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美育散论 > 试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美育散论 !

    美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自身美化、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是特定历史上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传播下去的手段。美育是以情感为中介,以生动、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或形式唤起审美者的感受,通过审美者情感体验实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荡胸怀、催人奋进的教育目的。另外,美育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还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美的净化,使人的道德达到美的升华。美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积极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对于爱好美与强烈追求美的广大青年学生都有着特殊的价值。美育既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从教育本身来看,美育应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应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这就是说,必须揭示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中介和转化关系——即中转关系,才能说明它对其他方面怎样渗透、补充的,才能从立体的方面确定它在教育中的整体性意义。美育既作为德、智、体、劳的基础,又把美育归结为美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我们理论研究的空白点,也是当前美育实践的夜航道,但正是这些问题才显示着新时期美育的本质意义和整体反应的性质。所以,这种审美教育活动——美育作为一种全面的、自由的精神活动在现代生活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和科学不断进步,特别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美育在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的作用愈来愈为科学的理论所证实。许多教育家提出了将美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中,使德育、智育、体育升华为伦理美育、智力美育、人体美育。这种主张基本上反映了当代科学和教育发展的趋势,说明了美育的重要教育作用为人们所共识的现实。

    一、合理实施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欣赏能力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审美角度对客观世界的一个总的看法。审美观人人都有,问题是在于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是格调高的还是格调低的,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审美教育的中心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努力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和鉴赏美丑的能力。人的审美观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接受审美教育和进行审美欣赏过程中,审美经验不断积累、不断丰富、不断提高、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的结果。审美观不是自然形成的,是通过广泛的审美教育来实现和建立的,特别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担负着无产阶级审美观的培养和建立的重任,我们应该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建立起与日益发展的生产进程相适应、相协调的审美观。

    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后,还要进一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欣赏能力。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欣赏能力的高低无疑是以测量其精神文明发展的积淀为历史前提的,因此审美程度的高低,既取决于审美观的先进与落后,也和一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科学水平的高低有直接联系。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要发现美,就必须懂得美,还要有感受美的能力,如果没有感受美的能力,就不可能欣赏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欣赏绘画、雕塑就要有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欣赏小说,就要有借助语言的想象力;要对以往历史上的艺术珍品进行欣赏,就要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当然也要有必需的知识,否则就无法对它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对于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大画家以宗教为题材的画,如果缺乏对当时“人文主义”必要的了解,那么在理解上就不会很深刻,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取材于圣经中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如果不了解这个故事,也就不能很好地欣赏它,而缺乏审美感受力,只作为知识去理解同样也欣赏不了它的美。人的审美欣赏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审美教育活动和长期实践中培养出来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欣赏能力?

    首先,欣赏者要有先进的世界观做指导。世界观是人们整个精神世界的核心和基础。阶级观点、心理状态、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和先进的世界观,欣赏者就不会真正感受并领悟美。其次,要努力扩大同学们的欣赏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修养水平。要想提高审美能力,必须广泛地进行审美欣赏,在审美欣赏中培养审美趣味,否则将是一句空话。只有主动积极地去加强审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二、合理实施美育,可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国古代重要的美学著作《乐记》,对美学的最早形式“乐”的道德教化作用有着生动具体地描写:“小大相承,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迷相为径,故乐行而位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乐记·师工》篇还把歌者直接称之为道德的传播者:“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在西方,致力于研究如何弥合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之间双峰对峙的基本哲学命题的美育理论家席勒在谈到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时,认为美育是人“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达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桥梁”,“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这里所说的“理性的人”即指“道德的人”。深受西方美学理论和中国古代礼与乐融为一体传统影响的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在论述美育和德育的关系时曾深刻地指出:乐可以使礼的教育变得更加容易和自由。他在《中国伦理史》中说:“有礼则不可无乐。

    礼者人定之法,节制其身心,消极者也。乐者以自然之美,化成其性灵,积极者也,礼之德方而智,乐之德圆而神。无礼之乐,或流于纵恣而无纪,无乐之礼,又涉于枯寂而无趣。”在蔡元培看来,美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感情教育,它通过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即美的事物,可以使人的情感受到陶冶,从而使高尚的行为成为自觉的和受内在感情支配的积极行为。我们知道“审美价值包含着道德关系,而审美教育能给人以高尚的影响,通过美的影响,又可以使个体的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信念、理想,构成个体的心理动力,从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是作为个体知、行、意的中介而发挥其教化作用的”。近代心理学的这些研究成果在证实美育理论正确性的同时也说明了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作用。

