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金融帝国之宋归 !
去年他写信延迟了一年,今日也算是到期了。
是继续为大宋工作,还是开发自己的未来大陆,刘永又犹豫了。说实在的,在这做丞相这些的几年里,他还是感到很有成就感的。这是一种做买卖赚钱不一样的成就感。
而且在这几年里他也逐渐的爱上了大宋朝。他更加不想让宋朝在蒙古的铁蹄下灰飞烟灭。
为此事他又思考了数天,认为决定。他这才知道自己原来还有选择困难症。不过此事一个为国,一个是为自己,着实难以选择。
都说为国啊?那才是堂堂男儿呢,可你别忘了,刘永可是个现代穿越的人。而且历史的脚步是没那么容易就会改道的么?他不这么认为,之所以算则困难就是因为他怕自己做了无用功,怕自己为救不活的大宋浪费自己短暂的人生。
究竟怎么办?
今晚和欧阳兰兰温存过后,他气喘吁吁的躺下,欧阳兰兰娇滴滴的钻进他怀中。他便把这几日的烦恼讲了出来。他认为欧阳兰兰或许能帮助他,在这些老婆中就数欧阳兰兰有文化,看待事情也更像个男子。
作为欧阳兰兰自然是心忧家国了,她还是希望刘永能够为大宋多做些事情。但她也说了,什么事要看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她作为刘永的妻子只希望夫君开开心心的活着。
刘永疼爱的把欧阳兰兰揽进怀中,最后他决定再为大宋王朝效力一年。这一年里他要为大宋王朝建立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师。
下了决定,第二天他就给广州保修书一封,他会差人收船,只是这些船要在船厂再停放一年。
接下来他要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了,他要用捉襟见肘的国库,来建设一支精简而强大的军队。在过完年的第一天的朝会上就像理宗皇帝和整班朝臣提议此事。立刻引来一片哗然,在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刘永的建议无疑是另类的。但也是有一部分人分是赞同的。因为大宋北面有金国和蒙古两大虎视眈眈的家伙儿,国家安全极其脆弱,如果真能像左丞相所说他能建设出一只精简而强大的军队,那的确也是件好事。
刘永既然能提出来,那他就有把握通过,在这之前他已经和几位重臣商议了,尤其是兵部侍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当然了这些人都不是尸位素餐之人,都是想着让大宋强大起来的好臣。
理宗皇帝问刘永说道:“左丞相,那要使多少钱?”他最关心的还是国库和朝廷财政的安全。
刘永说道:“回禀圣上,有可能会使朝廷的财政吃些紧,但不会不安全,臣会把握尺度的。”
一听此言,理宗皇帝就皱起了眉头,这几年来他可是吃够了财政压力的苦了。如今大宋朝的财政通过刘永这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是得到大大的缓解,国库也开始充盈起来。而且边关没有得到一次金国的骚扰,正是歌舞升平的好时光。正是他作为一个皇帝好好享受的时候,怎么又要折腾军队呢?
刘永自然能从理宗皇帝的神情里体味出一些东西来。于是就说道:“圣上,别看此时的金国不来犯我大宋,可我们也要时时刻刻的防着啊!”
“左丞相,你不是打包票说金国是不会再进攻了吗?”理宗皇帝问道。
“可是几年已经过去了,这几年金国虽然没有进攻,那是因为背后有蒙古钳制着,可在这几年里,蒙古已经是完全统一了整个部落,而还把周边的几个小国给灭了,如今他坐北朝南,虎踞龙盘,只等着时机好一举南下。而臣所建议的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不是为了防止金国的,而是用来防蒙古的。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个金国和蒙古对峙的时候,来发展我们的实力。等到金国和蒙古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伺机下手,夺回失去的中原之地。”
刘永把自己的意图全盘拖出。
有的大臣就疑问道:“发展军队建设我们不反对,但我们大宋现在的财政状况堪忧,恐怕很难实施。再者,微臣不信那蒙古会能强大到把金国灭掉。”
当然了,刘永是知道这时一部分大臣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就是没把蒙古放在眼里,而且有种得过且过的思想。一旦把钱拿去建设军队,那朝廷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削减薪俸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而左丞相自己做着酱坊的大买卖,当然不担忧自己的薪俸了。
“什么叫做未雨绸缪?目前来说,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是这样的。一国没有安全保证,又什么能称的起国。微臣以左丞相所言极是,我们要高瞻远瞩,千万不能临时磨刀。”一个大臣赞同左丞相的观点。
这时候,朝堂上的就议论纷纷了,总体是两个意见,一个是同意刘永,另一个是不同意刘永,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不要,现在的军队规模已经可以应对外来的侵略了。
同意的就是军事强大才是一个国家能屹立世界不倒的关键所在。
最后,还是赞同左丞相的居多,比例大概是三比一,可最后还要理宗皇帝点头赞同。
此时满朝文武都看着眉头紧锁的理宗皇帝,等着他最终的裁决。而他却在心里暗暗的想:“这个时候要是右丞相在就好了。”
不过他最后还是同意了刘永的提议。
刘永也很高兴,下朝去之后就在他的尚书省里开了一次领导班子的会议,议题就是如何建设一支强大的而又精简的军队。
精简就是为了减少朝廷的财政压力,强大就是要有效率。
开了一天的会,才制定下了一个方案,由户部拨款,兵部负责实施,尚书省负责监督的一个方案。而建设总指挥就是刘永,他要参与一切方案的实施。
不过这样一来尚书省的公务就吃紧了,最高长官不在,一些重要的公文就只好积压了下来。
理宗皇帝知道情况后,便顺理成章的把右丞相又叫了回了尚书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