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秦将 > 第六百四十四章:天命之说

第六百四十四章:天命之说

作者:起飞的东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秦将 !

    秦始皇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浩大的车队,自西边而来,直入薛郡邹县。

    “君侯,我听闻峄(yì)山乃齐地名山,素来被入秦的儒生所称颂,号称邹鲁奇观,现在一看,也不过如此嘛。和我关中险峻雄山相比,真如一处低矮山坡,真是让人失望。”

    当队伍在邹县附近扎下营寨,赵佗出门眺望北边的峄山时,身侧传来另一人的感叹声。

    赵佗回头看向说话之人,正是秦庄襄王之子,当今皇帝的弟弟,子婴。

    可能是赵佗曾率军南征北战,遍走六国之地,对于天下山川河流颇有见识的缘故。

    子婴这位随皇帝出行的宗室长者,常来和赵佗交谈,每每聊完,都感觉收获颇丰,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就有了一些交往。

    赵佗对于子婴这位历史上的“秦三世”,也颇有好感,并未拒之千里。

    相比于诸位皇子,在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秦国,子婴是没有多少继承权的。这也是历史上秦二世杀戮兄弟姐妹,并冤杀蒙氏兄弟时,子婴敢站出来进行劝谏的缘故,一来他是长者,二来无关皇位之争。

    故而赵佗与子婴进行交往,并不用怕犯什么忌讳。

    此刻,面对子婴的感叹。

    赵佗笑道:“公子看惯了大秦险峻之山,如今又来看这齐地山峦,自然是感觉无趣的紧。要知道孟子所言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实则不过是齐鲁之人坐于井中观天,不知天下之大,雄奇之山是何壮丽之景。就连那泰山,号称与天相齐,实则还没咱们关中的华山高呢,更别说是这小小的峄山了。”

    子婴皱眉道:“泰山号称与天相齐,竟然还没华山高?若是如此,怎么历代圣王要在泰山封禅。”

    赵佗微笑而不语,只言泰山虽然比不过关中群山,但在东边齐鲁之地,也算鹤立鸡群,可能是这个原因。

    实则赵佗在敲定封禅之事后就研究了一下,估摸着古代圣王封禅之事真假难辨,大概率还是齐鲁儒生层层累加,于这一两百年鼓捣出来的东西。

    毕竟孔子一生都没言过“封禅”二字,其著作和周代流传下来的典籍对于封禅之事更是毫无记载。最早的出处也就是稷下学宫假托管仲之名出版的《管子》,大肆吹嘘此乃圣王之事的也都是齐鲁儒生,所以其真实性确实值得怀疑。

    不过赵佗自己一个门外汉,去御史府里查查典籍都能怀疑的事情,秦始皇自己会不清楚吗?

    他手下那些博学之士,难道就没有一个怀疑的吗?

    或许始皇帝根本不在乎真假。

    不管真也好假也好,在儒生们上百年的努力下,封禅已经和圣王之事彻底画上了等号,为世人所接受。

    始皇帝借助封禅,在向上天夸耀自己的功绩的时候,同时也是在昭告天下:自己这个皇帝是受命之主,有天地神明保佑,大秦帝国千秋万代是上天所注定的!

    “这是一种政治宣传和思想战术啊。”

    “这年头,人最信天命这种东西,皇帝行封禅之礼,代表他得到上天认可,只要借此进行宣传,至少能迷住大部分贵族和黔首。所以他才会来搞什么封禅大礼,就连之前在洛阳祭祀三代圣君也是一個意思。

    “始皇帝这样做,就是为了反复的向天下黔首灌输天命观念,改造六国士人的天命观。不停的给六国之人洗脑,秦灭六国,乃是受天命之举,你们天生就该被秦国统治,你们天生就该是皇帝统治下的黔首,你们若敢反抗秦的统治,那就是逆天而行!”

