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心理学的智慧 > 第八节 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才能得寸进尺

第八节 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才能得寸进尺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心理学的智慧 !

    登门坎效应指的是,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提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要求时,在他人提出更大的要求时,为了避免人事上的不协调,和希望能够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他人提出的更大的要求,这样事情就会更容易达到目标。就像登门槛要一级一级地登,才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理想高峰。当一个个体先接受了小要求,为了保持形象一致,就可能接受更大、更不合意的要求。

    将目标分化,才能成功

    “登门槛效应”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它反映着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普遍地种种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只有将目标简化,步步为营,才能够成功。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交往中,当我们请求某人做某件较大或是较为麻烦的事情时,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我们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比如: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一时间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或是很难做得到的题目和作业,应该先提出一个只要比先前有很小进步的小要求,在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逐渐地通过鼓励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便会更容易接受并努力达到。

    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众人大都未能跑完全程,只有一个人跑完了全程,获得了冠军。然而,并没有人认识这个来自日本的参赛选手山田本一,他却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在场的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淡淡地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用聪明战胜对手。”就在当时,就有许多人认为像他这个偶尔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毕竟马拉松是要依赖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有身体素质好并且有很大的耐性才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仅在其次,如果只说是聪明取胜确实太过牵强。

    几年后,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城市,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而这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蜂拥而至,请他详谈他的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于和别人攀谈,他的回答仍是上次的那句:“用智慧战胜对手。”这一次记者没有在报纸上讥讽他,只是大都对他所谓的智慧疑惑不解。

    经过了十年风雪,这个所谓的“智慧战胜对手”的谜团终于被揭开了。

    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说道:我每次在比赛的前一天,都会乘车将比赛的路线看一遍,并把途中比较醒目或者是有标志性的事物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路旁的垃圾桶,第二个标志是一座房子,第三个标志是枫叶树……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第二天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冲向第一个目标,在我到达我所画的第一个目标后,我就用同样的速度向我画的第二个标志冲去,等到我到达第二个目标后,我就用同样的方式奔向下个标志。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一段一段的小目标,被我轻松地跑完了。刚开始,我也不懂这样的道理,当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外的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时,结果就是我还没跑到总赛程的三分之一我已经疲劳得不行了。我被前面的那段遥遥无期的路程给吓倒了。

    正因为自己的觉悟,山田本一曾说:一件事,如果我们只看它的结果往往给自己的压力就会非常的大,从而使自己望而却步,但是如果你将事情的潜在趋向看透,并将其分散开来看,事情就可以慢慢地进行,从而完成原本巨大的任务。也正因为如此,我的人生才会如此的精彩。

    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会做事半途而废,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事情的难度较大,而是因为觉得成功离我们太远。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如果我们稍微地具有山田本一先生的一点点智慧的话,将目标分化,一步一步地进行;我们的一生应该就会少许多的懊悔和惋惜。如果我们把某件事情的苦难想象得过于强硬,把自我局限在过于渺小的地方,就会感觉到自身不堪重负,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如何才能使我们成功,首先我们必须立定坚定不移、不可动摇的意志;然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长远的目标分解成即可实施的步骤,从一点一滴做起,站好脚跟,坚定且全神贯注地进行,步步为营,才能走向成功。

    让小目标求得大成功

    在一次心理学实验发现:如果政府直接提出要求时,居民愿意为社会救助站捐款的比例是46%;但如果分两步提出要求,第一天让人们佩戴一个宣传纪念章,第二天再请他们捐款,则愿意捐款的人数比原本的人数几乎多出一倍。心理学家们认为,如果一下子向别人提出比较困难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但是如果先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然后再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会容易接受。这也是因为人们在不断地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渐渐适应,未能意识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更是人们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作是“喜怒无常”的人,也因此,在接受了要求,对别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为困难。如果这种要求并不会给你自己造成多大的损失,人们往往会以一种“反正都帮了,再帮一次也无妨”的心理,那么,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

    现今社会,很多的小学生都将学习看得非常严重,认为是自己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于是,就开始做任何事情都半途而废,这更是给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的老师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的却束手无策。这也往往耽误了学生学习的好机会,从而断送了孩子的前程。

    小米是承安小学的老师,为人热情,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很多学生喜欢她。

    在一个新学期刚开始不到3个月时,她就遇见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在她的班级上,有几位学生非常调皮,老是欺负其他的学生,还经常不做作业。组长让他们把作业上交时,他们总是找尽理由,要么说忘记带了,要么就是磨磨蹭蹭地在书包里找了又找,打开本子,结果作业往往是丢三落四,很少能够做完。

    小米为了此事,走访了几个同学的家长,毕竟现在都是独子,家长也只是说骂也骂过了,抓一阵好一阵,没有什么“特效”。罚他重做,或是严厉批评,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小米也显得无奈,于是她开始观察这几个学生,希望能够找到什么原因。通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她惊奇地发现这几个孩子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很怕做作业。也并不是完全不会做,主要是他们的学习习惯有问题。看到如此,小米也就猜得**不离十了。在以往自己也是碰到过这样的学生的,想一蹴而就,马上转变是不可能的,只有循循善诱,一步一脚印地慢慢改变,就像心理学里的“登门槛效益”一样进行。

    就这样,小米开始了她的“三部曲”。

    这天她来到教室,当着全体学生宣布自己对那几位学生的“特殊政策”:只要交本子,做错题或是漏做题目都不予计较。听到我的宣布,其他的学生议论纷纷,检查作业的小组长更是如释重负。而那几个同学也乐得开心。小米心想,现在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高,以后才能更好地改变他们。

    效果果然显著,那几个调皮的学生都按时交了本子。几天后,小米便在课堂上当众表扬了他们几个:“这些天,我们班上的诚诚、小海、卢帆、津津这几位小朋友非常值得表扬,他们都按老师的要求将作业按时上交,一天不缺,值得表扬!”并带头给他们鼓了掌,可能是看老师鼓了掌,学生们都热烈地鼓起来,这反倒让他们几个不好意思起来。

    有了如此的效果,小米就趁热打铁,对这几个学生提高了要求。她向他们提出:不但要交本子,而且不能够漏题,但是做错了不予计较。小米问他们是否能够做到,他们很自信地说:“能!”小米非常高兴。在一周时间里,小米每每看到他们几个做到她提出的要求,她就会向他们笑笑点点头,有时还摸摸他们的头。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实验,他们都能够做到按时交作业,而且几乎不漏题。小米非常满意他们的表现,在一次班会上,她特地留出时间来表扬他们,并奖励了他们每人一个小红花。这次,他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最后,小米就提出让他们不仅要交本子,而且不能够漏题,正确率也要不断提高。他们几个中竟出乎意料地说:“老师,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小米非常激动,她仿佛已经能看到这些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了。

    几周后,这些孩子突飞猛进,作业写地十分完整,错误率更是非常小,按时交作业已经成为了习惯。

    不断的进步,已经使他们成为了班里的好学生,再也不是什么难教难管的学生了。小米为他们制定的“特殊政策”也因他们的态度转变,已经取消了。看着他们每次的成功,小米更是开心,多次的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教学上,让学生能够成为好学生不是一蹴而成的,只有循序渐进,运用“登门槛效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而使得成功。老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水平。更要好好分析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现有的发展,然后根据不同自身素质、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不同层次的小目标,可以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也因如此,老师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让学生能够渐渐地将小目标转变为大的目标,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来,也能够让学生们迈过了一道“小小门坎”,步步为营,实现自己的目标。

    “登门槛效应”是具有着一种教学的理念和智慧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在不经意处见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