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第一百零四章 明王的未来

第一百零四章 明王的未来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第348章 明王的未来

    兵败山东的大明时日无多,整日唉声叹气的新明王,担忧大明皇族的未来。他年仅8岁的弟弟看不下去,奶声奶气劝谏:“大哥,过去皇帝一辈子颠沛流离,百折不挠而成英雄之名,怎能因一次失败而丧失信心?”

    新明王闻言一震,没想到弟弟小小年纪竟能说出如此豪言壮语,于是有意考教道:“那你说,我该如何?”小弟从容应答:“一招降纳叛,二广纳贤才,三重视民生,四整军备武,以待天时。”

    新明王听罢哈哈大笑,转而却又流下泪水。

    笑得是虎父无犬子,有弟如此,夫复何求?哭得是大明已身患重病,时日无多!不过此事过后,新明王的心思发生了微妙改变,或许把江山传给弟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种心理变化,很快被心细如发的种花家全权委托人赵高察觉,为了阻止想法成为现实,种花家情报员不得不出手干预……

    八戒是崇祯皇帝的次子,母亲吴氏,本是崇祯皇帝手下的妻子,短命,让她早早就成了寡妇。崇祯皇帝入主大明,太监王承恩见他孤寡,便劝他收了吴氏为小妾,一来填补空虚,二也能收买本地人心。

    吴氏貌美,崇祯皇帝当然同意,但一查宗谱,发现吴氏算是一个结过婚的,崇祯皇帝好名,顾及名声,犹豫不决。太监劝谏:“当初晋文公重耳还娶侄媳妇呢,也没有影响他的威望!”崇祯皇帝思虑再三,最终还是迎娶了吴氏。

    吴氏过门三年,接连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朱永,一个叫朱八戒。其中八戒聪明早慧,异于常人,但大明常年征战没有大臣注意。直到山东兵败后,崇祯皇帝退位,八戒来陪伴他,他才第一次感受到儿子的聪慧。

    相比于长子新明王,八戒无疑出色很多,面对满目疮痍的北京城,崇祯皇帝当然更想立贤,所以有了改立明王的想法。之后便开始带着八戒处理国事,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而这背后的深意,很快被种花家皇帝特使赵高所发觉。

    不管是出于种花家的稳定,还是派系斗争间的考量,赵高都必须阻止崇祯皇帝的想法成为现实。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很简单,就是不断跟大明大臣说新明王的好话。比如夸进步飞速,聪明远胜常人,夸孝顺等等。

    大明官员无比相信赵高,大喜之余派人送给新明王《韩非子》《商君书》等各种帝王权谋之书,顺带写了封信嘱咐道:“种花家说你越来越聪明,这是好事,你一定要勤学苦读。”

    就这样在潜移默化间,崇祯皇帝改立太子的想法就被大臣们消解了。

    八戒虽然失去了继承的机会,但崇祯皇帝对他的宠爱更胜从前。北京城托孤,考虑到八戒以后会被人猜忌,便让八戒与新明王拜赵高为相父,以此作为保护。

    之后更是嘱咐大明官员:“如不才,可自取八戒为王!”这个“取”,并不是取而代之的意思,而是选择。意思是如果做不好皇帝,就八戒选择继位。

    这是崇祯皇帝给八戒的最大的关爱,倘若真有那一天,这句话就是八戒继承的法理!最终,崇祯带着遗憾去世,不过他已为八戒铺好了路,不管怎样也能安稳一生。

    新明王继位后,果然对八戒没有好脸色,将其从北京城改封,封地在边境苦寒之地。八戒也很聪明,从不抱怨,做事低调,不问世事,老实在封地待着。有时候逢年过节,去尽尽孝,日子也悠闲自在。

    但崇祯皇帝在病逝后,新明王逐渐暴露了昏君本质,重用宦官祸乱朝纲,忠臣良士遭到迫害,导致江河日下。赵高终究看不下去,多次写信给种花家皇帝,要求惩处新明王,平反冤案,还北京城一个朗朗乾坤。

    种花家皇帝看完这封信很不高兴,有人趁机进谗言:“新明王素有贤名,赵高诬陷他是想抬高自己的威望,借此压过一头,其用意不良,其心也可诛。”