    三、合理实施美育可以建构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可增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美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塑造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指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能力的协调统一。正如人们所说:教育科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有意识地为塑造人的心理结构而努力,人要获得一种结构、一种能力、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不只是知识。知识是重要的,但知识是死的,而心理结构则是活的能力和能量。这种高层次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式,首先要使人们具有丰富的内在情感,而内在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只有通过外部自然形式、艺术形式和社会形式的把握才能完成,所以只有审美教育才能实现这个任务。审美教育既包括以艺术为手段的艺术教育,又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为手段的多种多样的美的教育。可以说凡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的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能够激起人们审美情感的都具有审美教育的性质。如自然界的各种动态形式的美,如河流、瀑布、流云;静态的美,高山、海滩、奇石等等。从社会现象来看美的事物到处可见,建筑物的矗立、街道的布局、园林的美化、商店的陈设以及家庭的摆设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审美情感,给人以审美愉悦。许多伟大英雄人物,他们优美的心灵,高尚的革命情操,不时激荡着我们的情怀。所以审美教育是以情感为中介,培养和塑造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实现陶冶人、教育人的目的。从心理学考察,个体的心理结构是由知、情、意组成的。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的本能冲动,它需要正常的发泄、引导,升华到高尚、纯洁的境地,美育可以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为本身就是理性的东西,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来开展。近年来的美育研究成果表明,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是不局限于狭义的美育,美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培养艺术家而施教,它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育的内容应该包罗一切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艺术美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

    人的审美观、审美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说明无论审美对象还是审美主体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正是由于社会观方面产生了客观世界的美,也在主观方面产生了人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意识。但个体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的建构却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只有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才能培养人们具有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的感觉、知觉、情思、想象、理解等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和相互协调。因此,审美教育就是运用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各种产品和总结出来的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规律来影响个体的感官和心理,增强其审美创造力,与此同时又把那些因贫困和不合理的制度的片面教育而失去的感受力恢复和发展起来,使个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以一种较为平衡谐调的心理结构去对美的形象或形式作出正确反应,从而促进和影响其智力的发展、行为的高尚、心灵的完善。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像达尔文指出的那样,欲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和保持,必须从儿童时代就要重视美育教育。由此可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合理实施美育,能促进学校德、智、体三育的发展

    美育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系统,但它又是和其他三育相辅相成的。以德育来说,美育通过美的事物陶冶青少年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志趣以及对美的理想和追求,这自然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就德育课本身来说,如果能贯穿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的原则,也必然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普遍证明,生硬抽象的说教、千篇一律的灌输,效果不好。目前思想教育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使德育面临危机。有人提出通过美育的桥梁进行德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种使德育和美育有机结合的努力,无疑有助于克服片面性。美育也促进智育的发展,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由于人们一般多用左脑思想,尤其学校,更是一个强调左脑功能的地方,而对右脑的开发却很不够。如果能懂得美,欣赏美,就有助于协调大脑两半球的活动,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据一所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调查报告,由于开设了美育课,少年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知识增多,眼界开阔,自然科学比以前学的更好了。近年来,许多大学也出现了美学热,学校开设了音乐和美术欣赏课,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总之,美育所提供的感性形象和感情力量,对于青少年智力开发和全面发展具有强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对全社会审美趣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具有直接的、不可估量的意义。

    综上所述,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美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智育第一,使受教育者头脑里塞满了数学公式、文字概念、知识条文和道德信条,脑子里是与现实脱离的意象,生活上遵循的是与生命相分理的逻辑。所以美育不仅仅应该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将美育贯穿到德、智、体诸科的教育中,寓美于教育中,使德育不纯是说教,智育不单是灌输,体育不是机械的动作,这样的教育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的:“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所以这一艰巨的工程应当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来切实落实实施,我们要共同努力,尽快地建立起一个高效能的美育网络,使得我们的美育工作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罗丹,艺术论,北京:人民出版社(年代不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出版单位及年代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