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美育散论 !
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作为全面、自由的精神活动,在现代生活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在古代,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能否生存;在近代,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生活;而在现代,随着物质生存的紧迫性的缓和,人的精神生活则成为紧迫问题。因此,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活动逐渐受到重视,这并非全靠爱好艺术的领导、教育家、艺术家们的极力倡导等人为因素所致,而主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的必然结果,人们总习惯于局限在教育或艺术的范围内来探讨审美教育的地位、作用与功能,因而,能足以证明审美教育应当存在并受到重视的理由便不是很多,零零散散的理论阐述分量也显得不足,这就让人感到审美教育难以理直气壮,最终成不了气候。然而,让我们放眼大干世界,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来考察审美教育时,我们定会大感惊愕:现代社会与审美教育竟然还会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品化的社会,而商品经济是一种以物质为绝对中心的社会文化形态。现实世界正成为一个物质密度过大的世界,以致物质反过来排挤人、压迫人,将人也异化为物,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转化为**裸的物质化关系。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把每一分钟的时间都用于利润的创造,人在整年整月的忙碌中成为一架被动的机器或一座机械钟表,几乎丧失了能动的力量。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活的量之丰富与质之低劣之间的反差竟是如此之大,社会总体的物质文明和消费水平迅速增长,而个人精神生活却变得贫乏而空虚,人们的精神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高渴望、高质量矗立在审美教育面前。
现代社会同时又是一个理性化的社会,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理性发展的历史。在人类理性的一面得到不断发展,理智力量在科学崇拜的名义下获得超前强化的同时,非理性的、情感的一面却被不断压抑,人的生存方式也受到理性的规范和支配,这种压抑与支配在现代社会已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心理学家荣格于是说:“情感萎缩,这是现代人的一个特点。”其实,现代人的情感并没有萎缩,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只是因为现代理性化的文化结构阻碍了情感的外露,于是人们只能让情感内化为一种无意识的积淀。人的强烈情感表达既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就只能在艺术的虚构中得以完成,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因此便成为人类情感的无限期望。
现代社会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观念已深人人心,因而就需要对“审美教育是科技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充分的认识。
审美教育对科技的进步作用,从两方面体现出来:其一,通过科学活动培养主体的能力和品格,推动科技进步。科学创造是科学活动主体能力和品格的统一。“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创造性的劳动态度,旺盛的求知**,严格的自我要求,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勉和坚持等一系列良好的个性品格也在科学创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审美教育是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有效手段,因此,它对于个体科学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培养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其二,通过科学活动培养主体的审美感受力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规律,促进科学的发展,进而推进技术的更新。科学活动以揭示真实科学的图景为目的。大自然的美,包括对称、和谐、奇异、壮丽等必然会体现在科学体系之中,从而使科学理论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本身呈现出对称、和谐、协调、奇异等,成为美的东西,具有审美价值。美与真的这种内在一致性,决定了审美标准可以作为科学创造活动的一个重要尺度。首先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科学活动的主体用美感或的尺度做出的选择能够结出真理之果。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韦尔曾直言宣称:“我们的工作总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选择一个时,我总是选择美。”韦尔之所以如此声称,是因为他有过深刻的体验。当他完成引力规范理论时,就当时的科学背景而言,似乎将其作为引力理论是真实的,但由于该理论形式之美,竟使韦尔难以割舍,最终还是保留了它。
多年以后,规范不变形式被引进量子力学,证明韦尔的美感直觉是完全正确的。其次,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科学活动主体可以从科学是否美的角度检验科学成果,对科学成果进行美的完善化处理,以科学成果的真与美的统一为目标,不断完善、美化科学成果。一生追求科学美的物理学家狄拉克认为,如果物理方程在数学上不美,那就标志着一定不足,意味着理论有缺陷,需要加以改进。
审美标准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发挥上述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科学活动主体必须懂得科学美和一般美,掌握美的规律,具有良好的审美欣赏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活动主体的必要素养。十几年前,有的学者曾对“我们的教育能否贡献一个爱因斯坦”作过解答。在否定性回答中,其理由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仅仅是给学生一些知识,而没有使学生具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审美素养。这一理由是符合事实的。
这就决定了仅仅重视科学教育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审美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促进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重视审美教育,特别是科学美的教育。
三现代社会是一个艺术化的社会,艺术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并深深渗透于其中。艺术已不是少数人的装饰品,甚至也不是局限于一些特殊人的“创作”,时代要求其全部的人们都要接触艺术,在艺术中求生存。人们将要用艺术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将成为必然趋势。随着艺术在社会中变得日益重要,个人、公司和城镇都将在艺术形象、艺术个性和艺术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不断地决定各自的命运。审美教育,特别是技术美的教育,在现代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由于审美教育,特别是技术美的教育对于提高产品的美学质量和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功利认识与审美认识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劳动产品的功利性与审美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忽视产品的审美性必然会损害其功利性。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因为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美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在产品大量涌人市场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美学质量,使产品的外观包括形体、色彩、表面质感及装饰等方面给人以综合整体的审美表象,成为产品消费质量的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产品的审美价值作为保证产品的高消费质量的条件和手段,可以直接影响社会利益组织包括具体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因为在产品功效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谁的产品质量高,谁的产品就会成为市场的宠儿。例如,190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设计并投产了价廉物美的T型汽车,很快垄断了美国汽车市场,到1919年美国汽车总数55万辆,其中25万辆为T型汽车,为福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七八十年代,日本汽车以外形新颖美观、质感精细、光洁度高的特点为各国消费者所欢迎,从而取代了享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美国而雄居世界销量第一。与此相反,因产品设计不能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而使企业败落的也不乏其例。由此看来,社会利益组织包括具体生产单位要获得较大或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提高产品外观的美学质量,使产品达到审美化的水平。既然如此,那么随之而来的要求,就必须是对作为社会生产第一要素的生产者施以全面、系统、正规的审美教育,使他们具有必要的审美素养。
以上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审美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虽未能面面俱到,但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最深刻的价值就在于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人类社会发展到现时代,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保证,因此,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问题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赋予艺术教育的神圣使命是提高每个人的审美素养,支持并献身于这个使命的程度,是衡量我们这个社会体系是否成熟的尺度,因为再没有什么能比社会对审美教育的关心程度更能检验其是否关心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了。
参考文献:
刘大椿,科学活动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