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 第452章 唐王爱姐妹

第452章 唐王爱姐妹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

    于是乎,

    唐王即将迎娶郭氏姐妹,桥氏姐妹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临安。

    只是,当此事传入福王赵与芮耳中,就变了味道。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赵与芮也不由嘀咕起来,难不成唐王端的喜爱姐妹?

    所以原定嫁给唐王的赵氏宗女,也从一人变成两人,也是姐妹。

    林尘得知这个消息,难免嘴角一抽。

    说不定在这个秘境会留下他唐王好姐妹花的传言。

    可这都是误会啊!

    不管怎么说。

    临安在唐王娶亲之际,喜庆热闹。

    相比起逼得普通百姓一点活路都没有的南宋赵氏,起码唐王施政有度,民间生计肉眼可见的好转过来。

    中原百姓自古如此。

    只要他们能有薄田糊口,便愿意安安分分过日子。

    唯有实在活不下去了,方才会让权贵看看什么叫做燎原之火。

    林尘深谙这个道理,方才把厘田清丁交给陆秀夫等良知大臣去办。

    事实证明,他选人没错。

    各地这些死硬乡绅在刀子与手段面前,溃不成军。

    就连留梦炎先前收了钱,想要保住临安某个乡绅大户的田产都没能保住。

    流民得了田地,还有官府凭租的耕畜种子,日子起码有了盼头。

    时至丰收,南方各地只见金灿灿稻谷压枝。

    如若没有意外,整个南方将迎来一场大丰收。

    这对于新生唐王政权来说,无异是个好消息。

    要不然,全靠林尘从系统背包里面掏辎重也养活不了整个南方千万百姓。

    *

    *

    *

    陈家村。

    这是个坐落在扬州附近的一个不起眼小村落。

    在南宋未灭之时,因繁重税赋,外加贾似道下令抓取劳役。

    全村三十多个青壮,没一个逃得了。

    贾似道在丁家洲兵败后,陈家村的青壮本打算逃跑,却不想遇到了林尘正在收拢溃军。

    于是,这些青壮迷迷糊糊的成了唐军。

    这些陈家村青壮本以为就要当一厢军,成与蒙古厮杀的炮灰。

    哪曾想。

    在入了唐军营寨,这些人方才吃上了第一顿饱饭。

    待唐王入临安后,十来个年纪稍大的陈家青壮被编练转入地方,带着流民开荒。

    仅半年时光,原本死气沉沉的陈家村,人口从原本的不过七十余人,增至三百多口,开荒荒田多达千亩。

    其实,南宋的南方早就开发完毕。

    相比起北方,南方种植水稻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才是南宋朝堂如此荒唐,却能坚持这么久的缘故。

    占有天时地利。

    “陈二叔!”

    就在陈家村老少齐上阵收割稻谷之际,只见一县府差役找上来。

    对于官府差役,陈家村的这些普通百姓自然是畏惧的。

    唯有被喊到的陈二叔表情平静,只是放下稻谷,缓缓站起身来。

    “王都头,此番来陈家村作甚?”

    不是别的。

    今岁税赋要交了。

    听闻缴纳税赋,陈家众人脸色微变,眼中满是心疼之色。

    好不容易得了场丰收,金灿灿粮食就要交上去了。

    陈二叔闻言,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同时询问起来税赋多少。

    若是按南宋旧例,税赋能收到七成!

    劳作一整年,说不定百姓连糊口口粮都剩不下来。

    只是当王都头说出征收赋税数额时,陈二叔都不由吓了一跳。

    “怎地?四成?!”

    “上缴四成的是租用官府耕具种子的流民,若没有借用这些,只需缴纳秋税三成。”王都头的差役擦了擦额头汗水,解释道。

    闻言,田内众人沉默片刻,转而发出不可置信的惊呼。

    “当真只要三成?!”

    “莫不是开玩笑?”

    “王都头,来喝口水细说!”

    在王都头的解释下,陈家村众人方才确信了。

    唐王不光只收三成税赋,连带苛捐杂税也一并取缔!

    “唐王殿下,实乃明君啊!”

    在这一刻,在手中拿到劳作收获的陈家村百姓念叨着这句话。

    当然。

    若仅是下达收税旨意,不至于让王都头亲自来跑一趟。

    “陈二叔,俺知你曾在唐王殿下军中当过兵,此番北方鞑子又要南下了,有旨意征调士卒青壮,待秋收后去县中报到。”

    王都头作为差役,对陈二叔如此恭敬,便跟这个有关。

    毕竟,陈家村尚有不少子弟在唐王军中当差呢。

    闻言,这个被称作陈二叔的老实汉子眼中才闪过一抹厉色。

    “没想到鞑子是吃打不吃记,俺等秋收后就带村里青壮去县中报到。”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南方各地。

    “当家的,这缴了税赋,还剩不少呢!”一妇人精打细算的想着。

    除开留下的口粮和种子,还能把多出来的粮食以平价卖给官府换钱。

    得来的钱财,都足够给家里孩子扯几匹粗布做衣裳了。

    听着浑家的絮叨,这汉子只是默不作声的点着头,心里却想着县衙招募兵丁的消息。

    若是让那鞑子南下,自个这半年岂不是白辛苦了?

    就在桥玄等人为秋收之事忙得不可开交之际,林尘也不算清闲。

    大婚在即,自家师父说什么也不肯出郭府,更别说与他碰面了。

    御书房中,林尘处理着秋收各地的政务要事。

    例如,多征税赋的地方官吏。

    这帮人为了钱财,当真不怕死啊。

    林尘看着奏章所写,不由摇了摇头。

    不得不说,锦衣卫的确好用。

    配合监察各地,足以让林尘了解各地民间发生的琐事。

    至于这些把手伸进税赋的家伙,他自然没打算留情。

    等其进了锦衣卫的诏狱,便知自己做了何等蠢事。

    同时,林尘有意在此番秋收后开科取士,以填补南宋旧臣的空缺。

    正所谓,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文人还少么?

    南宋亦如北宋那般,亢官亢员。

    伴随南宋覆灭,这些亢员自然都被取缔了。

    若有真才实学者,亦可在本次科举当中崭露头角。

    在此期间,还有一件事让林尘颇为吃惊。

    那就是各地在招募兵丁之事上,进展竟异常的顺利。

    没错,为了应对忽必烈南下的百万大军。

    林尘自然也下旨招募兵丁十万,加以训练。

    却没想到十万之数,几乎数天内就满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