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卫所到帝国 > 第十五章 新附军户

第十五章 新附军户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从卫所到帝国 !

    眼见自己老爹气势汹汹地带人赶来,负责把守城门韩方也有些无奈。

    只见他快步上前,还没近身,便闻到父亲一身的酒味,连忙拦住了父亲:

    “爹,你这是做什么?”

    韩父没有搭理儿子,反而是一把将其推开。

    随后一行人在城门处依次排开,眼神不善地盯着外乡百姓。

    队列之前的韩老爹似乎找到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感觉,一时显得有些意气风发。

    身后的拿着木棒、锄头的一干壮丁仿佛也成了装备精良的明军士卒。

    见一行人堵住了自己的去路,外乡百姓中也起了一阵骚动,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站了出来,为众人出头。

    “征民入籍是赵大人的命令,老丈在此捣乱,是想要违抗官府的命令吗?”

    书生义正言辞地说道,他身后的百姓闻言也纷纷附和。

    韩老爹显然已经上头,有些神志不清,见此情景,他便命令身后街坊将书生拿下。

    两个壮丁对视两眼,正欲向前,却被韩方拦住。

    韩老爹大怒:

    “阻碍军务,一并拿下。”

    两人这下犯了难,犹豫起来。

    正在韩老爹催促两人的时候,街面上忽然传来马蹄声。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两队手持长矛的官兵小跑着赶来,原本街面上看热闹的百姓已经乖乖地在站在了街道两侧。

    官兵来到城门处,分列两旁,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青色官服的赵安来到众人面前。

    众人连忙行礼,只有已经喝断片的韩老爹没有动作,韩方连忙伸手拉了两下父亲的衣摆,韩老爹却不为所动,反而凑上前去,瞪着迷迷糊糊的双眼,瞧了瞧赵安,惊奇的喊道:

    “赵大人?”

    随即又摇了摇头,嘴里嘀咕道:

    “不对不对,赵大人可没你长得秀气。”

    又瞧了两眼,一拍手,作恍然大悟状,笑着说:

    “哈哈,你是小赵大人。”

    韩方连忙跪下:

    “启禀大人,我爹今日喝多了酒,不敬之处,望大人海涵。”

    赵安没有回答,只是看向了众人:

    “韩老丈并未不敬本官,不过扰乱官府行事,却是有错。”

    说着一招手,身后的官兵便将韩老爹这一行人带回了衙门。

    “韩方,你可知罪?”

    赵安的一声质问吓坏了韩方,刚刚站起身的后者又跪了下来。

    “身为守城官,纵容百姓闹事而不制止,已有失职之罪;闹事者是你父亲,又是徇私之罪,两罪并罚,降为小旗官,罚俸半年,你可服气?”

    “属下知罪。”

    见赵安并未把自己踢出军籍,韩方松了口气,不过降职也属实让他难受。

    赵安点了点头,又转向城门处的外乡百姓:

    “你等众人,不服官兵管理,聚众喧哗,堵塞城门。本官决定:全部遣返回乡,七日内安奠不再接受外籍民户,已入籍册者通通作废。”

    城门处顿时鸦雀无声。

    赵安对他们的反应很是满意,自己带这么多人,摆了这么大的阵仗自然就是为了镇住他们。

    “本官行事向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若有不服,尽管来找我。”

    说罢,赵安调转马头,回营去了。

    剩下的官兵则一起驱散了聚集的百姓。

    韩方此刻一脸沮丧地倚在城墙之上,心里更是五味陈杂。

    偶然看见负责登记的秀才李滔却一脸热切的望着赵安离去的方向,不知在想些什么……

    ————————————

    城外。

    大部分百姓回了家,准备七日后“卷土重来”。

    为了预防奸细,赵安规定想要入籍者必须携带家眷,经过检查方能入籍。

    从新集堡卖了房屋赶来的李大娘一家却是个个面如死灰。

    “大哥儿,现在好了,进不了城,新集的老屋也被你卖给刘家,我们一家还能住哪?”

