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明朝攻略手记[穿书] !
武力控制下四川三司的长官,整个四川的肃贪才刚刚拉开帷幕。经过三个月的明察暗访,朱椿与夏子凌终于将四川的盘根错节大致摸清了。
除了叙州的盐税,蜀中各地征收的税赋,诸如谷粮、蜀锦、蜀扇等物都有瞒上欺下加重征收,而后各级官吏分摊的行为。不过张景此人狡诈得很,加重赋税之地通常是远离成都的川西或者川南番人聚集之地,七年来偶有京官来到成都,探访下来,却是只见百姓安居乐业,并不曾察觉张景在蜀地犯下的大罪。
按照洪武帝定下的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处死的规定,这七年的细账算下来,莫说张景、王正孝与赵信三人,整个四川七品以上的官员几乎都能杀个干净了。夏子凌与朱椿商议了一番,决定提请洪武帝从轻处罚。所谓法不责众,四川如今的局面,虽然张景等罪魁祸首难辞其咎,与我朝体制的不合理也有关系,如若把四川的官员都杀完了,也没有必要。
从四川三司官员联合瞒上欺下的行径来看,夏子凌倒是意识到洪武朝现行制度之中非常致命的一点——地方官员任期过长、并且缺乏从上至下的考核和从下至上的上访制度,这样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滋生*,也许四川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还不同程度存在。
而解决这一问题,明清两朝后来衍生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巡抚制度,最初巡抚出巡地方,仅为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等事务,后来也有节制地方三司的作用。巡抚由朝廷派出,每年要回到朝廷议事,是朝廷通过派遣廷臣管理地方事务和对原有地方机构进行某些改革,从而整饬吏治、革除积弊的重要措施。
巡抚一职重要性非比寻常,虽然历史上贪污*的巡抚不在少数,但是封建时代的人治社会下,这些个东西也是难以避免的。从现下朝廷的体制来说,巡抚制度的设立还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这个重要制度的起源,便是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遣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开始。现下朱标提前薨了,这个制度也不知道会不会如历史上一般设立起来,夏子凌觉得自己有必要担起修补缺漏的责任,而现下借着四川大案,倒正好是向皇上建言的机会。
夏子凌向朱椿提起巡抚制度的构想,得到了朱椿的大力赞成,之后二人又仔细商议斟酌了许久,将细节敲定了下来。洪武二十三年元旦过后,借着上书向皇上禀明蜀中贪污一案的机会,朱椿同时上了一封奏折,将设立巡抚制度的构思和想法一一阐明。
朱椿这两封奏折送到南京,洪武帝先是大怒,怒这四川三司官员食朝廷俸禄,居然做下这等欺虐民众、中饱私囊的恶行。然而大怒之后,看完第二封奏折又是大大的欣慰,椿儿提出的巡抚制度当真是克制地方官员为非作歹的良策,当日便在早朝之上对蜀王赞口不绝。
在惩治贪官污吏的同时,朱椿还在四川着手做了两件事情——
其一,减免税赋。
新朝初建,四川各地百姓生活依然不算宽裕,除了奏请朝廷减免税赋之外,朱椿还主动免去了各地缴纳王府的贡物,只留下每年少许蜀锦蜀绣作为定制。
夏子凌很是奇怪朱椿既然免了大部分贡物,何以还要留下少许蜀锦蜀绣,然而问出心中疑问之时,得到的回答却让他错愕不已。
朱椿当时俊眉一挑,奇怪地反问夏子凌:“你不是喜爱此物吗?张景当初贿赂你那许多东西,你偏偏留下了那蜀绣屏风。”
“……”这果然是个美丽的误会啊,但是念及朱椿对自己的用心,夏子凌便没有出言解释。
其二,安抚官吏。
张景等人获罪之后,四川大部分涉及此事的官员仍然戴罪留用了。然而,不得不说,朱椿将四川三司长官一锅端了,也断了不少下级官员的财路。
洪武一朝官员的俸禄是当真少,偏偏洪武帝是个艰苦朴素惯了的,非觉着这是经过测算的,足够了。这事并不是上书谏言就能解决的,朱椿索性也不去触霉头了。
而为了笼络四川官员,夏子凌出了一招——逢年过节由蜀王府购置一批货物,纷发给大小官员,川西、川南等偏远之地,不便领取的,折合纹银兑现。
朱椿批准夏子凌所奏的时候,脸色不是很好,微微皱眉抱怨道:“夏子凌,府里每月要养不少吃闲饭的文人,你还要再让我拨出这样一大笔银子,你这是要将我这年俸一万石都花光了才罢休吗?”
