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第十一章 皇太极不是可爱的人

第十一章 皇太极不是可爱的人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第259章 皇太极不是可爱的人

    皇太极多次想和崇祯议和,说和议成就打猎放鹰去也,这是真心话吗?

    皇太极说过以后,八旗子弟彼时,议论声一片。

    有人表示不认同,说,一个和尚都可以做皇帝的,我们八旗子弟不敢整,合适吗?

    不过,袁崇焕任宁前道佥事时和皇太极议和,分析说,“宁远没有了外卫,也没有了粮源。靠朝廷接济是很靠不住的,朝廷对于拖欠粮饷向来兴趣浓厚。袁崇焕做辽东巡抚,首要目标是修复锦州、大凌河等城堡的守备,然后屯田耕种。但筑城工程费时甚久,又不能受到敌人干扰,在和满清处于战争状态之时无法进行。所以明清双方,都期望有一段休战的时期,以便进行自己的计划。明方是练兵、筑城、屯田,清方是进攻朝鲜,巩固统治。在这样的局势下,具备了议和的条件。”

    已经具备了议和的条件和议和的氛围,那么,议和的可能性有没有呢?

    清方从开始的时候,从来没有期望真能征服明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祖宗,长期来做明朝所封的边疆小官。

    努尔哈赤幼时住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里,类似童仆奴隶。所以他们对于明朝有先天性的敬畏,自卑感很深。宁远之战,使他们下意识中隐伏着的自卑感又开始抬头”,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只要明朝有议和的诚意,双方缔结和约,和平相处,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时,袁崇焕就力排众议,将自身安危全然置之度外,以大局为重,担当起议和的主角,首先奏响了和平之音。他模仿诸葛亮柴桑口吊丧的情节,派使者给努尔哈赤吊丧,积极和皇太极议和,讨价还价。然而,因为天启帝和魏忠贤等人的阻扰,议和没有达成,袁崇焕还被丢官罢职。

    最有趣的是,当袁崇焕罢官家居之时,皇太极见劲敌既去,立刻肆无忌惮,不再称汗而改称皇帝。原来,皇太极称帝与否,是与袁崇焕是否在职为风向标的。

    崇祯元年,袁崇焕回任之后,与皇太极又开始了和谈。皇太极对和谈向来极有兴趣,立即作出有利的反应。袁崇焕提出的先决条件,是要他先除去帝号,恢复称“汗”。皇太极居然答允,但要求明朝皇帝赐一颗印给他,表示正式承认他“汗”的地位。

    这是自居为明朝藩邦,原是对明朝极有利的。但明朝朝廷不估计形势,不研究双方力量的对比,坚持非消灭满清不可,当即拒绝了这个要求。皇太极一直到死,始终千方百计的在求和,不但自己不停的写信给明朝边界上的官员,又托朝鲜居间斡旋,要蒙古王公上书明朝提出劝告。

    每一个战役的基本目标,都是“以战求和”。他清楚的认识到,满清决计不是明朝的敌手,明朝的政治只要稍上轨道,满清就非亡国灭种不可。满族的经济力量很是薄弱,不会纺织,主要的收入是靠抢劫。皇太极写给崇祯的信,可说谦卑到了极点。

    在这儿,《天聪实录稿》所载皇太极致崇祯皇帝的一封信,信中写:“满洲国汗谨奏大明国皇帝:小国起兵,原非自不知足,希图大位,而起此念也。……夫小国之人,和好告成时,得些财物,打猎放鹰,便是快乐处。谨奏。”

    对这封信,可以总结道:“最后这句话甚是质朴动人。”也就是说,在大明官员的眼里,皇太极是非常质朴可爱的。

    可是,皇太极真的“质朴可爱”吗?

    首先,说“清方从来没有期望真能征服明朝”这句是不成立的。

    清方公开与明朝叫板,并不是逼上梁山。一直以来,努尔哈赤都得到明朝的厚待,他也因此从一个小酋长蜕变为一大地方势力。努尔哈赤野心勃勃,发布“七大恨”,悍然伐明。这所谓的“七大恨”也只有其祖、其父被明军误杀勉强说得过去,其他的纯属胡搅蛮缠。

    而其祖、其父被明军误杀,明朝也作出了巨大的赔偿,而且时间都过去了四十多年。说“清方从来没有期望真能征服明朝”是不对的。

    天启六年皇太极同意和袁崇焕议和,背后有一个世人皆知的原因:借议和为名,稳住宁远一线的明军,放手征讨朝鲜、彻底剿灭心腹之患毛文龙。

    袁崇焕不明就里,傻乎乎地和皇太极谈判,结果被皇太极玩于掌股之中。

    天启七年,皇太极的军队打趴朝鲜、重创毛文龙,史称“丁卯之战”,凯旋而还。皇太极立刻翻脸,写信谴责袁崇焕,说:“你一面派人来跟我议和,一面又急修城垣,到底是何居心?!”大举发兵攻打宁远。

    袁崇焕顿足捶胸,仰声长叹:“奴子妄心骄气,何所不逞,我准备联合蒙古人,给蒙古人送钱送物,他即攻蒙古人而伐我之交。我准备借朝鲜人替我在后方作为牵制,他攻朝鲜而让我的凭借落空。我准备借和议之机修筑大凌河、锦州以扼其咽喉,其则分入侵朝鲜之兵来阻挠我筑城。着着皆狠,而着着不后!”

    《清朝外史》有一段皇太极征服朝鲜后关于说梦的记载,说,皇太极既打服了朝鲜,某夕,忽梦随父亲努尔哈赤入大明宫殿,见明天启帝从包袱拿出一个系着丝绦的玉珊瑚相授。皇太极心想,大明皇帝要赠珍宝,什么样没有?

    偏偏赠这个,有什么用?这么想着,抬头看时,那人并不是明天启帝,而金代皇帝神像。其出示一册书,称:“这是你先代金国的史书。”皇太极恭恭敬敬接受,展卷细看,文字却不能尽辨,待要向他人请教,已从梦中惊醒。次日清晨,皇太极让臣属解梦。臣属答:“先前皇上曾梦入朝鲜王宫内,将朝鲜王举起,没多久,果然征服了朝鲜。如今又梦见明帝及金人,授以金史,是上天要将大明的江山版图相授给皇上啊。”皇太极听了,眉开眼笑。

    这则记载把皇太极要征服明朝的野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崇祯元年,袁崇焕回任之后,皇太极之所以再次同意和谈,那是以和谈为诱饵,诱骗袁崇焕替自己除掉劲敌毛文龙。

    希冀以和谈来了结“五年平辽”任务的袁崇焕晕晕乎乎地掉入皇太极的套中,亲赴皮岛斩了毛文龙。

    毛文龙一死,皇太极再无后顾之忧,随即振旅西征,借道蒙古,千里奔袭大明帝都北京,开启风云激荡的“己巳之变”。

    说一句,皇太极千里绕道,并不是要避开袁崇焕的宁远,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

    在皇太极的眼里,袁崇焕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角色,皇太极本人也始终把征服明朝作为清朝头等大事。

    袁崇焕后,皇太极写信劝降守宁远城的吴三桂,信中明确提到“明祚衰微”,要“将军相时度势,早为之计也”。

    皇太极在临终前,仍不忘叮嘱摄政王多尔衮,说:“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皇太极,可爱或有之,但一点儿也不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