    自从皇帝在洛阳祭祀后,来泰山的一路上,赵佗已是有些回过味来,觉得秦始皇执意封禅,可能不仅仅是他自身权势欲望的膨胀,不仅是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夸耀自己的功绩。

    始皇帝是在借此神化、圣化自己的统治。

    这位千古一帝并没有许多人想的那么肤浅,为了一个炫耀之功,便大老远的从关中跑到泰山来,因为封禅确实是一种稳定帝国,安稳诸侯故地的手段,至少在思想层面上能起到一定作用。

    接下来发生在峄山上的事情,印证了赵佗的推测。

    始皇帝带着自己的爱子胡亥,弟弟子婴,武功侯赵佗,以及左右丞相、奉常、廷尉、治粟内史等公卿重臣,以及周青臣、淳于越等齐鲁儒生,一起攀登峄山。

    好在峄山只有五百米高,其山道又被薛郡郡守清理过一遍,这趟爬山之旅并不算难。

    待到登上峄山之巅,始皇帝便在此处祭祀峄山之灵,之后又让廷尉李斯起笔,在这峄山竖立下东巡的第一块刻石。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赵佗默念刻石之语,顿时了然于心,皇帝的心果然和他猜的差不多。

    秦军打六国,那叫:讨伐乱逆,灭六暴强。

    打完之后的成果就是:兵不复起。

    然后便是天下之民享受统一天下的利好: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这刻石的内容,正是在宣传秦国统一天下的正当性,妥妥的洗脑手段。

    “如果让各地学室师者、郡县法吏对当地黔首进行长期的宣传,只要等到这批六国遗民死去,两三代人之后,那么新生的黔首,对于六国就只会剩下暴乱之国的印象,而始皇帝则是终结乱世的天命之主,这一代一代洗脑下去,如果日后再来一场焚书之事,那还真就掌握了一切话语权。”

    赵佗暗自感叹这些统治者的手段。

    始皇帝祭祀峄山之灵完毕,在让李斯和众工匠刻石立碑的时候,他自己走到山顶边缘,眺望远方平野辽阔,感觉心胸开阔。

    有山风吹过,卷动他衣衫舞动,这样的场面,让皇帝心有所感。

    始皇帝回头,望向跟在身后的众人,平静询问。

    “我大秦并一宇内,兼吞四海,成就今日之伟业。尔等可知主要靠的是什么?”

    “胡亥,你先来说说。”

    始皇帝的目光望向跟随在自己身后的幼子胡亥。

    先问胡亥,就是避免他跟着其他公卿学,始皇帝想听听自己儿子的看法。

    赵佗也跟着望了过去,目中闪过好奇,他和这位“秦二世”尚没有多少接触,如今刚好看看对方的行为如何。

    胡亥年纪虽小,但机灵活泼,面对父皇问话,眼珠子一转,已经是有了答案。

    他嘻嘻一笑,说道:“我大秦之所以能并吞天下,灭六暴强,那自然是靠了父皇的神武英明,在父皇的领导下,我大秦战士英勇奋战,这才统一了天下。若无父皇,就没有今日的大秦!父皇就是一切的原因!”

    马屁精!

    赵佗心里嘀咕了一句。

    怪不得这胡亥最受秦始皇宠爱,这次东巡,诸位年长的公子一个没带,只让年岁最小的胡亥跟随,瞧瞧人家这说话的技术。

    若是换成扶苏来,怕又是一番长篇大论,根本讨不了皇帝开心。

    果然,始皇帝哈哈笑起来,边笑边摇头,说道:“你这小子啊,就会逗朕开心,大秦能够统一天下,岂只是朕一人的原因。

    说着,始皇帝转头看向旁边沉默的子婴。

    这一次随从的赢姓宗室,除了胡亥外,也就子婴一人,自然引人注目。

    “子婴,你以为如何?”赵佗忙抬头望去。

    秦一世问完了“秦二世”,又向“秦三世”问话。

    这般三世同堂的场面,那可真是极为少见。

    子婴微一沉吟,回道:“回陛下,我大秦统一天下,陛下自是首功。之后便当是历代秦国先君的努力,自孝公变法图强,之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先王,奋勇争先,使我秦国越发强大,这才奠定统一天下之基。”

    子婴的回答中规中矩,确实符合他的年龄和身份。

    始皇帝也点头道:“然也,朕乃奋六世之余烈,方以强盛之大秦碾压六国,若无六代先君发奋,亦无朕今日之伟业。”

    周围众人点头称赞,秦国能统一天下,和连续出了六代明君绝对大有关系。如果这六人里,哪怕只出了一个败家子,也没有今日的大秦天下。

    问话儿子和弟弟后,始皇帝的目光又看向了站在子婴旁边的自家女婿。

    “武功侯以为呢?”