夏子凌轻轻一笑,道:“王爷,钱财乃身外之物,你一贯又不是吝啬之人,这番下来,蜀中大小官员定然感念王爷的雨露恩泽。”
朱椿是洪武帝较为喜爱的儿子之一,每年除了俸禄,皇上额外赏赐的东西也不少,这点钱朱椿绝不会拿不出来,他也是仔细算过才提出此计的。
“哼……”朱椿虽然哼了一声,却听了夏子凌的溢美之词,唇角微微上扬,朱笔一勾批准了所奏。
这两件事下来,官与民两方受益,蜀王在四川的威信和名声总算是树立了下来。
蜀王就藩堪堪一年有余,拔出弊端、革新政策,将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谓是有目共睹。
朱椿这厢忙碌得很,燕王那边也没有闲着。去年冬天开始,已经恢复古称的鞑靼开始频繁骚扰我朝北地边界,残元如野火烧不尽的杂草一般恼人,洪武帝那个气呀,终于在年初点兵发动了第七次北伐。而此次北伐的主将——正是燕王朱棣。
捕鱼儿海归来之后,蓝玉的势力日渐壮大,让洪武帝开始有些忧心。倚仗外人哪有倚仗自家人放心?而洪武帝眼前还真有一个不错的人选。前几次北伐朱棣都有参与,他日渐显露出来的军事天赋让洪武帝颇为欣喜。
在洪武帝杀尽武将之后,朝中除了蓝玉,还真没有比朱棣更出色的将才,这一点上,就连一贯优秀的朱椿也望尘莫及。若说单打独斗,朱椿兴许还比朱棣要厉害上几分,但是用兵打战上却是不及朱棣有天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朱椿文章诗词本就是众皇子之中的佼佼者,人总不可能无所不能。
朱棣在行军打战上,深得岳父徐达的真传,无论是全盘谋划、还是对战机的把握,都非常精准。此番率大军北伐,历时三月,大败虏廷,俘获故元太尉乃儿不花,可以算是给自己的首次统军出征记上了完美的一笔。
蜀王和燕王经年来的作为虽然大不相同,却同样可圈可点,但另外一位东宫之位的有力争夺者——秦王朱樉却有些反其道而行之了。
朱樉在封地内多有过失,干出多起占人良田、美妾之事,且罪证确凿,被洪武帝勒令返京思过。几位藩王争夺东宫之位的关键时刻,朱樉闹出这么一桩事,瞬间把自己在皇帝老爹心中本就不高的分数几乎都给扣光了,朱樉想要入主东宫便也没戏了。
说起朱樉的过失何以被公之于众,便不得不说一下这前因后果——
朱椿所提的巡抚制度,洪武帝看了之后觉得甚好,便想要选个地方试它一试,这个地方几经商榷之后选定为陕西。选择什么地方倒是无所谓,但这担任首位巡抚之人就有些耐人寻味了,不知道洪武帝是听了何人的建言,居然选了朱允炆。
朱椿得到朱允炆奉皇命巡视陕西的消息之时,表情可谓意味深长极了,直盯着夏子凌看了半响才一言不发回了房中。
朱允炆一贯跟小白兔一般给人乖巧软弱之感,众人以为他这次巡视陕西也不过走走过场,并未寄予厚望,却不想朱允炆是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这明察暗访、细细探查下来,还真查出了些东西。
朱允炆在陕西呆了两月,回到京中交给洪武帝一篇几十页洋洋洒洒的文章。从陕西的吏治、军事现状到百姓税赋、生活情形一一讲来,对于陕西三司官员,朱允炆给出的最终评价是——虽然小瑕、但不掩瑜,陕西三司官员兢兢业业,将陕西治理得挺好。
但讲完这三司官员,朱允炆此次的重头戏便来了——他此番除了巡视三司官员,也把分封在陕西的二叔秦王顺便考察了考察,这考察的结果却是不妙,秦王朱樉在封地内作威作福、恶行不断,官员们再有政绩,给他这二叔这么一败坏,朝廷的名声顿时都没了。
朱允炆列举的秦王几条罪状,那都是证据确凿,并无半分捏造如实道来的。洪武帝一看,顿时怒不可遏,即刻下诏书令朱樉回京思过。
这件事过后,大家不得不对朱允炆重新审视一番,要知道他此时才不过十四岁,心思细密、行事稳重,深得懿文太子的真传,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不畏强权,敢于揭发秦王过失的行径,让洪武帝觉得他这个长孙真真是个刚正不阿之人。
这些个事情告一段落,便不知不觉到了年中,这一年朱元璋已经六十有二,虽然御医们估计以老朱的身子骨再活个四五年一点都不成问题,但是年逾花甲之人在古代已经算是长寿,再加上老朱劳模一样每日只睡两三个时辰,文武百官们还是难免担心皇上指不定什么时候驾崩了。
而东宫之位已经悬空了三年有余,再这么继续空着,万一哪一日泰山崩顶,分封各地的藩王手中可都是有兵权的,为了争这皇位大打出手,好不容易安定了二十几年的社稷又将再乱。
于是,谏言皇上册立太子就成了洪武朝言官的当务之急,不,更确切地来说是现下唯一的事情。奏折如雪片般飞到洪武帝御前就不说了,近来上下朝前在宫门外跪地不起死谏的也不少。
今日下来早朝,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携都察院上下官员和进京述职的十三道监察御史跪在午门之外,恳请洪武帝为了大明百年社稷、速立太子。
洪武帝虽然一贯我行我素惯了,这将近百来号人跪地纳谏,他也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好说歹说在午门之外与那左右都御史说了半天,册立太子何等重要、不能马虎,他定会尽快拿定主意之类的话。
洪武帝这打马虎眼的话已经说了三年,这一次言官合全体之力纳谏又怎会被他几句老生常谈应付过去,是以两位左右都御史不为所动,依旧带领言官们跪地不起,口中只念一句“请皇上为了江山社稷,速立太子”。
这些个言官滴水不进,洪武帝说了半天遂也怒了,便不管他们,径自回了乾清宫。本想着这些个言官跪上半日也就散了,却不想南京夏日本就炎热非常,午后过了没多久,内侍慌慌张张来报——
“禀皇上,杨正大人他刚才热昏了,奴婢们赶忙将他抬到阴凉处请太医诊视,却……却已经救不了回来了。”
洪武帝面色一凛,杨正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算是几百言官的首领,今年七十有三了,他这么突然死在午门之外,真就成了死谏,如若不理,言官们闹将起来,可真要把自己说成昏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