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美育散论 > 民族院校艺术教育改革研究思路

民族院校艺术教育改革研究思路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美育散论 !

    艺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或者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谈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时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艺术教育有对人的微观行为的教导作用,但它对人的宏观方面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全身心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和补足作用,它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伦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一道,相互配合又相互渗透在人的整体心理和精神素质塑造方面发挥着功能。

    民族院校作为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创办的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民族院校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振兴,而且关系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民族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使民族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有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特点。必须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教育工作。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以下几方面:首先,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其次,艺术教育是其他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再次,艺术教育是一种娱乐教育,是紧张学习之余的一种消遣方式。上述理解虽并非错误却远不全面,它一味强调的是艺术教育对于其他教育的辅助功能与从属地位,而忽略了艺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立功能和所应具有的主体地位。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也存在着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澄清上述问题之后,再结合民族院校的特殊性来切实加强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首先,艺术教育不仅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更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整个教育水平的突破口。

    艺术和科学是人类文明的并蒂莲,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反面,它一面以情感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是以思想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艺术并非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也不是对科学的一种补充。正因为如此,英国著名科学家赫胥黎说:如果科学独占整个世界,那是因为人类本性的某一方面已经死亡,是因为人们已经丧失了古代和现代品质的一半。事实上,早在公元前6世纪,艺术和科学就显示出了它们的密切关系,文艺复兴时期,这种融合达到了高峰。艺术与科学习惯上的割裂与对立是近几世纪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它导致了近、现代社会所出现的众所周知的许多弊端。因此,艺术与科学的联姻,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进行反思,以把握自身、完善自身的必然结果。

    以人为中心、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发展趋势,艺术科学化、科学艺术化的新走向,以及艺术与科学在创造性、想象力乃至目标上的相似与一致,使得二者在当代找到了新的交汇点,重科学轻艺术的思想将被艺术与科学并重的观念所取代。由此可见,学校只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艺术教育是片面的,艺术与科学应该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两大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美育中拥有一席之地,而且应该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

    如何理解艺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整个教育水平的突破口呢?笔者认为,重视艺术教育,这本身就是对长期以来艺术教育不受重视的我国学校应试教育模式的一大突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是中外教育家们早已作出的结论。然而,教育与艺术隔绝却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通病,让教育真正成为一门艺术,以提高整个学校教育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依赖于学校艺术教育的积极参与。因为艺术教育能带来学校教育在下述几方面的突破:第一,教育观念上的突破。人是感性与理性、**与精神的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感性成长与理性成长两个方面。但是,以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实施的却往往是以强调理性发展的片面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它的介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以往只注重理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并创建一种适合于人类本质特征的教育新思维,即促进入的感性与理性的均衡发展。第二,教育方法上的突破。这一点将取决于教育是否像教育家所说的那样真正能成为一门艺术,取决于师生能否采用艺术性的教育与学习方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艺术是一门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更为神圣而又复杂的艺术,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熏陶的人是登不了教育艺术的大雅之堂的。第三,教育质量上的突破。

    一方面,艺术教育能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刺激受教育者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诸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各科教学的教育质量。

    其次,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其他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且其自身更具有独立的育人功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艺术教育对于个体获得文化知识,养成意志品质的辅助功能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并已成为艺术教育应受重视的主要理由。可事实上,由于艺术它表现情感,赋予情感以形式并培养能够接受情感形式的感官,因而,艺术教育最本质的特征还是情感教育,这一点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望尘莫及的,也是艺术教育最值得荣耀的,艺术教育之所以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才是主要理由之一。另一方面,从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在当代,教育观念正发生很大变化,素质教育、身心和谐、创造性、主体性等备受关注和重视,艺术教育正以其特有的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创造性等价值取向和功能来证明:过去强调的寓教于乐,仅把艺术看做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忽视艺术自身具有的育人因素和价值的结果。现在,我们不仅要坚持寓教于乐,更应强调以乐施教和艺术育人。但如果把艺术育人理解为是借助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同样也是忽视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创造性、主体性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之结果。

    再次,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教育和消遣方式,它更是一种具有自身任务和远大目标的教育。

    对于艺术的理解,历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自**者认为,艺术使人快乐,娱乐是艺术的特性;目的论者认为,艺术主要是一种“信息载体”。显然,对于艺术来说,这两种观点完全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对于自**式的理解,一方面它忽视了艺术是一种信息载体,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达到求真、求善、求美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忽视了艺术教育主要是一种感性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承担着使学生感性方面得到发展的任务(最具体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忽视了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美化人生这一艺术教育的远大理想和目标。艺术教育仅仅被看做是为了丰富课程,或者在学习其他工作完成之后才想到它们是远远不够的。艺术教育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应该让艺术伴随着学生个性的成长,学生必须在他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时时看到艺术,以便他们能随时找到表达兴趣、感受、希望、需要、情感的方式。学生的成长需要艺术,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虽然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不会从事艺术创作,但所有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都会继续进行艺术欣赏——作为他们生活中最有意味的部分。可见,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部分,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具有多么大的意义。

    以上,着重从三方面探讨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在,艺术教育也受到了重视。近几年来,各高等院校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为了弥补应试教育选拔人才的缺陷,纷纷开设了艺术类选修课,来回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也是未来民族事业发展的需要。

