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为君 > 1551.大军汇合

1551.大军汇合

作者:赵洞庭颖儿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重生为君 !

    京兆府路。

    刘诸温率着禁军赶到蓝关和石开济大军汇聚。

    若是算上随着耿飞扬投诚的那接近两万元军,蓝关内汇聚的大军已经达到惊人的数量。

    只那些元军短时间内不可能上沙场厮杀便是。

    因刘诸温的到来,石开济亲率着关隘内众将到蓝关西门外相迎。王达钢、封合璧、郑益杭、空竹等人悉数在列。

    石开济是蜀中军区元帅,原畲民中最为出名的将领。刘诸温是大理元帅,传闻中大宋诸位元帅中最是运筹帷幄之人。两人虽然没有打过太多的交道,仅仅只是见过数次面,但私交其实还算是不错的。英雄惺惺相惜就是这样。

    再有石开济麾下的封合璧、郑益杭等人,和刘诸温麾下的王子乾、顾俊英等将也有相互之间私交颇为不错的。

    如封合璧和王子乾,两人都是鬼谷学宫中人,本就有着不浅的渊源。

    众人在蓝关关隘外相会后,立刻便是相谈甚欢起来。如今他们个个功成名就,镇守一方,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随即刘诸温等人率着大军进驻蓝关。

    一众军级以上将领直接前往蓝关内的指挥所。

    石开济和刘诸温两人坐在最上首的主位上。

    才是刚刚落座不久,刘诸温便笑着问石开济道:“石帅,皇上命你我两人大军为西路军,不知对进攻中都之事,你有何打算?”

    石开济答道:“皇上在皇城已有妥善的安排,让咱们先破京兆府,再取庆原庆阳府,然后依着鄜延、河东北路背上,最后直达大同府。我并没有什么异议,咱们要取中都,免不得要和京兆府路境内的元军开战便是。”

    刘诸温又问:“那石帅是打算敢在柴立人率军到达京兆府之前先取京兆府,还是等他率军进驻京兆府以后再做定夺?”

    石开济闻言微微动容,“不知道刘帅是何想法?”

    原本刘诸温的大军没有到,虽然他占据蓝关,且俘虏耿飞扬等近两万元军将士,但并未生起进攻京兆府的想法,底气不足。

    现在从刘诸温的话里,显然能听出来刘诸温是有些想法的。

    两人都是大帅,协力作战,石开济并没有要自己完全拿主意的意思,索性将这个问题又抛回给刘诸温。

    刘诸温只又问;“敢问石帅可知现在京兆府内还有多少元军?”

    石开济些微沉吟道:“京兆府乃是元朝边陲重城,府内元军怕是不下于十余万之众。经过和我军的几次战役,如今盘踞在京兆府周围的元军数量怕仍是不会低于十万。”

    这个问题他自是审问过耿飞扬等那些投降的元军将领。

    但即便是耿飞扬等人,也不清楚现在京兆府周围到底有多少元军。只知道,原本在京兆府内的元军不在十万之下。

    虽然经过几场战役,已经被蜀中军区的将士们覆灭不少,但并不排除这些时日邴文轩并没有再招募到兵马。

    若非是如此,石开济也不至于在刘诸温赶来之前,完全没有进攻京兆府的想法。

    赵洞庭的初衷是以最小的代价覆灭元朝,是以其实直到现在,大宋各路军队的主帅们都有意地在避免和元军大军硬碰硬。

    “十万么……”

    刘诸温闻言沉吟起来,然后又道:“那现在柴立人距离京兆府还有多远?”

    他才刚刚到得这京兆府路境内不久,对元军的情况自然是不如石开济那么清楚。

    “据我收到的线报推算,他此时率军应该已经到得耀州境内,距离京兆府……大概十日左右行程吧……”石开济答道。

    刘诸温又是沉吟起来,“十日……我们大军若是从蓝关出发,极速赶到京兆府,怕也得将近十日的时间啊……”

    随即两人都是沉默。

    刘诸温率军终究还是来得晚了些。

    若是他能够早些到得京兆府路,应该还是有可能赶在柴立人到达京兆府之前将邴文轩击败,拿下京兆府。

    只现在说这些显然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这个年代科技的局限性注定大宋禁军难以对元军的动向时刻了如指掌,而且就算能够知道元军的动静,也做不到立刻就传到刘诸温的面前。再者,刘诸温率军赶路的速度已经颇快,就算即便知道柴立人领军接近京兆府路,也很难提前过来。

    毕竟大宋禁军精锐,但仍旧是人生肉长的。他们的体力、耐力也有极限。

    好半晌后,刘诸温才微微眯起眼睛道:“不知石帅可愿将军中轻骑将士悉数借调于我,让我去取下京兆府?”

    石开济闻言不禁惊讶,“刘帅你这是要打算在柴立人率军到得京兆府之前将其拿下?”

    刘诸温攥着手道:“要以最快的速度突破元军防线取中都,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法子了。唯有在柴立人赶到之前,我们先行将京兆府路境内的元军覆灭,然后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柴立人击败。石帅可曾想过,要是等到柴立人的大军到京兆府和元军汇合,那咱们的兵力优势便将瞬间转为劣势,虽然咱们大宋禁军个个能征善战,但到时候要拿下他们,绝对比现在还要困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