    始皇帝饱含期待的开口。

    胡亥和子婴的话让他认可,但他觉得还不够,他希冀赵佗的回答。

    周围重臣听到这话,全都精神一振。胡亥好奇的看着自己这个姐夫。廷尉李斯也眯着眼望过来。

    周青臣和淳于越等儒生注目相视。面对无数道目光的注视。

    赵佗面色平静,向皇帝行了一礼,便抬头与他对视。

    “禀陛下,臣认为我大秦能统一天下,只有一个原因。”

    “天命!”

    这一刻,始皇帝的眼中爆发出光彩。果然,赵佗能理解他!

    赵佗沉声道:“昔日周室内乱,先君襄公得宗周之地而立国,乃是天命。后文公出猎,获黑龙象水德之兆,是天命。穆公称霸西戎,辟地千里,是天命。自孝公变法,至于庄襄王连出六代明君,亦是天命!”

    “是天命让我大秦一统天下,是天命让陛下成为天下之主!”

    “一切,都是天命!”

    在赵佗的声音中,众人悚然一惊,纷纷在心头暗骂马屁精。

    就连廷尉李斯也是磨着牙齿,这赵佗把他想说的话全给抢了。

    好在始皇帝在得到满意的答案后,就没有继续问下去。

    他的嘴角微微上翘,他没看错人,赵佗应该是知晓了他真正的心思。

    知道他来到这东方封禅泰山,和祭祀各地山川的真正目的了。

    始皇帝,除了封禅以夸耀功绩外,更是要向天下昭告大秦的天命,获得合法合理的统治宣称,这是对帝国统治大有好处的事情。

    如果你说是靠着大秦历代先王努力拼搏打下的江山,六国士人和黔首除了愤恨之外,并不会有什么感觉。但若是宣传天命,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博士仆射周青臣反应极快,立刻拱手道:“大秦天命所归,陛下奉天命并吞四海,成就万世之伟业,正当封泰山,禅梁甫,告命于天。还请陛下移步泰山,行封禅之举!

    看到周青臣趁机站出来拍马屁,李斯笑了笑,眼中却已经满是冷光。

    始皇帝则是在周青臣的声音中,再次感觉到自己的伟大,以及天命所归。

    他看了周青臣一眼,又望向赵佗,笑着点了点头。

    “朕当移驾泰山,于六月六日,行封禅大礼,以昭告我大秦天命,并以功绩告命于天!”

    始皇帝转身望向悬崖外,只见满目平原辽阔,一望无际,顿觉胸中满怀慷慨豪壮之气。

    这,就是朕打下的天下。而朕就是天命之主。一切,都已经注定了。赵佗默默看着这一幕。“天命啊·····.”

    子婴的身份,大概有五六种,其中较主流的有两种。一个是《秦始皇本纪》里“二世之兄子”另一个是《李斯列传》里的“始皇弟”。

    前者最为流行,从东汉到近现代多采用此说,甚至还有说是扶苏之子的,不过从逻辑、年龄上各方面来讲都不太符合,现在较多的采用“始皇弟”一说,参考相关论文《秦亡王子婴辨疑》、《秦王子婴非二世兄子辨》、《再探秦王子婴身世之谜》。

    至于网络流行的成蟜之子说,是马非百先生将“始皇弟子婴”断句为“始皇弟子,婴”,说他是始皇弟弟的儿子,叫做婴。

    然后李开元先生秉承此说,并进一步联系到成蟜身上。持此说的暂时只看到李开元先生一人,乃一家之言,此处不取。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