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心理学的智慧 !
在日常的交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影响。当我们在对待他人时,并不是把对方当作我们要管制或者约束的对象,也不是把别人当作批评教育的对象,更不是把别人当作敌人来看待,而是把他当成自己人,视他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把他当成第二个自我,用真心去对待他,使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彼此之间没有心理压力,更无须有任何的心理防范,从而使双方达到心理吸引、情感共鸣、心有灵犀、一点即通的境界,彼此把对方当成自己人看待。一般来说,自己人多数在空间距离上是接近的,这是因为在地理上的接近从而使彼此相互接触的机会增多,容易对对方了解、熟悉并成为彼此的知己,最终彼此之间就会在心理上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对于一方所说的话,另一方也会更容易相信,甚至是当一方提出一些令人为难的要求时,另一方也不会轻易拒绝。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自己人效应”。
平等待人,才能赢得人心
要使对方成为自己人,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彼此在态度、观点和个性方面都有相近之处。双方彼此的相似点越多,并且双方都能意识到这些相似点,那么,双方就越能把对方视为自己人。同类易聚、物以类聚说的就是这种道理。社会心理学家柯尔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表明:个人所认为的最好朋友大多都是同等地位、同样爱好的人,一般说他们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都很相似,他们所讲的最好朋友也就是自己人。在相似性的因素中,态度的相似性对自己人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双方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直接决定了人们之间的自己人关系,而到了后期,彼此的态度和价值观就成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见,志同道合才是自己人形成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与人交往相处时,当初次与人见面时,也是经常询问彼此的家乡、职业、兴趣爱好等类似的问题,如果两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谈得来,就会慢慢发现对方与自己的共同点,就会慢慢地拉近心理距离,而后经过多次的交往、联系,以至于后来成为朋友、成为知己,使彼此间的人际关系更加稳固,最终成为自己人。这也就是志同道合的必然结果。在人际交往中利用“自己人效应”,让对方把我们当成了他的“自己人”,是增进彼此间关系最好的办法。
我们在向他人传递信息和观点时,如果适时的运用“自己人效应”就会让我们的言谈举止更具有吸引力,就会更容易实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一个人能在生活中把“自己人效应”运用的恰到好处,那么他因此拥有的人际关系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他人生成功的基石。反之,如果由于抓不住对方的心理,不了解对方的心之所想而导致彼此的人际关系紧张的话,就很有可能阻碍他的发展和成功。
案例一:苏联的加里宁是一位深受广大青年学子爱戴的演讲家。一次,加里宁在参加莫斯科市鲍乌曼区中学的年级会议时,被校方邀请做演讲。加里宁在开始就作出了如下演讲:“亲爱的同学们,我曾经也经历过像你们今天这样的学生时代,我深知作为一名在校学生的追求和梦想。我当时的想法跟你们现在的想法也是一样的,现在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你们能够好好学习,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不但是你、我的希望,也是你们家长的愿望,更是国家、社会以及老一辈人对你们的共同期望!”
加里宁的这次演讲,一开始就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说明自己也经历过“像你们今天一样的学生时代”,而且他也深深理解作为一名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与听众达成了一种“自己人效应”,从而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接下来,他又进行换位思考,以“我当时的想法跟你们现在的想法也是一样的”来鼓励和鞭策学生们能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回报社会、报效祖国,这不禁让台下的学生们倍感亲切,达到了吸引听众的目的,也使听众对他产生了一种信赖和尊敬。
案例二:美国总统林肯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家庭,在他参加总统竞选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竞争优势的竞争对手,对他的贫寒出身进行了大肆宣扬,以此想让林肯在选民面前出丑甚至是落选。然而,林肯却都以巧妙的言语委婉地进行了回击,并争取到了竞选的主动权,从而赢得了人心。
在一次竞选演讲中,林肯对台下众多的选民说:“有人问我现在有多少财产。我告诉他们,我有一位爱我的妻子和一个儿子,他们都是我的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了一间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柜,书柜上摆放的书值得所有人一读。我本人又高又瘦,脸很长,迄今为止都没有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林肯的最后一句话“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意在暗示人们:“选民就是我唯一的财富,我永远离不开大家的支持。”这样就会让选民感受到林肯热爱民众的深厚感情,从而对林肯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因此都会给他投上支持的一票。林肯正是利用了“自己人效应”来拉近了自己和选民的心理距离,赢得了选民极大的支持,从而取得了最终的竞选成功。
案例三: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做圣诞节演说时曾讲道:“我今天虽然远离家人和祖国,而在这里过节,但我没有一点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我不知道,这是由于我母亲和你们流着相同的血,还是由于我多年来在此所得到的深厚友谊……在美国的中心和最高权力的所在地,我根本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我们的人民说着共同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着同样的梦想。我所能感觉到的就只有一种和谐的、亲密无间的兄弟之间的快乐气氛……”
丘吉尔从对美国的友谊和情感等方面讲出了“我们”、“我母亲和你们流着相同的血”、“一种和谐的、亲密无间的兄弟之间的快乐气氛”,从而使这样的演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自己人效应”,激发了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使自己的演讲获得极大的成功。
上述三个案例都是用“自己人效应”而找到了演讲者与听众心灵沟通的连接点,找到了演讲者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区,使他们之间产生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最终取得了成功。
一百多年前,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更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想使别人赞同你的原则,首先要使对方相信:你是他最忠实的朋友,也就是说你和他是‘自己人’。用一滴蜜去赢得对方的心,你就能使对方走在理智的大道上。”其实,如何酿成这“自己人”的“一滴蜜”,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如何把态度与价值观的类似性和“情感上的相悦性”做到具体化,在于我们如何从各个方面去采集更多可供酿蜜的“花粉”。可见,即便在阶级地位、政治态度以及原则立场这些大的问题上,“自己人效应”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说服别人按照我们的意见或建议去做,只是向人们提出好的建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恰到好处地强化和发挥“自己人效应”,使对方认为彼此之间是“自己人”,让对方喜欢上我们,让对方信赖我们,从而避免我们好的意见或建议遭到对方的拒绝,让对方容易地接受我们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在处理一些有选择性的事情时,都会存在一种对和自己关系好的人就放宽条件,对关系不好的人就苛刻一点的心理,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自己人效应”。因为在人们心里,都会下意识地觉得,对那些和自己关系近的人就应该更照顾一点。而且,也只有和自己人相处的时候才不会有紧张感和压抑感,也不用处处都提防对方。
“自己人效应”一经形成,人际之间的摩擦事件与心理冲突就会大大减少,也就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起互不设防的处事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就会不遗余力地把事情做到最好。人与人之间的爱都是双向的,“喜欢”和“被喜欢”也是互为因果关系,我们要时刻记住: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在生活、工作或者人际交往中,多运用一些“自己人效应”就会使我们在困难的时候有援助之手,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