蜀两国一样铸造新的货币。

    主要原因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即是曹魏继承了后汉,一向视自己为正统,那么“五铢钱”作为两汉的官方货币,也必然为曹魏所继承。

    其次就是经济原因,“五铢钱”作为被百姓使用了近四百余年的货币,其价值早就为百姓所认可,还有就是“五铢钱”使用范围也极广,从东北部的幽州,到西部的凉州都有长时间使用“五铢钱”的历史。

    “陛下,臣认为现在就目前的国内形势,发行货币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的。目前百姓使用粮帛交易,多有不便,还有一些巧诈之徒利用劣质的布帛,注水的谷子来谋取暴利,虽有法律禁止,但屡禁不止,百姓也是深受其害。”大司农也经历过金市发生过的事情,对于皇帝所提议的事情很是暂同。

    这是一直没有说话的户部尚书司马孚也开口进言道:“启禀陛下,臣也认为发行货币确实可以提上日程。但臣认为铸造货币的困难颇多,无论是原料,还是铸造技术,都需要朝廷谨慎商议,以免再次出现之前的情况。

    当年汉武帝命令郡国铸造五铢钱,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百姓对‘五铢钱’失去了信心,弃之不用,险些引起社会的崩溃。

    于是汉武帝为了树立朝廷的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各郡国官吏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的现象,收回了铸币权。

    汉武帝规定只允许中央

    五铢钱,并命令上林苑的辨铜、钟官、技巧三官铸造五铢钱,史称上林三官五铢钱。五铢钱外圆内方,面部刻有篆体的“五铢”二字,重量为五铢(3克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前朝的历代统治者十分注重维护五铢钱的铸造质量,以及稳定币值,这使得国家经济运行平稳有序。这也是“五铢钱”这么多年坚挺的原因。

    因此,依臣所虑,朝廷若想铸造出满意的、让百姓认可的‘五铢钱’,必须从原材料、铸造技艺、推广等方面进行考虑。”

    司马孚说了很多,拿汉武帝铸造五铢钱的例子来说明要想避免前两次“五铢钱”发行失败的情况,那么就要从青铜的原料、铸造技艺、还有就是如何推广“五铢钱”得流通范围进行详细的探讨与解决。

    曹叡听了三人的话,也给出了起自己的想法:“户部尚书所虑及时,根据朕对吴蜀两国铸造货币的情况的了解,无论是蜀国的“直百五铢”还是“大泉五百”,发行不久就开始不断贬值,其原因也是除了因为铸钱重量的减少,货币面值的抬高,致使通货膨胀,还有就是货币的发行量不够百姓流通使用的,因此两国的货币经济也是处于崩溃的状态。

    综上所述,朕认为要想解决铸钱的那几个问题,要提升原材料的供应,其次就是要提升铸造技艺,制作质量过硬的的货币。还有就是如何推广货币的流通,如果是流通量不足,那么还是会导致货币紧缩。对于这几个问题,诸位不知对这些问题有好的解决方法?”

    虽然曹叡对于这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解决方式,但是他还是想要听听在座各位的看法。

    “陛下,臣认为这件事首要的就是保证青铜材料的供应,可我大魏境内的铜矿资源远不如吴国,甚至不如蜀国的邓通山,这是我们先天的劣势,除非可以发现有价值的铜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曹叡来回踱步,思考着陈群的话。他知道陈群最大的担忧就是怕货币的发行量不足,重现当年的情况。

    曹叡从桌案上拿出一份奏疏递给陈群。

    “朕前不久收到了凉州来的奏疏,说在凉州境内发现了几座品质较高的铜矿,虽然比不上吴国,但是对于大魏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开采顺利的话,那么可以为朝廷源源不断的提供原材料。”

    陈群看到奏疏的内容,也是喜笑颜开,但他觉得仅靠这些铜矿还是有些不够。

    “臣为陛下贺,真是天佑大魏,有了这些铜矿确实为铸造货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臣觉得还是不够稳妥。臣认为朝廷应该还要采取一些措施保证铜的供应:一是朝廷应该像盐铁官营一样,实行铜器官营,控制铜器的流通。二是我国可以从吴蜀两国走私铜矿,增加我国铜的储备。三是要要打击私自铸铜器的行为,减少铜不必要的浪费。”

    “依司空所言,若是实行铜器官营,那么还是会减少我国的铜量储备,如何不加大铁器的使用,就目前来看我大魏的铁器储量要远远大于铜矿。”

    四人中官职最小的户部侍郎毋丘俭突然问向陈群。

    毋丘俭的话令曹叡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不错的节省铜料的方案。

    马钧前不久就向他提过格物院对于冶铁技术的有了不小的突破,冶铁效率大大增加,可以广泛推广全国。

    曹叡开口说道:“仲恭(毋丘俭)所言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尝试实行。”

    “焦平,速速派人去把将作大匠马钧请来。”

    曹叡决定要把马钧喊来问问他的建议与想法。

    “陈公确实老成谋国,所提的几项措施都有利的保证了铸币所需的铜原料储备量,朕觉得可以实行。那其他的问题不知诸位是否有好的方法呢?”

    众人沉默了许久,似乎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在他们看来无论铸造技艺,还是货币流通使用旧例来执行就好了。

    他们也和陈群的想法差不多,只要保证了铜的供应,那么朝廷就可以铸造出数量足够,样式精美的“五铢钱”,至于其他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都是很容易解决的。

    司马芝此时站出来说道:“回禀陛下,臣认为原有的’五铢钱‘的样式依旧是最优的选择,不需有较大的改变,至于货币的流通暂时只想到了循前朝旧例,由朝廷铸造交给地方州郡发放市场流通。

    曹叡虽然不太懂货币政策,但也知道货币流通的的重要性。如果每次都靠朝廷向地方州郡发放“五铢钱”,效率低下,那会大大影响百姓使用“五铢钱”的动力。

    看来这个问题也需要好好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