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社交心理学 > 第五节 包容需求——更亲和一些,更幸福一些

第五节 包容需求——更亲和一些,更幸福一些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社交心理学 !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社交活动获得安全需求的满足,这更多的是从个体自身的特点来出发的。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人们在交往中还应考虑到他人的脆弱,这便是个体对包容的需要。

    在有关包容需求的理论中,社会心理学家舒茨于1958年提出的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包容需要是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如果包容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在人际关系中产生低社会的或超社会的行为。

    低社会行为的特点是内向、退缩、避免与他人建立关系、拒绝加入团体等。这种人会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主动参加社会活动。

    超社会行为的特点是主动与别人交往、接触,故意引起别人注意,但可能因其行为强度和方式表现得太过分而引起别人的反感。

    舒茨认为,适当的行为应该是社会性行为,即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什么障碍,他能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决定自己参与团体或不参与团体,参与多或参与少等。总之,无论是独处还是与别人在一起,他都会感到幸福。

    有一句话说:“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这反映的是人们单独存在的悲哀之处,也从反面传达了人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重要性,而包容需求的满足便显得非常重要。

    美国第一任黑人国务卿鲍威尔是美国纽约市贫民区中一个最贫穷的牙买加遗民的孩子,他从打工仔成长为美国四星上将、国家安全顾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直至美国国务卿的经历,使得人们认为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他的自传《我的美国之路》一书中,他讲到很多对他有深刻影响的人,其中一位就是他服役时的上尉——米勒上尉。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鲍威尔从连长米勒上尉处接受了秘密任务——率领全排驱车前进。在前进的途中,鲍威尔突然发现自己手枪不见了——陆军中丢失武器是件很严重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若军事演习中士兵出现这样的事情,上级会对其进行调查,并在其档案上留下一个致命的污点。

    而米勒却没有这样做,他只是替鲍威尔编造了一个故事让他搪塞了过去。他对鲍威尔说:“我手下来了这么个还算能干的少尉,他有时毛手毛脚,出点差错,我得给他一点教训,吓得他屁滚尿流,但得手下留情,别让他的前程刚开始就毁了。”

    米勒上尉给鲍威尔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这样评价米勒上尉:“当人们跌倒的时候,他把他们扶起来,掸掸他们身上的灰尘,拍拍他们的背,推他们继续前进。”

    米勒上尉这种有人情味的、亲和的领导作风便是包容之心,同时也满足了鲍威尔的包容需求。

    一个冷冰冰的总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这种“冷冰冰”被人冠以“冷漠”、“无同情心”、“无包容心”等称号,比如下面的父母。

    越战结束后,一个幸存的美国士兵打完仗回到了美国,在回家前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接受我的一位朋友一起回家。”

    “当然可以,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父母答道。

    “有些事必须告诉你们,他在战争中受了伤,失去了一只左胳膊和一条左腿,希望你们能喜欢他。”儿子继续说道。

    “我很抱歉听到这个事,”母亲说,“也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一个其他的地方。”

    但儿子坚持道:“不,我希望我们在一起。”

    父亲说:“儿子,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完全没有自理的能力,他会带来巨大的负担的,所以,我们不想这样,你还是快回家吧。”

    儿子没有回答,挂断了电话。

    然而几天后,这地父母接到了警方的电话,说他们的儿子从楼顶坠楼自杀了,原来这个儿子所说的“朋友”就是他自己。

    儿子的试探性询问,得到的是父母的冷漠以对。面对父母的“不能容忍”,最终儿子放弃了生命。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个士兵所想寻求的“包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引发了这场悲剧。

    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与人打交道,具备良好的包容之心——满足他人的包容需求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让彼此感觉到更多的情感上的幸福,比如关爱、温暖,也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人际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