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斗破之凡人的奋斗 !
测验结束后,萧辉并没有急于返回自己的房间,而是出了家门直奔萧家坊市。
“哟,原来是辉公子!”武器铺门口,正在招揽生意的店老板立马便迎上来并谄媚地笑道,“不知您大驾光临,小店有失远迎,还请见谅、见谅!”说罢,便冲着店里大喝道,“你们这几个不长眼的东西!没看见人家辉公子来了吗?还不快去沏茶去!”
“哎,不用破费了!”萧辉拦住几个正要停下手里活计的伙计,说道,“此番前来叨扰,主要还是为了看看我之前订购的那件东西进展得如何了?”
“嘿哟,您来的还真是时候!刚刚完成的,正要托人给您府上送去呢。”说罢,他便打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跟随老板进入仓库,只见一件件长短、大小不一的兵器整整齐齐地码在木架上,在偶尔透进的几缕阳光照耀下,这些杀人机器发出阵阵的寒光。
来到一处货架前,店老板小心翼翼地将一块漆黑的长方形木匣取下并交给萧辉。
“用的都是上好的精钢,由我们最好的工匠打造,尺寸和款式都是按照您的吩咐,质量那是绝对没得说,您验验货?”
萧辉点了点头,随后缓缓地打开了木匣,一把刀柄通体呈蓝色、刀身部分近一米的长刀顿时映入眼帘。
尝试性地挥舞了几下后,萧辉最终对这件属于自己的第一把兵器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
正如前文所言,萧辉的修炼天赋在家族中并不属于最出色的那一类,尽管这一特性为他带来了同龄人或明或暗的嘲讽,但同时也造就了他务实主义的行事风格。
就以专属兵器的选择为例,其他人要么像几年前开始在伽南学院修行的萧玉那样选择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剑,要么像萧宁那样选择杀伤力强但技巧性要求极高的枪,亦或是像萧媚那样选择小巧灵活的鞭,更有甚者干脆直接主打近身肉搏,比如萧炎。
但在萧辉看来,剑、枪之类的兵器其本身虽好,但以自己的天赋估计很难用好,而鞭法相对简单易学,但威力似乎就弱了点儿,因此经过一番权衡,平日里最为常见的刀便入了他的法眼。
刀,可劈、可刺、可捅、可砍,威力同样不可小觑,但相比于剑,其对技巧性的要求稍低,而应萧辉要求而特别加长了的刀身又拓展了杀伤半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威力,除此之外,店家在打造之初还预留了一处魔核镶嵌槽以方便日后的进一步升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眼前这柄长刀已经是现在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萧辉所能配备的最好的武器,如果再辅之以一套专属的刀法,对于实际战力的提升更是大有益处。
另外为了凸显兵器的专属特性,刀柄部分被刻意染成了全蓝色,也就是萧辉最喜欢的颜色,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的身份识别色。(在萧家,萧薰儿一般身着以淡紫色为主色调的衣物,而萧媚则喜欢以一袭粉色示人,在男孩中,萧炎尚黑,萧宁尚青,而萧辉则尚蓝。)
当然,这柄既凸显个性,同时威力也不俗的好刀造价同样也不菲,看着黑色存金卡上那消失的相当于自己整整二十个月零花钱的三百枚金币,此时的萧辉总算是切身体会到了“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
告别了热(坑)情(钱)的店主,回到家中已经是傍晚时分,吃过晚饭,便又到了每日固定的斗技练习时间。
片刻后,萧家后山。
“轰!”
随着一道蓝色身影的闪过,一道明显的拳印出现在巨石上,随后,以拳印为中心,一道道裂缝先后显现,片刻后,整块石头轰然爆裂!
萧辉甩了甩此时有些发痛的手,满意地说道,“威力有所增强,拳速又快了不少,过几天就去斗技堂找那几个家伙切磋切磋!”
……
斗技,顾名思义,运用斗气进行战斗的技巧、技能。在斗气大陆,如果说斗气等级是实力的基础,那么斗技便是其运用的具体展现。掌握一套适合的斗技不仅能大幅强化修行者的实际战力,在某些情形下甚至能做到越级挑战!
通过对斗技的练习,可进一步强化修行者对斗气的理解和掌握,而通过运用斗技所引发的斗气快速运转,也会极大地促进斗气等级的提升,两者实际上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萧辉所修习的这套斗技名为“穿甲拳”,据传是由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所创,黄阶中级,斗之气三段即可修习,其原理很简单,将斗气汇集于双拳,然后向对手猛击。
穿甲拳虽然级别不高,但由于其原理简单易懂,因此练习准入门槛低,只要勤加练习,见效很快,同时随着斗气等级的提高,其威力也会随之成倍增长,倘若练至大成,便正如其名,可在有效杀伤半径内击穿绝大部分的民用以及部分军用单兵防护装备。刚刚的那一击,萧辉自信斗气等级只要在一星斗者以下,没有谁愿意在正面硬扛。
……
对于斗技的选择仍然延续了萧辉一贯的务实主义行事风格,练的未必是最贵的,也未必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与自身状况相匹配的、对战力提升最有帮助的。
也正是得益于此,尽管萧辉在与家族中的那些“种子选手”的日常切磋中败多胜少,但其实其实力始终都保持着稳步提升的态势,真要动起手来,没有谁敢小瞧了这位辉公子。
“毫无疑问,那个人(萧辉)级别虽然并不高,但实际上并不好对付。因为每次与他交手时,都会感觉到其实力的明显提升,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花费比上一次更多的时间和技巧才能够确保战胜他。这种另类的压迫感令人始终感到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萧宁如此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