    李大娘一面捶打着儿子的肩膀,一面哭诉着。

    “都是那崔书生,惹怒了城里的大人们。”

    李大埋怨道。

    可是现在埋怨再多也改变不了什么,看着一家老小,李大苦涩地一笑,安慰起了家人:

    “不妨事,咱们只要撑过这七天,就能住进好房屋,吃上饱饭,我去捡些树枝柴火,晚上靠着这城墙搭个棚子。”

    说罢,李大从篮子里拿出一柄斧头,转身离去。

    傍晚,外出的徐大嫂回城时见到城墙下搭起了几个简易的窝棚,连忙回了家。

    路上正好遇见了下班的李滔,徐大嫂赶忙叫住他。

    “大秀才!大秀才!”

    李滔有些哭笑不得,也只有徐大嫂会这么叫他,便转身与她交谈起来。

    徐大嫂将发现告诉了李滔。

    “你说说,这些外乡人还真是死脑筋,这个天住外面,那还不得冻死?”

    李滔的神情变得严肃:

    “大嫂,你去街坊们那里凑点热的吃食给他们送去,我马上就回衙门禀报大人。”

    “哎哎。”

    徐大嫂连忙应了下来。

    李滔回了衙门,正巧碰见了处理完事,准备离开的赵安。

    听完李滔的禀报,赵安沉思片刻,斩钉截铁地说道:

    “规矩绝不可坏。”

    随后又话锋一转:

    “我这里还有城外旧庙的钥匙,旧庙虽然已经废弃,房屋应该完好,你将他们带到那里去吧。”

    李滔喜道:

    “大人高义。”

    随后,李滔跑出衙门,叫来几个街坊,出城来到了窝棚处。

    此时,徐大嫂已经送来了不少吃食。李滔看向正在狼吞虎咽的众人,对着城内一拱手:

    “赵大人心善,不愿你们在外挨冻,可又不能坏了规矩,特令我为你们寻个遮风避雨之所,随我来罢。”

    几名街坊也帮助他们提起了行李,一起来到了旧庙。

    旧庙并不小,一间正房,两间偏房,完全容得下几家这十几口人。屋内虽然空空如也,但没有漏风,点燃柴火,整间屋子都暖和起来。

    又有街坊挑来几桶水,供他们使用。使得李大一行人感动不已,纷纷称赞安奠居民的良善,感激赵安的大恩大德……

    七日之后的清晨,韩老爹正和街坊打扫着街道,一旁的汉子忽然抱怨起来:

    “韩老爹,你可害苦俺们了。”

    这闹事的十几人,受的处罚便是每天清扫一遍街面,为期一月。

    “去去去,不是你们这帮龟孙灌酒,老子能那样。”

    韩老爹斜着眼望向那人。

    “害得我家小子官都丢了,以后别再叫老子喝酒!”

    “韩老爹,城门口又来外乡人了,还不快去把他拿下?”

    路过的街坊打趣道……

    七日已过,城内愿意入军籍的民众都已登记完毕,城外也建好了能够供人居住的木屋,外来民户的登记工作已经展开。

    按照赵安的规划,为了安置新入籍的军户,赵安打算向东扩建安奠城。

    此次入籍军户被定义为新附军户,单独成册。与原籍军户不同,新附军户统一承担五年劳役,直到各户负责军田出产之前,由官府供应吃食。

    因此安奠并不缺建设新城的人手。

    “大人,今日所募外乡新附军户三百七十二户,还差一百二十四户达到满额,北城新房已经全部住满,东城外新建木棚也已满了一半。”

    “待新来的军户安定下来,直接发放工具,建设新城。”

    赵安命令道。

    “诺。”

    “户额已满的告示已经可以下放各堡各乡。”

    “诺。”

    兵部主事徐文龙点了点头。