    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绝不是只停留在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这个层面上,它的潜在功能,或者说它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讲,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潜移默化、积微成著的作用。

    (一)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懂得美,才能辨别美,进而才可以创造美。

    艺术是美的典型形态,当人们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作品中时,领略到的绝不仅仅是它的节奏、音色、和声,而是通过这些,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唤起人们心中美的情趣。我国的民族音乐以它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从美学角度讲,着意于用旋律塑造意境,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重视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以音乐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欢乐,陶冶心灵。在审美过程中,讲究韵昧、风格和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的节奏;内蒙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彩。再如,对一幅幅精美图画的赏析,人们感受到它的颜色、线条和明暗搭配,心情会随着画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高兴、悲伤,在心里感受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使心灵得到涤荡,激发人们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世界,面对人生。艺术教育是提高民族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他们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力.最终达到渗透、迁移,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民族艺术往往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民俗习惯、美学观点和价值观念,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进行民族艺术教育是加强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而有效的途径。在我们教学生学习鉴赏各种民族艺术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吸收、接受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达到强化民族意识的目的。20世纪初,匈牙利的音乐教育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年轻人对本民族的音乐传统和音乐遗产几乎是一无所知。著名的作曲家柯达伊对此十分担忧,强烈的民族意识激励,他决心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建立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振兴匈牙利民族精神。他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普通音乐教育,积极宣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收集整理本民族的音乐,并以此作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合唱歌曲、儿童歌曲和视唱曲作为学校音乐教材,形成了匈牙利音乐教学体系,他的成功不仅使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步人了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而且有效地振奋了匈牙利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是否也有必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祖国的温馨,了解祖国的历史,体验中华民族的精神呢?

    (三)通过民族艺术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赖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各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些都可以在民族艺术中找到它们的缩影。不言而喻,民族艺术教育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生动而有效的途径:一曲《阳关三叠》,完整地再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赠别诗,把诗人送友人西出阳关时的愁情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首《阿诗玛》热情歌颂了彝族人民追求自由、幸福和光明的光荣传统;一首《精忠词》讴歌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激昂的爱国热忱;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富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音乐,生动而感人地讲述了我国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礼教,热情歌颂了纯真的爱情。在进行民族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深入、透彻地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三要全面而有效地实施民族艺术教育,在解决了认识问题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和软环境建设。

    (一)抓好艺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艺术专业教师的配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前提。目前,民族院校艺术教师缺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民族院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仍不够,艺术教育的数量、质量还远远滞后于其他专业学科。学校对专业教师的配置随着专业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而艺术专业的教师增加的数量和速度却很慢。许多规模较大的学校,艺术教师只有几位。根本适应不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要在短时间内增加大量的艺术专业教师来开展艺术教育,对民族院校来讲是很难做到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走专兼结合之路。一方面,学校要努力增加专职艺术教师数量,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唯‘才是用,大胆地从教师中聘用有艺术特长者兼任艺术指导教师。

    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专业教师的潜能,多为专职艺术教师提供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培养多才多艺、多技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以满足日益迅速发展的民族院校艺术教育的需求。

    (二)抓好艺术课程的设置、教学建构规范、科学的艺术教育体系是开展艺术教育的关键。

    民族院校可以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学生需要和师资力量等情况,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即公共课,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普及教育。如,民族院校艺术教育、音乐美术鉴赏、文学鉴赏、艺术概论等。要求每一名学生在这方面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选修课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关于某个艺术方面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掌握这方面的基本技能。如:

    声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另外,为满足学生多方面艺术要求,还可以请一些专家或艺术名人定期来校做专场讲座。专家和名人的现身说法,直观又有说服力,更能加深学生对某一艺术形式或类别的认识。

    (三)抓好硬件设施建设民族院校要开展艺术教育,配置相应的教材、设备、器材、场地等是至关重要的。如:教学生唱歌要有钢琴和音乐教室,教学生画画要有画室和画具。要加大高校对艺术教育的硬件投资,改变那种无设备的空头艺术教育的局面,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条件,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四)抓好软环境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民族院校可以利用平时的一些重大节日、每年新生入学和学校的艺术节,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展示才艺、发现人才,组建各种专业性较强的学生代表队,参加校外的各种文化交流和比赛,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水平,培养有一定艺术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带动全校艺术活动的广泛开展。此外,在社会方面,广播、电视、电影都要积极宣传民族艺术,引导人们学习、热爱民族艺术,在民族院校开辟民族音乐、美术、文学专栏,对民族艺术进行系统地介绍。

    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它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不仅符合教育的规律,更有着强大的社会意义,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正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为西部民族地区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架设了一座金色的桥梁。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冲突激荡,面对民族振兴事业兴旺的历史性任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和激励人民的力量,培养出一代代高素质的人才,是最根本的关乎全局的大事,在这一大背景下,呼吁和支持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出现在素质教育的前台,就有了更加突出的迫切性。

    艺术教育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文明的水准,体现着教育的水准。加强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民族院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办学与教育方针和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探索新途径,采取新办法,坚持不懈地做好民族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把民族大学生培养成能担当起民族地区历史重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杜为.美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景时春,民族教育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

    徐希茅等,音乐美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