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木匠王爷 !
赵挺之辞了右相后,心里非常痛恨蔡京。每次和同僚故友往来,必定大谈蔡京的恶毒。赵挺之字正夫,是密州诸城人。他曾经考中进士,名次在头榜前几名。熙宁年间,朝廷兴办学校。赵挺之被选任为登、棣二州教授,同时担任德州通判。
哲宗即位后,赏赐士卒们缗钱。郡守贪婪昏庸,不及时付钱给士卒,士卒们愤怒地叫喊着,拿着大木棍冲进了府衙。郡守只是躲避不上前,其他官吏们都纷纷逃走。赵挺之却坐在大堂上,问明情况,立即拿出府库钱财分给众人,同时惩治了带头闹事的人,士卒们就安宁下来了。
魏州境内黄河多次决口,有人建议迁移县城。转运使让赵挺之前去视察,赵挺之说道:“县城远离高原一千多年了,河水从未进犯县境。现在要迁到的地方还不如旧址。如果迁徙,一定会祸害百姓。”转运使没有听他的意见,依然迁徙了旧城。不料才过两年,黄河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淹垂了。朝廷召他试任馆职,任秘阁校理,升为监察御史。
当初,赵挺之在德州时,迎合朝廷的意思,坚决实行市易法。黄庭坚当时主管德安镇,认为德安镇面积小,百姓贫困,无法承受这种变相勒索。到赵挺之面试时,苏轼说道:“赵挺之是一个聚敛钱财的小人,学识品行都没有可取之处,怎么能适合这个职位呢?”赵挺之上奏,弹劾苏轼的草书中有句“民亦劳止”的话,他认为这是在诽谤先帝。不久因为他没有弹劾蔡确,赵挺之获罪,被降为徐州通判。不久之后,他又到楚州担任知州。
赵挺之出使辽国时,辽主当时生病,没有亲自宴请他,让手下的近臣到旅馆招待他。到了年终时,在客省与其他诸国同等待遇宴请了他,这是赵挺之争论之后,才使辽国修正了对宋朝的礼制。曾布同时任枢密使和文书起草的职务,知道宫中密旨,劝赵挺之在几处神宗新法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于是赵挺之开始不遗余力地排挤打击元佑党人。
后来他由吏部尚书授任右丞之职,当时蔡京独任宰相,打算设置右相。蔡京极力推荐赵挺之,于是赵佶任命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赵挺之任宰相后,与蔡京争权,多次揭发他的奸恶,并请求辞去相位避开他的危害。
户部尚书刘逵和赵挺之是莫逆之交,曾经说将来得志,必定上奏黜除蔡京。崇宁五年的春天,彗星出现西方,尾巴非常长。赵佶认为天象示警,于是避于偏殿,并减少膳食。赵挺之与吴居厚趁机请赵佶下诏,广求言路。
赵佶当即下旨准奏,还擢升吴居厚为门下侍郎,刘逵为中书侍。刘逵于是请求砸碎元祐党人碑,放宽上书邪籍的禁令。赵佶一一同意了他的请求,深更半夜派遣太监去朝堂,毁掉了碑石。次日一早,蔡京入朝,看到党碑被毁掉,急忙去问赵佶。
赵佶说道:“朕意应该从宽,所以毁去此碑。”蔡京却厉声高叫
道:“碑可毁,名不可灭!”他的这句话,声音高亢,响彻朝堂。朝臣们都大觉惊异,连赵佶也向蔡京看去,微微露出了怒容。
赵佶退朝之后,不到半日,就有人呈来了刘逵的上奏,里面说道:“蔡京专横,目中没有君父,又党同伐异,陷害忠良,兴役扰民,损耗国币,应加以罢黜,安国定民。”赵佶看完,却犹豫不决。这时司天监也上奏称太白星白天出现,应当加以反省。
赵佶于是乃赦免了一切党人,全部回家,还暂时罢除了崇宁诸法,以及诸州岁贡方物。赵佶又罢免蔡京为太乙宫使,留居京师。又用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赵挺之进宫,赵佶说道:“朕见蔡京所为,完全像你的说的那样,你尽心辅朕!”赵挺之顿首应命。自此以后,他与刘逵同心辅佐,凡是蔡京所行悖理虐民的事情,全部改了过来,又劝赵佶罢兵息民。
一日,赵佶临朝,对众大臣说道:“朝廷不应该与四夷生隙,战端一开,就是兵连祸结、百姓肝脑涂地。这岂是人主爱民至意?你们如果有什么看法,不妨直言!”赵挺之于是上奏说道:“我们和西夏交战,已经有数年。现在还没有停止,不如答应西夏的求和,得以停止边疆的战事。”赵佶点头说道:“你去商议好方法,让朕施行。”
赵挺之退朝后,对同僚说道:“皇上志在息兵,我们应当把此事顺利办好。”同僚应声称是,只是只有几个人,其余的人都在旁冷笑。这些人自然都是蔡京的旧党,依然遍列布朝班。赵挺之回来,让刘逵补上奏疏,大意是罢五路经制司,黜退陶节夫,开诚晓谕西夏等事。奏章呈上后,赵佶照准。陶节夫被调任洪州,朝廷派使劝说夏主,夏主也答应罢兵讲和,于是修岁贡如初。
赵挺之的三儿子赵明诚,青少年时期随父居住在京都汴京,入太学学习。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自幼喜好,终生不渝。他曾自称:“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一日,赵明诚与李清照的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
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就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产生了爱慕之意。赵明诚回去之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李清照家求亲。
李清照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她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家里藏书很多,善于写文章,工于词章。她母亲则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她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受到文坛名家、苏轼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李清照少年时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
繁华,激发了李清照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她还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 。此词一问世,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两首。此诗总结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自然令世人刮目。
赵佶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十八岁,和时年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父亲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父亲是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可以说是门当户对。李清照夫妇虽然是贵家子弟,但因为赵、李两家贫寒,因此比较节俭。
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初一、十五告假回家和妻子团聚的时候,都要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再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两人相对展玩咀嚼。
两年后,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还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
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二十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两人没有那样多钱,只好恋恋不舍归还人家。为此,夫妇相对惋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十七人中,李格非排名第五,被罢了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赵佶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一百二十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
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李清照为了救父,给赵挺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想以此打动公公,可惜没有效果。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朝廷下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京城。因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恩爱夫妻,面临被拆散的危险。偌大的汴京,已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