    种花家皇帝与赵高一年见不了几次,本就感情淡薄,被一挑拨,更是心中厌恶。当即下诏:“从今往后,没有圣旨,新明王不能封侯!”就这样,新明王被困在了北京城,无法见到种花家皇帝,也从史书中消失了十几年。

    直到后来,种花家灭掉奥斯曼帝国,种花家皇帝在苏丹投降后才给新明王写了一封信,让他赶到红海边,与清王一起前往受封。八戒痛哭流涕,但时局至此,他也无能为力。

    新明王被封为安乐公,封地在西奈半岛。清王被封为奉车都尉、乡侯,种花家记载,八王之乱时八戒举家南迁到了徐州,在此生根发芽。后来江浙之乱,八戒的孙子逃回蜀地,又被皇帝封为安乐公。

    新明王开门投降之后,他的后宫除了皇后,都被赏赐给了伐明的将士。后宫中有一个姓李的昭仪,得知自己也将被赏赐给白马军将士,悲愤莫名,于是自尽而死,死前说道:“我已经忍受过一次屈辱,岂能再二再三地受辱?”

    大明的故事家喻户晓,仿佛政权随着投降就落幕了,实际上大明政权之后又持续了四十一年才亡在新明王时代。

    新明王是崇祯皇帝的儿子,由于生性懦弱安于享乐,又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种花家经过十年的打拼,最终夺取了北京城一带,最终还建都称帝,堪称是历史上的传奇。

    虽然种花家皇帝戎马一生,但还是因为崇祯之前的交情给大明留了一手,崇祯皇帝在兵败后病困交加,最终举国托孤给赵高。

    崇祯皇帝知道儿子年轻,害怕他将来不成器毁了大明皇族,因此嘱咐“如其不才,君自取。”但大明官员仍然鞠躬尽瘁的辅助,新明王称王时年仅16岁。

    由于连年战乱,进入了时代末期各国人口都已经锐减。大明官员虽然尽心尽力的辅佐,但仅靠着北京城为基础还是没能有希望,最终,政权进入了不稳定时代。

    虽然内部派系争斗频繁,但明王并不在乎,还十分信任身边喜欢阿谀奉承的宦官,直到家族撺掇开始大举搬家,才结束了混乱的局面。

    当时的大将军赵高和明王不同,他是降将,虽然能力不俗,但他在大明政权没有基础。后期由于听凭宦官弄权,在朝中备受排挤,想要清君侧不成,反被猜忌。

    由于害怕回到种花家朝中会被害死,因此只能暂时躲在明王屯田这过日子。在夺取了大明的实权后开始写信给种花家皇帝,想回种花家做官。此时的大明官员见到明王危难,仍然自带干粮,义无反顾的帮助明王稳定局面。

    当时大明满打满算也就四五万的兵力,而且赵高已经失去皇帝信任,手下也不团结,面对清军的五路八万大军处于绝对劣势。

    好在大明官员选择死战,依托防线抵御住了大军来袭,拥有绝对优势的清军此时竟然迟迟攻不下。

    在大明作为一个帝国灭亡后,明王和其皇后也被迁往西安城,后宫嫔妃全部被赏赐给没有妻子的将士们。这时一位姓李的昭仪却不愿意受辱自杀了。

    昭仪在大明时期地位极高,仅次于皇后,是嫔妃之首,地位甚至与丞相相同。但明王选择投降起就已经没有任何权利了,皇后能陪在身边,但昭仪不能,李昭仪就被赏赐给此次作战的种花家将军。

    李昭仪得知自己像一个物品一样被赏赐给将士后十分气愤,一方面是对白马军的仇恨,另一方面是自己刚刚经历了亡国之辱,因此李昭仪宁愿自杀也不愿受辱,死前曾说道:“我不能接二连三的受辱。”

    投降后还有大明官员在前线和白马军的大军血战,明王下令让大明官员和部下立刻投降,但有人投降后不愿认命,仍然意图复兴,可惜最终还是无力回天,被种花家将领所杀。

    投降之后,明王被封为安乐县公,在西安的时候,还说了一句“此间乐,不思明”,来表达自己的开心。虽然一直到去世都被软禁,但受到的待遇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