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大宋世祖 !
按照本朝定制,捕快和衙役们属于“义务工”,本质上属于徭役的一种,后来才变成差役。李复调查过,衙门只会给差役一点点钱粮,还时有时无——国库有钱粮,也是紧着“有编制”的官员,剩下一点残渣才会给到胥吏和胥吏都不如的差役们。为了生计,就得想办法搞钱。百姓纠纷,差役们压着私下调解,就是搞钱的门路之一。至于会不会秉公处理,可想而知。普及警察制度,淘汰和收编捕快和衙役。先查底子,恶迹斑斑的开除法办,剩下还能用的转为辅警,招募使用。警察和辅警领着朝廷的俸禄,要整治他们就名正言顺,光明正大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警察队伍被规范好了,地方上的实际治安眼看着变好。最关键的是,随着警察这种半军事化机构和制度的普及,朝廷对地方各方面的掌控力增强了许多。警察,毕竟是强力部门,有组织有纪律,装备兵甲,拉出来是能打能杀的,与军队并列为军警。郡守常安民是当事人,他自有自己的体会。李复是看过相关文档,自己揣摩出来的——当初官家抓住了开封城内外军警力量,这才在储位之争中一马当先。当初官家解决冗兵另外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把数量庞大的厢军进行军转民!有底子的改编成为厂矿、营造社、转运社;只会耕种卖力气的,改编为深入两湖、江西和岭南的拓垦团。统统自食其力。如此一来,这些厢军收入增加,让家眷能够吃上一口饱饭。更重要的,朝廷不用给他们发钱粮吊命,节省了大量钱粮。相反,这些改编的厢军,还为朝廷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税赋。国库支出减少一大块,收入增加一大截,里外里算下来是一笔不菲的数字。财政支出减少、兵员精干更有战斗力...冗兵是基本解决了。接下来是冗员。李复等人知道,冗员无非是仁宗皇帝之后,为了笼络士子,收买文人,在解试、省试上提高录取率,每次都会录取大量的进士,成为储备官员。同时,为了笼络文官,大行优抚。一定官阶以上官员,可以遗荫——子孙后代可以出来当官。可以举荐——举荐为太学生或实习官员,再经过一番运作,成为正式官员。百年下来,沉积了大量的官员。他们都是朝廷的官员,拿着俸禄,等着赴任实职。可是天下的官职只有那么多,僧多粥少。闲得没事做的官员们聚集在开封城,吃喝玩乐之余议论朝政、指点江山,看什么都不顺眼,看谁都是庸才,谁做都有问题,唯独自己才是不世出的大才!于是开封城风气搞得乌烟瘴气——好逸恶劳、弃简求奢,妄议国事、吹毛求疵...李复看过当初官家以龙泉山人写过的一系列文章——做实事的人最容易被抨击——因为做的越多,越容易被找出毛病,越容易出错。不做实事,只是清谈的人,绝对不会出错,所以可以一身“清正”骂东骂西。如此一来,愿意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清谈妄议的人越来越多。真是一针见血,正中时弊!官家即位后,冗员必须要解决。他很快就开始了。先是把胥吏并入官员体系,成为完整的上至三省下至乡镇的官吏制度,统一管理。如此一来,增加了不少空缺——以前不少的胥吏劣迹斑斑,被查处法办,既能树立威信,又能增加空缺。胥吏占据的岗位,总得有人来做。接着把教师一职也并入官吏体系里,编为特事官。至此,特事官、政事官和司法官,大宋文官体制齐全了。加上军警——公教军警,成为吃皇粮的代名词。教师实际分三类,中小学的为教师,分普级、中级、高级、特级四等级。职业院校为讲师,分普、中、高三级。大学院校有讲师,但只是辅助教学,主要是教授——分佥教授、副教授、教授和终身教授。这等于特事官也有品阶——士子儒生们最在意这个。然后官家把百年沉积的冗员,向**品的“吏”和名为特事官、实为教师的岗位安排。如此巨大数量的空缺,足以把朝中冗沉的官员全部安置好。人人有“官”做,人人有事做。李复觉得,这一招绝妙无比。清理冗员不比打压地方世家。地方世家听着有数百家之多,其实真正打击的关键世家就那么二三十家,属于过于嚣张跋扈、又被捏着真凭实据的。其余的多是受牵连的小家族。打击少数,警示大多数。世家传承数十上百年,底蕴深厚,也变得身娇肉贵,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妄动。所以各州县的地方世家都沉得住气。冗员不同,牵涉太广了。宋仁宗皇佑年间,有实际差遣的内外官员已达到一万七千三百人,加上未统计入内的未受差遣的京官、使臣及守选人等,总数当在三万以上。大宋有郡州三百二十个,县一千二百五十个。按照定额官吏不过五六千人,仁宗时已经超过五倍多。后来元丰改制、绍圣新改,裁并了一部分,但还是有两万多。因为恩荫、举荐、进纳时停时开,科举却三年一次,每次数百上千的录取。有时候裁减的还没有新增加的多。这些人涉及各方面,有世家,有寒家,有士林儒生,有工匠黔首,有功勋之后,有商贾之家。恩荫、举荐、进纳等非正规入仕渠道永停,科试改制,都可以忍受,但是已经授过官身,进入官吏体系内的,你就不能开除。这些人闹将起来,牵涉到各地方各方面,跟单单打压地方世家完全不同。李复体谅官家的苦心。他外要剪除西夏外患,内要稳定政局,所以在某些方面必须做出让步。所以他才如此进行冗员改革。你不想做小吏,不想当教师之类的特事官?如果有人敢这样闹,那占理的就是朝廷和官家。有官职和差遣给你,还挑三拣四的,为国为民的圣贤道理,读到哪里去了?官家在《东华朝报》明发的诏书,“为国尽忠、为民尽责,不分南北东西,不分官职高低。”就为这件事定下了基调。李复的思绪转过无数转,耳边传来常安民的话,里面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他猛地一激灵,从自己的思绪里挣脱出来。你是天才,一秒记住:红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