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75章 大明通讯社和报刊

第175章 大明通讯社和报刊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崇祯重振大明 !

    心中实在羞愧,吕图南却不得不把自己这些时日做的准备,一一道了出来:

    “邸报分级的事情,臣已经和杨参议按陛下要求,把邸报分为内参、月刊。”

    “内参是向官员传达消息,陛下谕旨、朝会决定、官员任免、官员奏疏等等,重要的事情都被节录在内参里。”

    “因为需要印刷的数量少,内参可以沿用原本印刷邸报的办法。”

    “这是臣等试制出来的内参。”

    将几页仿照原本邸报制作的内参拿出来,朱由检不用看内容,看着那散乱的纸张,就知道自己想让通政司制作的报纸,和吕图南现在制作的根本不一样。

    不过这是通政司按自己吩咐做出来的,朱由检必须得看。

    所以他看了一下内容,想着后世的刊物,说道:

    “把这些装订一下,再写出目录、印上页码。把内容和页码对应,方便读者查看。”

    “所有内参发放都要有记录,不得无故外传。”

    “尤其是涉密内容,如果有人外泄,锦衣卫保密司追究相关责任。”

    确定了内参级别,朱由检为稳妥起见,大体沿用了原本邸报的印刷发行方式。防止朝廷没有邸报,官员在得不到消息的情况下,只能听信传言。

    他更看重的,是公开发行、向朝野传达消息的月刊。

    不过,看着吕图南试制出来的,和内参几乎没有区别的月刊。朱由检觉得它多半无法卖出去,想了之后说道:

    “仿照内参装订,当做低一级的内参。”

    “但是涉密的内容,里面不要刊登。”

    “这份月刊,允许公开贩卖。”

    给内参和月刊划定级别,说道:

    “内参每半月印制一次,可以说是半月刊。”

    “朝廷参议以上官员,各衙门的主官,每人下发一份,在朔望朝前下发。”

    “让官员知道朝廷大事,尤其是朝会内容。”

    “月刊给地方官员发放,同时公开贩卖。”

    吕图南为难的就是这一点,如果只是给官员发放,划分级别对他来说很容易。

    但是公开发行,他就没有什么经验了。他毕竟是朝廷官员,不是卖报商人。

    所以他把遇到的困难,向皇帝一一道了出来:

    “月刊要向地方发放,是在京城印出来运到地方,还是让地方翻刻?”

    “售价多少,印刷多少份,卖不出去如何处理,数量不够要不要加印,臣等实在不知。”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朱由检也能给出答案。但是他却认识到,这是有关衙门性质的问题——

    放在后世,就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区别。

    让通政司这样一个九卿衙门,去做事业单位的事情,实在有些不妥。而且作为官府衙门,要增加官员编制不说,里面的官员也只会指望朝廷拨款。

    这种给朝廷增加负担的事情,朱由检是不愿做的。所以他思索之后,下令道:

    “成立大明通讯社,由通政司右参政兼任社长亲管。”

    “通讯社设总编辑,负责内容总编。下设时政、历史、军事、文学等编辑室,负责相关内容采编。”

    “内参、月刊设主编,负责把采编的内容编纂成刊物。”

    “它们的正式名称,是《大明通政司内参》《大明通政司月刊》,由大明通讯社主办。”

    “大明通讯社独立铸造印章,从三品铜印规格。”

    这是在设立附属事业单位,吕图南一时间却不明白。他只是听到通讯社用从三品铜印,以为皇帝给通政司增加了一个从三品衙门,兴致盎然地道:

    “总编辑和主编辑,是几品职位?”

    “要设置多少品官?”

    朱由检听得哭笑不得,解释道:

    “大明通讯社是右参政兼任社长,却并不是衙门。”

    “之所以用从三品铜印,是为了防止外人伪造。”

    “胆敢伪造通讯社印章的,以私自铸造官印追究。”

    “至于通讯社人员,是都没有品级的。”

    为了防止吕图南误解,朱由检只能事无巨细安排:

    “通讯社人员,从民间挑选有经验的人担任,最好要有举人、秀才功名,或者是太学生。”

    “现在是前期筹办,可以让翰林院官员兼任编辑。但是所有编辑本身,都是没有品级的。”

    “不过如果他们做得好,立下功勋,可以获得朝廷散官,甚至特赐元士出身,转为正式官员。”

    “还有,通讯社除了总编室、主编室等编辑室外,独自设立人事处、后勤处、通讯处、商务处,里面的人员同样没有品级。”

    “具体招多少人,看通讯社的需要。人员的薪酬,同样自己确定。”

    “大明通讯社是商业性质的事业单位,以后要自负盈亏,不能让朝廷拨款。”

    听到是商业性质的单位,吕图南顿时兴致缺缺。因为他已经认识到,通政司和通讯社的关系,不是像兵部和太仆寺,而是像工部和下属的船厂、铁厂。

    尤其是自负盈亏这一说,让他认识到通讯社不能通政司带来多少好处,反而是个负担——

    没有朝廷拨款,通讯社如何运转?

    一时间,他都想向皇帝请求,不要设立通讯社。

    但是,想到皇帝早就交待自己办报,自己却没办好。如果拒绝设立通讯社,这件事又落到自己头上。吕图南只能支持成立大明通讯社,把这件麻烦事丢过去。

    所以他主动向皇帝请求,推选通政司右参政,把这件麻烦事丢出去。

    按照以前的惯例,通参以下官员,由吏部于弘政门会选。就是由吏部尚书主持,在皇极门东面的弘政门选拔。

    朱由检登极之后,改变了廷推、部推方法,尤其是把各寺少卿和正卿一样部推,削减吏部职权。

    通政司通政、参议和少卿地位相当,参政这个官职更是新设。朱由检思索之后,下令道:

    “通政司左右参政、左右通政和左右参议,以后都由九卿廷推。”

    “因为涉嫌机密,通政司所有官员,还有大明通讯社人员,由锦衣卫审查背景,并进行保密培训。”

    “现在就推选负责大明通讯社的右参政,以有财务经验的户工二部官员和地方官员优先。”

    “通讯社的总编辑如果有人选,也可以一并提出来。”

    《明史·赵南星传》:

    (赵南星和魏忠贤)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

    “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

    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明史·王应熊传》:

    (何楷)楷益愤,屡疏纠之,最后复疏言:

    “故事,奏章非发抄,外人无由闻;非奉旨,邸报不许抄传。

    臣疏六月初十日上,十四日始奉明旨,应熊乃于十三日奏辩,旨尚未下,应熊何由知?臣不解者一。

    且旨下必由六科抄发。臣疏十四日下,而百户赵光修先送锦衣堂上官,则疏可不由科抄矣。臣不解者二。”

    (王应熊)应熊始惧,具疏引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