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跨界经营 > 0047 安居乐业

0047 安居乐业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跨界经营 !

    李土根李老汉站在山坡上往下看着大片刚出苗,不过一掌高的大片小麦、玉米地心里的滋味甜中带酸,脸上的笑容却配了眼神中有微微茫然若失。

    如此复杂的感情不似一个老农更类似一个经历曲折的文化人,而之所以如此乃是他站立的位置处于桃源,名为先安区的十八村,而他原来的居住地是西北老贫困区,一个边远小村。

    那个小村土地贫瘠、植被稀疏、常年连吃水也困难。好在退耕还林与国家有各种补助,加上年青人都在外面打工有些钱寄回来,勉强的食物不缺寒衣不忧。

    但与从电视上看到的、年青人回来叙述的外面生活比,他们的生活确实是属于中国最贫困的,只比电视上常见的外国灾民、难民安定温饱而已。

    也有年青人想带父母去打工的地方安居,但去外面打工的年青人基本上属于最底层的劳工,收入在贫困地区看来是十分丰厚,可当地物价、消费也高,还没什么根据,就是想在当地种地也不成。

    还有就是穷家难舍、安土重迁、不忍背弃祖宗坟墓等观念让他们迈不开步,一直守在只有老人与孩子的陈旧残破老村古屋。

    对让贫困区的农民最有效的脱困之路容易却不简单,将他们安置到雨水丰富、土地肥沃之处即便是只种少许田地就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可是办法简单,他们弃置的土地可以植树,资金比一年年扶贫也不会支出更多,只不过前期支出大一些后面逐渐降低至零。

    但雨水丰富、土地肥沃地方的土地也是不够种,本来按效益那些地方留下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劳动力种植粮食就足够了,但连本地区的人耕地也不够种,怎可能再安置外来人口。

    因而向桃源也正好有机会让贫困区的人口先整体迁移走,特别是那些进村要爬悬崖的村子肯定会第一批动员。另外桃源建设还需要大批搞基本建设的劳动力,他们那里的年青人外出主要是干这个,一起迁移到桃源也正好。

    他们过去一般就近在砖瓦窑、石灰窑、水泥厂等厂里,或道路、桥梁、房屋、厂子等处干活,甚至是为自己家盖房子,一般离家近,让小孩也不再成为留守儿童。

    加上国家会提供一些农业机械,帮助开垦土地,这一来一家人女性可以留在家里种地,男性在外干活十天半月回家休息二三天,日子与江南农民也不差上下的。

    如李老汉家现在就是如此,两个儿子与一个孙子此时都在附近打工,不过刚来时整个村子的房子都是自己动手盖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有国家给予的补贴,所以说国家帮他们盖的也没有错。

    同时土地开垦也同样如此外,开垦出来的土地每一家都给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让各家自己耕种。另又一定额度让各家自选农具、家用器具、小电电、粮食种子、日用品等等,帮助他们安居乐业。

    每个外出打工的人都有一辆二万左右的皮卡,不少人每日都可以回家过夜外,孩子们上学也近了,又还是平地,与过去爬山越岭无法比。

    现在山坡上种了苹果、梨枣、柿子等苗,也有小片竹子林,村边有不少菜地,因为最早种植有些叶菜已经是收获过了,此时黄瓜、西红柿正在成熟季。山下有大片已经开垦并种了庄稼的土地,山脚有人工湖泊,住的是新房子,让李老汉真是无法抱怨什么。

    相比之下他之前住了几十年的地方还不如现在的牲口堋,由于留有许多空地长满青草,他们各家都养了一些牛、羊、驴,李老汉有闲就照看它们别乱跑。

    吃穿用样棂是李老汉过去不敢想或至少没想到的,但他仍然有些怀念以前的日子。临行前已经被告知只需带些随身物品就可以了,他却在祖坟抓了一些土带来了桃源,将它们在山头挖个坑埋了。

    现在那里成了李老汉的精神依托,有时会去那里坐一会儿,就是找不到黄纸、香烛,不然会在清明与七月半等节日祭奠一回的。

    当然这也是按地球计算的,桃源的历法肯定与地球不一样,现在已知因此星球稍大一些,起码一年会增加三天以上,可现在不可能有人来干编历法的事,先借用地球的历法与地球保持一致再说。

    好在这里不比地球上中国北方,耽误季节一年没有收获,这里每年两季也没有问题。再说这时还在试验种植阶段,种子的适应性,何时种植等等完全不清楚,反正移民还少歉收一点有地球可以运来。

    现在看秧苗的情况适应性问题不大,主要是气候条件相差不大,土地肥沃到不用化肥也没有关系。还无法确定的是害虫、霉菌之类问题,这方面种子来时经过处理,地球上的问题带不过来,桃源这里还不清楚,还没有发现有害虫与霉菌的迹象。

    如此即是一个好的开端,顺利的话产量第一次种植就能达到地球上八成以上收获,加上运用了大量农机,种植面积是过去人均的四五倍。

    李老汉计算一下人均比他过去增加八倍也是保守的,而且这里可以种二季,还不缺水,自己家人要吃饱太简单了。

    因而李老汉只是怀念原来的家,绝对不吐糟这里的生活,而他的儿孙对老家一点也不怀念,怀念的仅是地球上通讯方便,能上网。

    这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来桃源工作的人最不满意就是这个问题。可惜百业待举,完全新建一套地球水的通讯与信息网络基本建设投资巨大之类不计,仅建设时间就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建成一个电网还不知何年何才能完成,这时用电全靠几个村子一台柴油机发电。

    柴油机发电利用率低,成本高,有时还要为一些用途如为农田灌排水的时候让电。好在国家补贴,不然李老汉他们肯定为电费而心痛的。

    这些完全需要时间与积累去解决,通讯方面现在只规划沿主要干道建一些基站却还没有动手,因为还有事排在前面,优先程度更高。

    这一来在桃源录像机重放光彩,最大的娱乐活动是看录像节目。不过这样表述不大准确,其实是用移动硬盘将一些电视台的节目及以前影视送进桃源,就是时效差一点。至于上网一点办法也没有,至少一年之后才可能有局域网启动,联网连专家也没有办法。

    不过在这里的种种不方便也不会有人愿意回到地球,太阳即将进入后期吞噬地球的可能性已经向他们宣传,年青人虽不完全相信也不想赌,李老汉自己无所谓可不好拖累后代。

    如果真是如政府所说他自己已经老了,子孙后代在另一个星球传宗接代才是要紧。何况这里比他老家穷乡僻壤却是好了太多,年青人抱怨那个网什么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就这样无数居住在穷山恶水贫困区的农民绝大多数人在政府动员下,如李老汉和家人一样一起第一批来到了桃源,被安置在离小民角不远的地方,一方面开垦农田,另一方面主要是从事建筑材料与道路建设,成为第一批居民。

    因为起名比较麻烦,为了简单省事好记,他们的区域行政规划就被先定为区乡村,命名为安居乐业,所以有民安区、先安区、心安区、定安区等等名字。区下面十村为一乡,村以数序,所以李老汉所在的行政区域为先安区二乡十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